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2023年09月14日21:22:08 歷史 1279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親率陳國蔡國虢國衛國以及周軍,發動了對鄭國的討伐,史稱“繻葛之戰”。在這場戰爭中,周桓王被射中一箭,聯軍大敗,往事丟盡臉面。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以“繻葛之戰”為標誌,諸侯國反叛成了習慣性動作,至此,分封四百年,號稱江山永固的周王朝逐步走向崩潰。

漢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劉邦的子孫們終於品嘗到了分封制的惡果,自高祖分封,算起來還不到五十年時間。

關於分封的優劣,人們爭吵了兩千年,歷史又不斷用血的代價一遍又一遍地驗證了它的兇險。既“七國之亂”後,又有“八王之亂”、“靖難之役”,期間還有若干個亡於分封的小政權。

請不要譏笑古人,事實上分封制對政權的穩定不全是壞事,比如有人說,秦朝如果是分封制,秦末的農民起義就不可能蔓延。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還有人說,“七國之亂”不是分封的錯,你看人家周王朝,維持了四百年才出現反叛,又過了四百年才滅亡,之後哪個王朝能有這麼長的壽數?

毫無疑問,這個觀點有問題,歷史早就驗證,分封制必然走向政權崩潰,周朝的諸侯之所以過了四百年才反叛,西漢五十年就爆雷,它是特定歷史環境下的必然,並不是二者在操作層面產生的偏差。

周朝的分封製為何四百年安然無恙?

所謂分封,就是天子將已有的土地分給諸侯,由他們幫自己完成對地方的有效統治。分封的對象既包括王室子弟,還包括功臣、前朝遺貴,以及歸降的部落首領。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但周朝的分封有一個不大令人關注的現象,即它所分封的土地大部分其實並不屬於周天子,比起齊國所在的東夷淮河流域淮夷、南方的諸蠻,以及西戎北狄等地。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是,周天子這是慷他人之慨,用別人的土地做自己的獎品,很多諸侯只是得了一張空頭支票,能不能兌現還需要自己去打拚。

按照史書記載,商朝時天下有上千個方國或者部落聯盟,周武王只分封了108個諸侯國,從西周建立到周厲王時期的二百年,對外征戰、擴大版圖就是周王室和諸侯們的共同目標。

這個階段,土地供應量非常充足,周天子可以盡情開支票,諸侯們也都槍口一致對外,不存在內部矛盾。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從周厲王以後,隨着擴張步伐的減緩,乃至停滯,內部矛盾開始凸顯,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將擴張的目標瞄準了“兄弟之國”,於是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開始興起。

按照《周禮》,天下的土地所有權都歸天子,諸侯只是“職業經理人”,他們無權相互兼并。但在利益的驅動下,《周禮》已經不能阻止諸侯們的貪婪,於是天子的威信開始淪喪。

這個階段,周天子雖然還沒有成為諸侯們的直接目標,但“大地主”的身份事實上已經被掏空了。

又經過二百年的發展,天下諸侯已經逐步“寡頭”化,向周天子謀求政治地位成了必然的訴求。

平王東遷”標誌着周朝進入禮壞樂崩的春秋時代鄭莊公威逼周平王與自己互換質子,將天子拉低到與諸侯平等的地位,公然踐踏了天子的尊嚴。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以“繻葛之戰”為標誌,鄭莊公率先代表諸侯們宣誓:諸侯爭霸的時代已經到來,周天子已經是歷史的絆腳石。

以上歷程可見,周朝的分封之所以四百年後才顯現惡果,是因為特定歷史環境造成的,王室與諸侯經歷了二百年的“攜手創業”,諸侯國之間又歷經二百年的兼并,完成這些使命後,他們才將屠刀對準了周天子。

西漢的分封為何五十年就爆雷?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西周的分封一開始其實是用外部的資源來填補內部的需求,基於古代自然條件的限制,這個過程經歷了二百年之久。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西漢帝國的分封沒有對外擴張的任務,從資源分配的角度講,諸侯國其實是從朝廷身上割肉,而不是幫朝拓寬財源。

