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2024年06月10日18:52:07 歷史 1715

張瑞芳一生不僅主演過《松花江上》《南征北戰》《李雙雙》《泉水叮咚》等電影,

而且她還熱衷於做媒,撮合過張芝華郭凱敏張金玲徐敏孫道臨王文娟等很多有情人。

可是,最喜歡成人之美的她,自己的婚姻卻是幾經波折,一連結了三次婚才穩定下來,

但令人感到意難平的是,這三次結婚的對象卻都不是她心心念念的初戀,

兩人因為種種原因,竟然相互牽掛了70年。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張瑞芳去世之後,上海電影評論學會評價說,張瑞芳就是一個傳奇,

她的人生經歷是傳奇,藝術也是傳奇。

其實還應該補充一條,她與初戀鄭曾祜的感情,更是一個傳奇。

01

1928年,是張瑞芳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他的軍人父親張基在北伐中戰死,年僅42歲。

父親去世後,10歲的張瑞芳就和其他四個兄弟姐妹一起,跟隨母親搬回了北平

在這裡,張瑞芳目睹了母親一下照顧5個孩子的艱辛。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讓張瑞芳難過的是,在那個缺醫少葯的年代,在父親去世後不久,

她最小的妹妹也因病去世,她親眼看着,小妹妹被母親抱起來,然後埋掉。

長大後,張瑞芳繼承了父親的遺志,也參加到了愛國活動中,

頗有表演天賦的她,在高中時期就開始演話劇,

其中最為出名的,則是她與崔嵬合作的獨幕話劇放下你的鞭子》。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即便是被上百人圍觀,張瑞芳也不緊張,雖然連舞台都沒有,但她仍情感飽滿,

她的情緒感染着周圍所有的觀眾,在演到主要情節的時候,

上百人跟着一起喊:“放下你的鞭子。”

張瑞芳激動的熱淚盈眶,她深刻的感受到,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她雖然沒有像父親那樣成為一名軍人,但她卻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為民族事業出力。

1935年,17歲的張瑞芳選擇繼續讀書,考入了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本來她是想學習表演的,可陰錯陽差之下,她成為了西洋畫專業的一名學生。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但張瑞芳沒有氣餒,她認為,不管學什麼,都無法阻擋她對表演的熱愛,

於是在求學期間,她一邊學西洋畫,一邊積极參加話劇社團的演出,在全學校都有很高的威望。

就在此期間,張瑞芳結識了隔壁雕塑系的才子鄭曾祜,

鄭曾祜比張瑞芳大4歲,兩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戀人。

在學校放假的時候,他們一起騎着自行車出去遊玩,一起到公園划船,

春天花開的時候,張瑞芳還爬到小山坡上,躲在茂密的花叢中玩捉迷藏。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在單獨相處的時候,鄭曾祜向張瑞芳表白說:

“你母親已經答應把你嫁給我了,所以,以後你就是我的妻子了。”

張瑞芳羞澀的跑開,但她也知道,自己母親確實是很喜歡鄭曾祜,

他既博學又儒雅,既嚴謹又不刻板,對待感情還很專一,

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02

可是,幸福總是短暫的,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張瑞芳跟隨母親和姐姐的步伐,

也加入到了抗戰之中,她要跟隨北平學生戰地移動劇團到前線演出,

最終把目的地定在了重慶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張瑞芳邀請鄭曾祜一起去,可此時的鄭曾祜已經考上了清華大學

礙於父母的約束,他必須要留下來安心讀書,而且父母已經為他鋪好後路,

將來會送他出國留學,可以說是前途不可限量。

張瑞芳理解鄭曾祜的苦衷,所以她也沒有強求,在告別的時候,

兩人在一個小吃攤上邊哭邊吃,兩人都不知道,

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見面。

張瑞芳到重慶之後,嘗試給鄭曾祜寫信,讓她欣喜的是,鄭曾祜竟然真的收到了,

在書信中,兩人互訴相思,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重逢。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可是後來隨着鄭曾祜出國留學,兩人就徹底斷了聯繫,

等兩人再見面的時候,早已經是物是人非。

1939年,張瑞芳加入怒吼劇社等藝術團體,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話劇演出上,

在此過程中,她對怒吼劇社的創始人余克稷產生了感情。

余克稷這個人也很有意思,他的真正職業是重慶電力公司的總工程師,薪水非常豐厚,

但出於對戲劇的喜愛,便成立了怒吼劇社,並且擔任了8年的負責人。

在此期間,他把自己所有的薪水都拿出來支持劇社,為劇社裡的演員提供生活上的資助,

所有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敦厚善良的人。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在周圍朋友的撮合下,他與張瑞芳結成了夫妻,

