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看官老爺們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本頭條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搬運必追究!
文|長歌
編輯|長歌
守荊州的命令,並沒有成為關羽征戰四方的阻礙,可誰曾想卻被偷襲了老家荊州,甚至還有追兵,勢必要將關羽斬殺。
但在劉備得知關羽如此險境的時候,卻不慌不忙,甚至連援軍去的都沒有幾個。
到底是什麼讓劉備這麼有信心?
關羽又是為啥會陷到這個窘境,甚至還被斬殺?
關羽手下的三大謀士
關羽被譽為最神勇最講義氣的一代武將,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關羽的身邊也有謀士,其中最為出眾的只有三位,但個個都是博學多識的。
馬良當之無愧的排到了關羽謀士的首席位置,據說這個馬良在自己家兄弟中,是最有謀略的,而他們兄弟最小的馬謖,就連諸葛亮都無比的看中。
要不是馬良在輔佐關羽,諸葛亮肯定要將馬良挖過去輔佐他,原因無他,他的智謀雖然不如諸葛亮,但也是比尋常謀士高出許多的。
當初在赤壁之戰之後,幾乎所有的謀士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唯獨馬良諸葛亮等人,在思考着下一步的動作。
馬良給劉備提出了一個決定性的建議,如今曹操頹廢的局勢已定,劉備可以帶軍直攻長沙等地,拿下那片地盤,即便是將來對戰孫權,也有一條退路。
這個計謀一出,瞬間打開了諸葛亮的思路,也是力薦劉備可以按照這個思路走,而劉備也很聽勸。
在北伐的時候,馬良跟隨了關羽,那時關羽想要帶所有有實力的將士進攻,卻被馬良勸阻,這讓關羽很不解。
原來馬良對關羽留下守城的兩位將士並不看好,但凡敵軍來犯,這兩位將軍會不會投降都不好說。
但關羽卻並不這樣認為,在關羽的角度看,北伐意義重大,極有可能關係到劉備大業,因此要拿出全部精銳。
馬良在了解關羽的想法後,便訴說了自己的擔憂,關羽帶大將去北伐,如果家被偷了,關羽將腹背受敵,但關羽不以為然,隨後敗走麥城,荊州被奪,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關羽手下的第二謀士名叫伊籍,起初的他跟隨的是劉表,但由於劉表離世,於是便來到了劉備這裡。
但劉備身邊有諸葛亮,他深知自己不如諸葛亮,即便是在劉備身旁,也不會得到器重,因此他跟隨起了關羽。
那時的關羽殺伐果斷,正是北上征戰的時候,但伊籍並沒在關羽的手中發光發熱,關羽便被斬殺,而他因為回蜀國報信,免遭一劫。
從這個角度看,他不過就是個正常人,實際並非如此,當年在漢中戰役的時候,蜀漢難以招架曹操的大軍,於是伊籍來到了東吳。
並且將自己的計劃與孫權訴說,此時的孫權在魯肅的幫助下,認為伊籍的方法可行,並且和他們原本的計劃相差不大。
即便是沒有他的到來,孫權也會攻打合肥,但時間方面就不同了,都想謀求天下,孫權肯定會等曹操大幅度削弱劉備實力,再去選擇出手。
而伊籍的到來,讓孫權收起了小算盤,將目光轉向了合肥,與劉備的軍隊形成犄角之勢,一點點的消磨曹操的實力。
還有一位謀士的存在,才是讓劉備最為安心的,那便是向朗,作為水鏡先生的弟子,才學上面,自然不用多說。
他也是在劉表死後,才跟隨的劉備,劉備對向朗的認可程度極高,甚至將手下最重要的幾個地方,交給他來打理日常。
跟隨關羽後,得知關羽要北伐,向朗的第一反應就是反對,他很清楚關羽的強大,甚至算出了關羽北伐後,荊州很可能被偷襲。
關羽卻對他們的言論不以為然,這也是關羽失敗的一大原因,不聽勸,雖然他關羽強大,但荊州一丟,那關乎的可是關羽自己的命。
可惜關羽並沒有看出這一切,反倒認為幾位謀士在危言聳聽,最終關羽敗在了自己的傲慢之上,被斬去了頭顱。
關羽手下的六大戰將
而這也不能全怪關羽,畢竟當時的關羽,不僅勇武,手下更是有六位猛將,全力進攻之下,未嘗拿不下一座城池,等待救援。
其中最有名的估計就是他的義子關平,作為關羽的義子,關平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曾在襄陽之戰中,將崔元斬於馬下。
即便是和龐德這位曹操的愛將,也能打的有來有回,要知道龐德的戰力,僅僅遜色關羽一點,可以說關平加上關羽,江山都在掌握之中。
也正是關平的存在,給了關羽極大的勇氣,即便是面對再強的人,都敢對上一對,可見關平在關羽這裡的地位。
除了關平,還有一位叫趙累的武將,忠義方面堪稱第二個關羽,在當年呂蒙拿下荊州後,趙累第一時間想劉備求救,在關羽敗走麥城的路上,一路相護。
當時關羽的謀士們,最想讓趙累守荊州,如果真讓他來堅守荊州,呂蒙的詭計就不會得逞,甚至還有可能為關羽擒下呂蒙。
發覺呂蒙會使技奪荊州的,不僅是謀士,還有一位武將,他便是王甫,作為關羽的手下大將,在關羽奪得襄陽之後,便勸解關羽防一手呂蒙。
甚至給關羽提出建議,建立烽火台,讓自己人能夠第一時間知道東吳是否來犯的消息,關羽也是照做。
但面對王甫的第二條建議,關羽卻沒有採納,那便是讓趙累回守荊州,因為那時的守城大將,因為一點過失,剛剛受到責罰,不一定會認真守城。
結果還真讓王甫猜對了,身為一員大將,王甫對關羽算是問心無愧,一心報效國家,但卻沒被關羽重視,如果如王甫所說,讓趙累回防,說不定歷史就要改寫。
守城大將糜芳其實也是有一定實力的,不僅如此他還是劉備老婆的兄弟,因此關羽對他很是信任。
但由於關羽的性子急,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對糜芳責罵,以至於為之後的投降埋下了禍根,在得知糜芳投降後,關羽便開始了逃亡。
相比糜芳,關羽手下還有個忠誠的人,他叫周倉,都知道關羽的大刀極重,幾人抬都有點費勁,而周倉卻不同,輕輕鬆鬆就拿了起來。
雖然周倉有着一身的怪力,但腦子並不是很好使,與關羽共同逃亡時,一路護送,但最終還是得到了關羽的死訊,隨後周倉便將責任怪在了自己身上,選擇了自殺。
而關羽手中最後一位猛將,卻沒有在關羽被斬的事件上出什麼力,他就是廖化,但在蜀漢的後期,卻是蜀漢的頂樑柱。
不僅幫助姜維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甚至還牽制住了鄧艾,為蜀漢最後幾年的掙扎,最了最有力的支持。
在劉備的眼中,關羽這豪華的陣容,別說往北打了,就是再開一個王朝,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劉備才會如此放心的將荊州這個要地讓關羽來守。
關羽能夠一路斬殺這麼多人,積累赫赫凶名,也是和這些人脫不開干係,雖然最大的還是關羽的武力。
因此在劉備得知關羽居然被斬的事情之後,人都傻了,畢竟這陣容,就算打不過,跑應該還不成問題才對。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