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這麼一位厲害皇帝,他極其低調卻非常能掙錢。
他從登基到下台只有六年時間,但是卻在這六年時間裡將全世界一半的白銀都賺回來了。
他到底哪位皇帝?他又是通過什麼手段把錢掙回來的呢?
大明盛世
元朝末期,朝廷腐敗不堪,權臣當道,百姓民不聊生,中原百姓已經難以生存。無能的朝廷導致了元末的農民起義。
此時明太祖朱元璋還是一個小和尚,由於戰火燒進了寺廟,他被迫下山來。朱元璋下山後,急需找一個有飯吃的地方。
恰好此時,郭子興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正在招兵,朱元璋便加入了軍隊以求混口飯吃。
他在軍中屢立戰功,受到了領袖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非常器重他,還把自己最喜愛的養女馬氏許配給了他。
後來郭子興病重逝世後,朱元璋就擔起了大梁。他陸續擊敗了周圍的敵對的勢力。
在平定南方後,朱元璋發布《諭中原檄》,號召人們北伐。之後又在南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起到明昭宗朱由檢結束,共傳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在我國歷史上是非常耀眼的一個時期。
明朝期間我國各方面都迅速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異常繁榮,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自明朝建立以來,就出現過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明朝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天命皇帝
明朝歷史近三百年,共有十六位皇帝。今天說的這位皇帝,正是這十六位中的第十二位,明穆宗朱載坖。
明穆宗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明世宗也就是那位嘉靖皇帝。
明穆宗本是嘉靖皇帝第三子,按理來說他是不可能繼承大位的。其中莫非有什麼故事?
嘉靖皇帝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朱載基出生不到兩個月就夭折了。於是就將次子朱載壡立為儲君。令人沒想到的是,次子朱載壡在當上太子不到兩個月也去世了,
那麼這太子之位只能由老三來繼承了。但是,明世宗並不喜歡這個孩子,於是拖着不立儲君,這件事也就擱置了起來。
再來看這邊,由於明穆宗的母親杜夫人並不受明世宗的寵愛,所以明穆宗小時候也很難見到自己的父親。這就養成了他自卑木訥的性格。
嘉靖皇帝信仰道家,經常以“二龍不得相見”的理由不見小時候的明穆宗,這樣父子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某年金秋時節,小朱載坖正在後花園玩耍,看見一人穿龍袍遊園,便嚇得急忙跑回了母親身邊。因為杜夫人曾告訴他,若是看見穿龍袍之人,定要遠遠跑開,不可相見。
明世宗年紀越來越大,他心裡一直想立第四子朱載圳為太子,但是又擔心不合乎禮法而造成大禍。雖然皇上不急,但是朝中大臣可急了。
朝中大臣已經分為了兩派,有人支持朱載圳,有人支持朱載坖。嘉靖索性也不管了,到時候再說吧。
但是意外總會來臨的,就在明世宗和朝中大臣商議三天後立老四為儲君時,傳來一個宛如晴天霹靂的消息——朱載圳死了。
前幾天傳出朱載圳生病的消息,嘉靖認為他是偶感風寒,並沒有在意。但是沒想到,他就收到了兒子離世的消息。
嘉靖心中震驚,卻不敢相信。急忙前往朱載圳的宮殿,但是遠遠就看到了門口懸掛的白綾
眼前一陣恍惚,險些摔倒在地,旁邊的大臣急忙上前攙扶。
也許是天意,也許是為了印證那句“雙龍不相見”,朱載坖還是成為了太子。
不久之後,明世宗病重,在他臨死之前,侍從急忙抬着他前往這朱載坖的宮殿,但是還未跑到,明世宗就斷氣了。
明世宗死後,“獨子”朱載坖登基,改年號隆慶。
透明皇帝
本以為朱載坖登上大位後就能一改之前的懦弱面貌,畢竟已經沒有壓制他的人了。但是群臣上朝後發現明穆宗登基後還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
有時大臣們在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但是他也不敢出言阻止,只是緩緩說一句:“隨他們去吧,看誰能贏。”
漸漸地,朝臣們也開始不想得到皇帝的支持,因為他根本就不會支持任何一個人。即使是他的左膀右臂張居正來請他,他都要斟酌半晌。