在剛結婚的時候,兩人舉案齊眉,可以說是十分的恩愛,

但時間長了,兩人之間也開始出現一些矛盾。

在張瑞芳看來,余克稷是一個好人,但他的性格實在是太冷淡了,

總是冷冰冰的,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即便在自己家,也很少與張瑞芳交流。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讓張瑞芳氣惱的是,有一次她外出演出,便把快生孩的大姐接到家裡,

囑託丈夫幫忙照看一二。

可誰知,余克稷直接把張瑞芳的大姐送到醫院就不管了,

最終,張瑞芳的大姐難產,九死一生的在醫院獨自生下了孩子。

張瑞芳回來後大發雷霆,她質問丈夫:

“你哪怕找一個傭人,到醫院幫忙照看一下也行啊,你怎麼能把大姐一個人扔在那裡呢?”

但真正讓張瑞芳下決心離婚的,還是弟弟的去世。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1943年,張瑞芳收到了母親的來信,她滿懷欣喜的打開,卻發現這是一個噩耗,

她最小的弟弟,在與敵人鬥爭的時候,不幸染上了瘧疾,因病去世。

張瑞芳痛不欲生,以淚洗面,嘴裡總是念叨着弟弟的小名,

余克稷回來後,張瑞芳就向他傾訴,想要從他這裡得到一絲安慰。

可是,生性冷淡的余克稷在聽完後,只說了一句“我知道了”,就沒有了下文。

那一夜,張瑞芳獨自一人坐到了天亮,除了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

她還要忍受這種無人傾訴的寂寞。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1944年,張瑞芳主動和余克稷離婚,結束了這段持續了5年的婚姻。

03

讓張瑞芳感到造化弄人的是,就在她離婚後不久,她與初戀鄭曾祜重逢了,

兩人8年未見,再見已是物是人非。

兩人相對而坐,都流下了眼淚,兩個想擁抱一下,卻是不能,

因為此時的鄭曾祜已經結婚了。

當年,他在知道張瑞芳嫁給了余克稷之後,便心死如灰,徹底斷了念想,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他認識了妻子,並且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鄭曾祜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即便已經結婚了,他也沒掩飾過與張瑞芳的關係,

甚至他的妻子都說:

“雖然他是我的丈夫,但在他心裡,永遠都有一片地方屬於張瑞芳。”

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此了。

鄭曾祜單身的時候,張瑞芳卻嫁人了,現在張瑞芳恢復單身了,鄭曾祜卻有了家庭。

再見之後,兩人都注意着分寸,鄭曾祜不想傷害自己的妻子,

而張瑞芳也不想破壞鄭曾祜的家庭。

曾經相愛的兩個人走到今天這一步,是誰也料想不到的,

但這並不能阻止,兩人在彼此心目中的位置。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看到鄭曾祜有了家庭,張瑞芳也沒有糾結,很快,她就步入了第二段婚姻,

嫁給了當時的著名話劇演員金山

其實,兩人早在1942年合作話劇《屈原》的時候就認識了,

金山飾演“屈原”,張瑞芳飾演“嬋娟”,

金山俊逸瀟洒,張瑞芳端莊大氣,

凡是兩人一起合作的作品,在當時都非常受歡迎。

和前夫余克稷不同,金山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感情世界極其豐富,

並且還有過多段感情。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雖然,有很多人勸張瑞芳,說一定要謹慎,因為金山這個人實在是太多情了,

可張瑞芳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又豈會輕易放棄。

金山除了是一名演員,他還是杜月笙的弟子,

在杜月笙的見證下,兩人還是結成了夫妻,舉辦了一個隆重而又浪漫的婚禮。

結婚之後,金山不僅是張瑞芳靈魂上的伴侶,更是藝術上的知音,

兩人共同主演過多部話劇,是話劇界有名的伉儷。

1946年,張瑞芳和金山接受安排,一起到長春電影製片廠發展,金山擔任廠長,

張瑞芳擔任特約演員。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金山這個人雖然多情了一點,但卻非常有才華,他不僅是演員,同時還是編劇和導演,

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後不久,他就自編自導了電影《松花江上》,

張瑞芳在其中飾演“妞兒”。

1949年之後,張瑞芳和金山一起到北京工作,

就當張瑞芳以為,她會和金山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一起攜手共進的時候,

金山卻移情別戀了。

04

1950年9月,夫妻兩人一起合作話劇《保爾·柯察金》的時候,

金山卻喜歡上了這部話劇的導演孫維世。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孫維世不僅長相漂亮,而且才華橫溢,和金山一樣,既是導演,也是演員,

