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歷史上,虎父無犬子,有很多父子均為名將,名留青史。對於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說到優秀的父子名將,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孫堅、孫策父子,關羽、關平父子,陸遜、陸抗父子等。其中,就筆者今天要說的趙雲、趙廣父子,前者勇冠三軍,是蜀漢建立的攻城,而後者則是在保護蜀漢的時候戰死沙場。
一、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史料記載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東漢末年,諸侯逐鹿中原,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公孫瓚。在此期間,趙雲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是,趙雲沒有立即跟隨劉備。因為兄長去世,趙雲離開公孫瓚,回到了家鄉。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誠然,趙雲在蜀漢的資歷比不上關羽、趙雲,但是,他為蜀漢做出的貢獻卻是不輸前者的。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荊州,以翊軍將軍督江州。更為關鍵的是,趙雲不僅在戰場上勇冠三軍,還擁有敏銳的眼光,比如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公元228年,在參加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後,趙雲病逝。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謚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
二、趙廣
趙廣(?—263年),三國時期的蜀漢將領,趙雲次子,趙統之弟。蜀漢後期,大將軍姜維屢次北伐,雖互有勝負,但自蜀後主劉禪的寵臣陳祗死後,姜維在朝堂頗受孤立。特別是在公元262年,姜維率領牙門將趙廣等人北伐曹魏,結果被鄧艾擊敗。因為擔心黃皓的陷害,姜維等人留在沓中,也即沒有回到成都。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調集18萬大軍,正式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趙廣跟隨姜維迎戰曹魏大軍。為了掩護姜維所在的主力撤退,趙廣於沓中戰死沙場。不過,儘管姜維成功撤退到劍閣,並阻擋了鍾會大軍,卻沒想到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包圍了成都。最終,伴隨着後主劉禪放棄抵抗,蜀漢也徹底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