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匾額上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他,群臣不解,司馬昭:倒着讀

2023年10月08日09:11:02 歷史 1572

關羽一死,劉備急於復仇,失敗了。臨終託孤於孔明,劉備對自己的兒子還是很了解的,並不奢望他文韜武略,縱橫天下,只希望他能聽諸葛亮的話,離那些小人遠一點。當時劉禪十七歲,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給孔明去辦。

前期劉禪也很配合,國中倉廩充實,百姓安居樂業。他在位四十一年,曾發布多次大赦,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民生的壓力。孔明也培養了一批人守在劉禪身邊,但蔣琬費禕董允相繼去世之後,劉禪重用宦官黃皓,這就是禍亂的開始了。

劉禪在匾額上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他,群臣不解,司馬昭:倒着讀 - 天天要聞

景耀六年即263年,司馬昭伐蜀,三路大軍從洛陽出發。他的計劃是,把姜維的大軍牽制住,再從駱谷直接偷襲漢中,他是這麼想的,以劉禪的懦弱,外城一破,他立馬就會投降。

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司馬昭完全把握了劉禪這人的德行,這個計劃本就是奔着劉禪去的。當君主當到這個份上,劉禪對於蜀國的亡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當初,鍾會關中練兵,姜維就上疏,希望劉禪派兵駐紮在陽安關口和陰平橋頭,這個陰平橋頭是什麼地方呢,就是鄧艾2萬兵馬偷偷穿過直逼成都。但是這件事卻被宦官黃皓壓下去了,因為他迷信。

當時譙周說“備”“禪”兩個字預言蜀國註定要滅亡,而黃皓對此深信不疑,於是按下不報,結果朝野上下皆被蒙蔽。劉禪對這樣的人信任有加,連這麼重要的事情都要經過他的手,這劉禪還不夠昏聵,還不夠誤國嗎?

劉禪在匾額上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他,群臣不解,司馬昭:倒着讀 - 天天要聞

當時司馬昭兵馬都到家門口了,國內還一無所知,邊境鬆懈。鍾會的大軍輕而易舉地進入了漢中。此時姜維被鄧艾和諸葛緒拖住,而橋頭已經被諸葛緒佔了。姜維繞到後面逼退了諸葛緒,佔了劍閣

但鄧艾另闢蹊徑,領着部下從陰平走了邪徑七百里,沿路開山造橋,攀木緣崖。到達江油,守將馬邈投降。此時國內才一片震動,忙派諸葛瞻抵禦鄧艾的進攻,但諸葛瞻在綿竹被殺斬首。鄧艾長驅直入,蜀國上下完全不知所以,只一味勸劉禪投降。

這幫人即使換了主子,也一樣可以做官,投降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換個地方當官,有什麼不好呢?終於,劉禪派張紹去送降書,又派人去叫姜維息戰,可惜姜維殫精竭力,竟落得如此下場。而劉禪自己帶着六十多人,出北門十里投降。

一戰可以說是蜀國內部腐敗的結果,宦官黃皓隱瞞軍情,致使國中對邊境全無調度,大軍壓境,完全無法應對,而將士不是像蔣舒、馬邈投敵,就是像傅僉、諸葛瞻父子一樣白白送死,而一國之主呢,叉手屈膝,只求自保,在洛陽過他的神仙日子,試問蜀軍陣亡將士,可在他心中有一席之地?

劉禪在匾額上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他,群臣不解,司馬昭:倒着讀 - 天天要聞

司馬昭接受他的投降,封他為安樂縣公。但司馬昭也在試探劉禪,據一些野史記載,劉禪就在自己門口提了“中山寨”的匾額,用來告訴司馬昭自己無心戀權,只求做個“在山中”之人。再說,自己現在在洛陽重重包圍之中,也不可能翻起什麼波浪。

按《漢晉春秋》,在一次宴會上,他命人表演蜀樂,旁邊的人多有感慨,只有劉禪“喜笑自若”,後來司馬昭問他想不想家,他就說,“此間樂,不思蜀”。是啊,他是快活,不知那因他命喪黃泉的千千萬萬將士們又算什麼?

當然司馬昭不殺他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對投降的劉禪待遇甚高,天下人都看在眼裡,東吳孫皓就是按着劉禪的路子又來了一遍,也投降了。公元265年,司馬炎篡國而為帝,但他對劉禪還是很好的,劉禪也得以安享晚年,在64歲逝世。

他這一生,不是扶不起,他本身就是禍亂之源,試問一個明君尚且要時時洞若觀火,他卻任憑黃皓蒙蔽朝野,橫行霸道,排擠姜維等人,如果他真的重視蜀國大事,會把權力交到一個宦官手上?

劉禪在匾額上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他,群臣不解,司馬昭:倒着讀 - 天天要聞

蜀漢雖小,但蜀漢之所以亡國,並不在其小,而在於國主劉禪。一個國的國主軟弱無能,只會引來他國的覬覦,他國甚至可以針對這一弱點制定計劃,牽制大部隊,而直搗龍穴,逼其投降。這樣的手段但凡換一個人也許就不成立。

當時鄧艾的隊伍一路披荊斬棘,開山造橋,早已疲憊不堪,加上成都至少還有三四萬駐軍,外面還有姜維的軍隊,吳國救兵也正在趕來,何以就立馬投降了?都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不外如是。

參考資料:

三國志》晉陳壽

三國史馬植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着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