於是群臣們都將他當作吉祥物一樣,他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都快讓人忘了還有個皇上。
雖然他在朝堂之上沒什麼話語權,但是他也不是沒有作為的皇帝。我們開頭就說了,至少他很能掙錢。
明穆宗即位後,並沒有懲罰那些之前對付他的官員。比如已經貶官在家的嚴嵩,他下令給他送了一些銀兩外之後,並未再提起過。還有被冤入獄的海瑞等人,一併放出重用。
明穆宗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改善人事,為後代繁榮立下了基礎。
明代由於經常受到倭寇的騷擾,海運基本停擺,運送貨物基本依仗隋煬帝時期的老運河。
在嘉靖時期,曾有官員上書請求開啟部分海運,被嘉靖駁回請求,並斥責其不通時務。
而在明穆宗即位後,他採納了一位大臣的計劃,先行恢復一小段海運,再慢慢向兩頭擴張,逐步恢復全部海運航線。
後來在大臣的計划下,明穆宗下令可以建造海船、編練船隊,並配備武裝船隊,定期巡視航線,以防倭寇來襲。
從此之後,南方的奇珍百貨,都能運到北京來。而且海運與運河同時啟用,極大地加快了運送貨物的效率,甚至保證了後世的糧食需求。
自從能夠將貨物運到京城,東南部沿岸的物品需求量巨幅增大,也就極大地促進了東南沿岸的經濟發展,對後世造成了深遠影響。
而在海運開通後不久,福建巡撫上書明穆宗,請求打開海禁,允許將我國物品販賣到外國去。
明穆宗與朝中大臣商量多日,最終同意打開海禁,但是制定了嚴格的法度。
如此一來,東南沿岸的民間私自交易便獲得了合法地位,此次開海禁被稱作“隆慶開關”。
“隆慶開關”被認為是明朝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對外開放。此次開關突破了兩百年的朝貢貿易的枷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猖獗的海盜。
而明穆宗這關也不是隨便就開的,朝中大臣結合實地走訪,制定了一系列海外貿易的法律。
在福建港口開設的督餉館,就是為了向海商徵收稅務。
而且,明穆宗設置了數條禁令以保證打開海關之後的安全。
第一,只開啟一個港口作為合法出海港口,此舉是為了方便管轄,以防有倭寇海盜之人禍害百姓而不能及時反應。
第二,出海目的地不能是倭國,以防有倭寇藏於商船中潛入海關,也防止有人前去與倭寇私通。
第三,不可出口鐵,銅、硝等可能用於戰爭的物品,這東西當然不行。就連幾百年前的呂后都知道要先斷了南越國的鐵器貿易。
第四,出海總數不可超過一百,人數太多會導致有不懷好意之徒伺機潛入。
開通海外貿易之後,福建諸地的經濟飛快發展。
每年的進出口貿易額約一千六百四十七萬白銀,我國盈利達九百四十二萬兩白銀,佔了當時全世界白銀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三。
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出口物品對於他國來說十分新奇,歐洲各國都像是見到神話中的物品一般瘋狂搶購。歐洲貴族爭相攀比,以能用上一件中國瓷器為貴。
重商輕政
雖然明穆宗上任之後辦的事意義重大,但是他很快就不理朝政,沉迷後宮之中。明穆宗在後宮之中濫情縱慾,甚至掏空了自己的身子。
但是宦官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拿出了明世宗用過的葯,使明穆宗燃燒自己的生命。
登基六年後的某天,明穆宗將自己的親信大臣叫到身邊,吩咐他們要好好輔佐太子朱翊鈞,此時的明穆宗幾乎不省人事。兩個時辰之後,明穆宗駕崩,享年三十六歲。
不久之後,太子朱翊鈞即位,廟號宋神宗,改年號為萬曆,也就是萬曆皇帝。
明穆宗在位六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兩個人之一。而他的父親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他的兒子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
他雖然只在位六年,但是他清除了前朝帶來的弊端,改善了吏治與人事。又為後代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後世的壯舉打下了基礎。
明神宗也是第三子,也是剛上位雄心壯志,在張居正的輔助下勵精圖治,頗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之治。
但是後期因國本之爭搞得他對於朝政與大臣失望透頂,最終他還是走上了父親的老路,屬實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