比如,有些諸侯國壟斷天然資源的優勢,導致漢初的諸侯國往往比朝廷還要富有。比如齊國、膠東國有鹽、吳國銅礦。

吳王劉濞之所以帶頭造反,說白了就是因為財力雄厚,養得起兵馬,招募得起人才。

這種結構決定了諸侯國與朝廷之間就是尖銳的矛盾對立體,而不是西周那種利益共同體的關係。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景帝有一句台詞說:“當年先皇怎麼就沒封一兩個諸侯到邊境,這會兒朝廷倒成了他們的看門人。”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漢景帝的這句話揭示了西漢分封的另一大弊病:原本諸侯國是朝廷的屏障,事實上根本沒做到,反而成了危害朝廷的毒瘤。

早在漢文帝時期,濟北王劉興居就曾經勾結匈奴謀反;吳楚七國之亂時,趙王劉遂再度勾結匈奴。現實表明,西漢的分封是一大敗筆。

歷史告訴我們,建立在宗法基礎上,試圖靠血緣關係維繫統治的分封根本靠不住,而以利益為紐帶的分封,雖然可以在特定的時期能發揮作用,但終究也會因為利益而崩盤。

分封為何敗給中央集權模式?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歷史幾經反覆,終於讓所有的人都統一了思想:分封不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中央集權模式才是必由之路。但問題是,分封既然不如中央集權,為何會出現分封制呢?它究竟為何敗給中央集權模式呢?

分封絕不是周武王拍腦袋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基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所做出的明智選擇。

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其實只完成了新王朝的第一步工作,即率領周部落聯盟打敗了原來的盟主殷商王朝,那些原本臣服於殷商的最多部落和部落聯盟還沒有被征服。

要想完成這項任務,光是靠周部落聯盟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便採取了分封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大部落聯盟的力量。所以,分封其實就是部落聯盟的升級版本,而不是獨立的體系。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即便如此,周武王在有生之年依然沒有做到統一天下,這個任務落在了周公的頭上。於是周公完善了分封制,又創建了宗法制、井田制、禮樂制,形成了一整套的《周禮》。

這是這套制度,發揮了諸侯國的能量,也完成了周王朝對天下的有效統治,從此分封制也成了周王朝的支柱之一。

隨着人口的繁衍,以及農業發展的需要,分封制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舉例說明,人口繁衍就必要開荒,就必須要提高農業產量,就要興修水利,就要修橋築路,這些工作在條塊分割的諸侯國是沒辦法完成的,它必須在大一統政權的協調指揮下才能做到。

周朝實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現叛亂,為何劉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亂了 - 天天要聞

分封制下的奴隸制莊園生產模式,是農耕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當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後,這種體制必然要破產。

在生產力水平越高的時期,分封制對社會的發展阻礙越嚴重,衝突越激烈,這就是周朝實行分封尚能維持八百年,西漢才幾十年就出問題的原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着,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 天天要聞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對世界造成衝擊,就連美國的“昔日老鐵”歐洲也難逃厄運。近日,“美歐關係2025年度智庫報告”寫作啟動會,暨“特朗普2.0時代美歐關係新態勢”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的學者就相關議題展開探討。多領...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 天天要聞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復旦大學李教授一句“西方偽史論危害改革開放”直接火上熱搜,2025年7月這事鬧得全網炸鍋。要我說,拿政治帽子壓學術爭議才是真掉價。質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亞里士多德著作傳承有斷層,金字塔建造技術有爭議,這些討論學術圈早就有。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 天天要聞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自由與歷史學家本文選自《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Ⅰ我已經講述了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論的興衰,然而,像我講得這樣簡要明顯是種危險,也許我誤導而不是特別闡明了一些原則,而這是我作為歷史學家的史學實踐所依賴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 天天要聞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當地時間5日,馬斯克兌現了此前的承諾,宣布成立一個獨立於民主和共和兩黨的新政黨——“美國黨”,並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爭取通過選舉在國會中佔得一席之地。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兩黨執政,但自1854年共和黨正式成立以來,民主黨與共和黨對峙形成了相對牢固的兩黨體制。在這套政治設計中,第三黨的成立...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着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