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2024年06月10日19:50:16 歷史 9824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界格局。

早先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已經完成選舉,印度總理莫迪連任,對我們來說算不上一個好消息;而今天歐洲議會的選舉,可謂是強化了這一點。

幾乎是一夜之間,歐洲面臨大變天。

歐洲極右翼政黨6月9日在歐盟議會選舉中取得了重大斬獲,這讓歐盟兩位最重要的領導人,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肖爾茨意外失利。

首先就是法國的國民陣線極大主宰選票,使得馬克龍立即解散國民議會,要求舉行新選舉,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風險,因為這意味着馬克龍的政黨可能遭受更多的損失。

作為馬克龍的反對派,勒龐在贏得選舉時說:“我們準備讓法國轉向,準備捍衛法國利益,準備停止大規模移民。”除了法國,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其他國家的極右翼領導人也在慶祝勝利,並發出類似的呼籲。

保守主義和極右翼勢力在歐洲的崛起,對全球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首先,歐洲極右翼的興起,一定會讓整個歐洲右轉,這意味着傳統一個鷹派的歐洲將要崛起,除此之外這也意味着越來越多的國人可能更能潤出去了。

這是歐洲傳統“白左”遭遇到的最大挑戰。

當然,鑒於選舉是人們選出來的,因此這次歐洲整體右傾的背後,其實是歐洲人意識逐漸覺醒或者說反轉的又一個例證。

這次為期四天的歐洲議會選舉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選舉,僅次於印度,而最終歐洲極右翼的崛起則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

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得票超過30%,比馬克龍領導的親歐洲的復興黨高出一倍。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黨陣營在德國得票幾乎30%,輕鬆擊敗德國總理肖爾茨的社會民主黨,後者得票只有14%,甚至低於德國選擇黨。

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通過視頻對德國的支持者說,“你們已經確立的趨勢是所有更好的,即在困難時可極大確立最強的勢力。”

隨着歐洲議會選舉的接近尾聲,這場選舉將使歐盟右轉並改變未來方向,這可能會讓歐盟更難通過立法,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決策也有可能會陷入癱瘓。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歐盟對華的策略轉向,理論上極右翼勢力越多,對外就更強硬、鷹派,隨着歐洲整體右轉,他們在貿易逆差、移民問題上可能也會更為保守和強硬。

其實不僅僅是歐洲右轉,美國在這個問題上走的更是比歐洲提前了數年,特朗普的上台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從歐洲的投票結果來看,目前歐洲中間派主流政黨仍將保持多數,但是極右翼政黨也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勝利,在720席的歐洲議會中,極右翼政黨新增了30席左右,將對歐盟未來的決策起到牽制的作用。

這是歐洲穩中偏右的趨勢。

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獲得189席,增加了13席,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獲得135席,減少了4席;復興歐洲獲得83席,減少了19席,綠黨席位則下降至53席,減少18席。

而兩個極右翼政黨共獲得130席。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希望建立一個強大而有效的歐洲,她誓言將建立一座堡壘,抵禦來自左翼和右翼的極端勢力,目前馮德萊恩領導的中右翼歐洲人民黨在選舉中維持着最大黨團地位。

而歐洲這次右轉,也並非沒有緣由。

由於歐洲綠色轉型提高了生活成本,農民和農業界不滿反彈,以及歐洲人對加沙和烏克蘭緊張局勢的不安,都進一步刺激了歐洲極右翼的崛起。

當然,貿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目前歐洲對華貿易態度也是越來越右,隨着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出爐,未來歐洲對華態度恐怕只會更強硬。

尤其是疊加特朗普這個超級不穩定份子。

如果特朗普真的在下一屆大選中獲得了美國總統,那麼對我們來說,可能真的會面臨一個又右又民粹的歐洲。

歐洲不可怕,因為歐洲本質上還不算是流氓;但就怕文化人變成了流氓,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以法國為例,這次馬克龍失利影響很大;根據憲法賦予馬克龍的權力,他決定將國民議會的未來交給選民通過投票來決定,為此馬克龍解散國民議會,並將於6月30日和7月7日舉行國民議會選舉的兩輪投票。

馬克龍這個決定在法國引發震蕩,這給法國的極右翼政黨提供了一個真正掌權的機會,如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贏得了法國議會的多數席位,那麼馬克龍將對國內事務失去影響力。

而在法國第五共和國歷史上,還只出現過五次總統解散國民議會的情況。

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執政黨的低支持率,也暴露了執政黨在歐洲選民中的“信任危機”。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1945年二戰結束後,歐洲滿目瘡痍,數千萬人流離失所,重建的需要和東西歐的衝突合成一股強大的動力,推動着歐洲各國領導人、各國際組織及知識分子群體持續思考歐洲文明的歷史和未來。

那可能是歐洲最團結的一次。

戰爭尚未結束,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已經成立,和其他國際機構和慈善工作者一起在物質和道德上重建歐洲,為了恢復國際司法秩序,戰犯還被新成立的國際軍事法庭以反人類罪起訴。

瀕臨破碎的基督教世界也重新團結起來,提出了基本人權和信仰自由的主張,這些共同導致了歐洲的文化多元主義壓倒了歐洲中心論,世界的文明版圖朝着多文明共存的方向演變。

戰敗國的德國儘管在納粹的影響下屠殺了數百萬人,但當德國饑荒重重時,歐洲各國歷經多場辯論,最終還是對德國施以援手。

時任美國參議員的尤金·米利金表示:“這並不是同情德國人的問題,而是關乎我們是否認同我們自己的文明準則的問題。

這場對於是否援助德國的爭辯,也反映了人道主義活躍分子對國際救濟工作的道德使命和對待戰敗敵人的態度,繼而升華到歐洲文明引領人類文明的宏大主題上。

毫無疑問,儘管今天的歐洲面臨右轉,但回顧歷史,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依然還有很多很多。

越來越強硬和保守的不僅僅是歐洲和美國,某種程度上,國內這幾年的反美反歐乃至反日等各種情緒也同樣達到了一個近幾十年的新高。

歷史是值得銘記的,這一點非常之重要;但銘記歷史不僅僅是為了記住仇恨,更是為了記住歷史上人類所犯下的過錯,如果所有人都只記得仇恨,人類的現代化商業社會也無從運轉。

今天我們幾歲的孩子都知道在玩遊戲的時候要消滅“小日本”,這樣的仇恨灌輸之下,世界的兩極分化甚至是對抗,可能只會愈演愈烈。

當歐洲不再白左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可能意味着一個新的開端。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 天天要聞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6月16日6時至17日6時,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稔田鎮遇持續性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6月17日凌晨2點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稱的李氏大宗祠東西兩側兩列橫屋坍塌,受損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座無重大損毀,無人員傷亡。圖為6月20日,相關部門和文物專家陸續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況。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 天天要聞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大皖新聞訊 6月20日,一則雲南保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銳已於日前離世的消息引發了關注。大皖新聞記者就此諮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消息屬實,並稱陳銳系因病逝世。陳銳的簡歷已從官網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陳銳的簡歷已從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網撤下,而在該官網搜索關鍵詞“陳銳”,顯示的...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