同時,她還是一名翻譯家,曾陪同很多重要領導出訪國外,

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才女。

在發現金山移情之後,張瑞芳沒有過多猶豫,很豁達的選擇放手,

她不僅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還迎來了事業上的突破。

離婚之後,張瑞芳離開北京,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演員劇團的團長,

而金山則在當年10月,就與孫維世結婚,並且舉辦了婚禮。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張瑞芳離婚,最為痛苦的人則是她的初戀鄭曾祜,

當年金山追求張瑞芳的時候,才曾拜託鄭曾祜當中間人。

後來,金山如願娶到了張瑞芳,鄭曾祜則帶着妻子去了海峽對岸,

雖然兩人很少見面了,但卻一直不曾斷了書信聯繫。

1952年,張瑞芳憑藉《南征北戰》中的“趙玉敏”一角,

正式開啟在影壇上的輝煌。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同時,她也遇見了第三任丈夫嚴勵,嚴勵是一名劇作家,也是一個才子,

在同事的撮合下,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嚴勵不像金山那樣多情,也不像余克稷那樣呆板,

在之後的47年中,兩人相濡以沫,相互鼓勵,熬過了一段最艱難的歲月。

雖然張瑞芳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生育,但嚴勵卻不在乎,

為了減輕張瑞芳的愧疚感,他提議去領養了一個孩子,並且給孩子取名叫嚴佳,

雖然不是親生的,但一家三口倒也生活的幸福溫馨。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有了家庭當後盾,張瑞芳在電影事業上發展的十分平順,

不僅和孫道臨一起主演了由巴金小說改編的電影《家》,

而且還和仲星火一起主演了電影《李雙雙》,憑藉這部電影,

張瑞芳拿下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但可惜的是,隨着後來特殊年代的到來,張瑞芳的電影事業也遭受了重創,

一直到1976年,她才復出拍戲,拍了大河奔流》《泉水叮咚》《T省的84·85年》等作品。

在此期間,丈夫嚴勵一直對她不離不棄,照顧有加,

遠在海峽對岸的鄭曾祜得知之後,也終於放心了。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05

1999年,嚴勵因胃癌去世,81歲的張瑞芳終於失去了這個陪了她47年的男人,

就在嚴勵去世後不久,鄭曾祜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從此之後,兩人都把對方當成了世界上最親的親人,每逢年過節,都會通過電話相互問候。

可是不久之後,等在電話前的張瑞芳卻沒有聽到鄭曾祜溫和的聲音,

只聽到電話里傳來含糊不清的嗚嗚痛哭聲,張瑞芳也跟着哭了起來,

鄭曾祜中風了。

再之後,張瑞芳就再也沒有接到過鄭曾祜的電話,他已經帶着對她的愛,

去了另一個世界。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即便最後一個愛他的男人也離開了,可張瑞芳的晚年卻並不孤獨,

早在丈夫嚴勵去世的第二年,82歲的她就打算自己建一座養老院

養子嚴佳在國外工作,並不能時常守在她身邊,

所以她就想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讓那些沒有親人陪伴的老人們住進來抱團取暖。

張瑞芳雖然很有名氣,在電影界的地位很高,但她的存款卻是不多,

因此,很多商人在得知她要建養老院後,紛紛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可張瑞芳想了想,這是她人生最後一塊凈土,並不想搞成商業化,

於是便果斷拒絕。

張瑞芳:結三次婚都不是初戀,相互牽掛70年,晚年賣房建養老院 - 天天要聞

之後,張瑞芳果斷賣掉了自己家的房子,多方拼湊,

終於把養老院建了起來,取名叫“愛晚亭”。

建成之後,很多文藝界內的老人都住了進來,載歌載舞,甚至還有黃昏戀的,

好不熱鬧。

張瑞芳很是欣慰,這是她對社會的最後一點貢獻。

2012年,94歲的張瑞芳在上海病逝,她去找她的老朋友們團聚了。

在觀眾心中,她不僅是一位表演藝術家,更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老人,

而她與初戀鄭曾祜的愛情,也將會被永久傳頌。

他們為現在的娛樂圈,做了一個好的榜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 天天要聞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6月16日6時至17日6時,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稔田鎮遇持續性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6月17日凌晨2點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稱的李氏大宗祠東西兩側兩列橫屋坍塌,受損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座無重大損毀,無人員傷亡。圖為6月20日,相關部門和文物專家陸續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況。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 天天要聞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大皖新聞訊 6月20日,一則雲南保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銳已於日前離世的消息引發了關注。大皖新聞記者就此諮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消息屬實,並稱陳銳系因病逝世。陳銳的簡歷已從官網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陳銳的簡歷已從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網撤下,而在該官網搜索關鍵詞“陳銳”,顯示的...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