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5月2日晚,經典粵劇《南唐李後主》在江南大戲院精彩上演,為廣州粵劇院“勞動鑄輝煌 粵韻譜華章——廣州粵劇院2025 年‘五一’經典演出專場”拉開序幕。5月3日晚,廣州紅豆粵劇團將繼續在江南大戲院為觀眾獻演《范蠡獻西施》。
老戲復排,迎來數度“全院滿座”
當晚《南唐李後主》再度掀起觀演熱潮。開演前,江南大戲院票房“全院滿座”的錦旗高掛,這是繼1月31日《紫釵記》、2月22日《刁蠻公主戇駙馬》以及4月27日《帝女花》之後,近幾個月內廣州粵劇院第四度實現票房售罄。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爆款”粵劇觀眾群中年輕觀眾佔比超四成。他們對粵劇的熱情和積極購票行為,不僅充分彰顯了粵劇在年輕觀眾心中的吸引力與影響力持續攀升,更表明了粵劇藝術的魅力正跨越代際,煥發新生。

《南唐李後主》開演前,江南大戲院票房掛起了“全院滿座”的錦旗。
老戲新演,讓劇目更貼近當代審美
此次《南唐李後主》由廣州紅豆粵劇團全新復排演出,一級演員、廣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振江和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李嘉宜聯袂主演,優秀演員盧文斌、梁文超、吳浩劍、李霆輝等出演主要角色。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技藝,為觀眾帶來視聽與心靈的藝術體驗,用表演詮釋勞動之美,傳遞藝術力量。
該劇主創悉數為廣州粵劇院優秀創作人才,其中曾秋玲擔任復排導演,左傑行進行劇本整理,陳政良調整音樂唱腔設計並為本劇創作了主題曲《春花秋月何時了》,狄勇航擔任編曲和midi製作,吳浩劍擔任武打設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末代君主李煜的詞作堪稱千古絕唱,他從一代帝王淪為階下囚的跌宕命運令人唏噓不已。粵劇《南唐李後主》以李煜的傳奇人生為主線展開,劇中既有宮廷權謀的緊張激烈,又有才子佳人的纏綿悱惻,是粵劇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經典之作。

第一場“私會”,陳振江飾演的李煜與李嘉宜飾演的小周后在禪房幽會,才子佳人情投意合。
曾秋玲表示:“這次復排工作意義深遠。雖是經典戲,但我們在舞台調度、音樂設計和人物塑造上做了創新,讓劇目更貼近當代審美。”她以“辭廟”場景為例,宋兵兵器與宮娥樂器形成強烈衝突,“現實的暴力擊碎了李煜的春花秋月夢,儀式化的畫面強化了悲劇張力”。第五場“醉舞”中,原劇本趙匡胤分兩次下令“褫衣”和“歌舞”,復排後改為趙光義命小周后“褫衣歌舞”,“小周后主動褪去華服,歌舞不再展現美態,而是掩飾屈辱與絕望——想哭不能哭,強笑如刀割,扭曲的心理通過肢體語言直擊人心”。結局更從“誤飲毒酒”改為李煜夫婦自主殉國,“二人釋然共飲交杯酒,將浪漫情懷貫穿到底。死亡不是終點,而是靈魂‘歸家’,與故國山河相擁”。

第五場“醉舞”,小周后為了保護李煜的詩詞稿甘願受辱。
暨南大學葉農教授攜50餘名學子觀演後感慨:“熟悉的劇本,全新的詮釋!演員們用唯美的舞台和紮實的功底,讓歷史人物‘活’了起來。”演出結束後,不少學生圍住主演簽名合影,更有學子表示:“粵劇的好看程度和感染力遠超預期,一不小心就‘入坑’了!”
大學生小婷首次觀演後難掩激動:“以前課本里讀到李煜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只覺得詞句凄美。但這次《南唐李後主》把國讎家恨與兒女情長融進舞台,讓我真正感受到歷史的重量。”她尤其被李嘉宜飾演的小周后打動,“她為守護誓言以身犯險,既有大義又有柔情。謝幕時我眼淚止不住,既為劇中人,也為演員們的全情投入。”小婷感慨道:“希望更多年輕人能走進劇場,這樣的藝術不該被時代遺忘!”

最後一場“壽誕”,李煜夫婦自主殉國。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何夢怡 通訊員 文瑤
圖片由廣州粵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