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秦”字是從何而來的?

2023年09月14日17:13:05 歷史 1074

飛廉伯益的後人)的後人也被稱為“秦人”,這個“秦”字是從何而來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秦王室一族其正確的姓氏應該是嬴姓趙氏,但在對嬴姓趙氏的稱呼中,“秦”字出現的頻率遠比“趙”還多,這是為什麼?商末,紂王的保鏢惡來是飛廉的兒子,惡來有個後裔叫做大駱,這個大駱有個小兒子叫做非子,非子和他的祖輩造父一樣擅長養馬。當時非子住在犬丘,附近的人都知道非子畜養馬匹的能力,於是就有人將他推薦給了周孝王。周孝王聽聞非子很有名,便召見了他,在這次面試中,非子面對周孝王的提問,舉止得體,對答如流,周孝王十分欣賞他,便讓非子在渭水一帶為周王室養馬。

非子得到這個工作後,也滿心歡喜的為周王室效命,工作兢兢業業。在非子精心養殖下,周王室的馬匹一天比一天強壯,而且繁殖甚多。周孝王看着這些駿馬奔馳在大地之上,心中十分喜悅,彷彿自己也正馳騁在周王朝的大地上,巡視着這塊土地上的百姓們,這種成就感讓他十分快樂,因此周孝王對非子也非常有好感,便有了立他為大駱繼承人的念頭。

但問題是非子是大駱的小兒子,沒有正當理由不能隨意廢長立庶。周孝王的這個念頭就受到了大駱長子成的外祖父申侯的反對,於是周孝王就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既然非子不能繼承家業,那對他另外進行封賞就好了,最後周孝王將秦地封給了非子,約公元前900年前後,非子在秦地建立了一座叫做秦亭(今甘肅清水秦亭鎮)的城邑,成為了周朝附庸國

周孝王很喜歡非子,對他的獎賞不僅是這些,到非子這裡嬴姓已經歷千年,早已失祀,周孝王就讓非子重新祭祀嬴姓,非子也因此得到了嬴姓宗主的地位。當時有嬴姓十四氏,他們對非子承祀嬴姓宗主還是有很大意見的,但有周孝王的支持,非子也總算頂住了壓力,也是到了這個時候,“秦”和“嬴”正式結合,因此非子也被稱為“秦贏”。

所以真正能列入秦國君王的第一個人應該還是非子,因為“秦”是因他而生,而秦亭這座城邑的建立,也是日後秦人開始擴張土地的基礎,所以真正的“秦”正是始於此處,而未來秦國的奠基者也正是非子。後人有詩記載:大隴西來萬嶺橫,秦亭何處覓荒荊。非子考牧方分土,隴右山川盡姓贏。

商周時期,有以封地為氏的習慣,這麼看非子這一支當為秦氏,但因為非子生於犬丘趙氏,所以從非子到後來的秦王室均以“趙”為姓。而且因其屬地為秦,故秦也成了非子這一支的象徵,等到了秦朝滅亡後,其王族子孫為了紀念這個朝代,這才以“秦”為氏,這也是陝西秦氏的來源,和趙氏一樣,秦氏的源頭也是嬴姓。#秦朝##歷史##歷史回眸#

圖為非子

歷史上的“秦”字是從何而來的?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秦”字是從何而來的?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秦”字是從何而來的?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尹錫悅又被捕,夫人、岳母遭“圍剿” - 天天要聞

尹錫悅又被捕,夫人、岳母遭“圍剿”

重獲自由124天後,已被彈劾的韓國前總統尹錫悅“二進宮”,於當地時間7月10日凌晨2時許被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批准逮捕。在首爾拘留所嫌疑人室等候“命運裁決”的尹錫悅,隨即換上囚服、拍攝“大頭照”,被轉入....
廣汽菲克終成歷史:一家合資車企的破產三重門 - 天天要聞

廣汽菲克終成歷史:一家合資車企的破產三重門

7月8日,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菲克”)管理人發布消息稱,因廣汽菲克公司已無重整可能,根據部分債權人意見,經債權人委員會討論,管理人已經申請長沙中院裁定宣告廣汽菲克公司破產。這家曾憑藉“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廣告語紅極一時的合資車企,最終以總資產73.22億元難以清償81.13億元債務的結局...
朱光耀:美國正試圖用穩定幣開啟布雷頓森林體系第三階段 - 天天要聞

朱光耀:美國正試圖用穩定幣開啟布雷頓森林體系第三階段

編者按:特朗普在第二次入主白宮前後,對數字貨幣表現出的熱情異乎尋常;不僅在競選過程中,得到了大量來自數字貨幣領域的助選資金,還在就職美國總統前發行了自己的虛擬幣。如今,特朗普政府又往前邁了一步。6月17日,美國參議院表決通過《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GENIUS法案”),標誌着美國在構建穩...
真簽了!2年1.45億!完了,史上最大垃圾合同來了 - 天天要聞

真簽了!2年1.45億!完了,史上最大垃圾合同來了

根據shams的消息,太陽已經布克達成提前續約,合同為2年1.45億。2年1.45億啊,這錢都取出來的話,是不是能接直接把我活埋了?也就是現在布克身上的合同加起來是5年3.16億未來5年,布克的年薪分別為:5314萬5708萬6102萬6988萬7546萬這7546萬,是目前NBA最高年薪了。此前亞歷山大提前續約4年2.87億,這份合同是最後一年年薪...
澳門青年山西行:追尋抗戰足跡 傳承紅色精神 - 天天要聞

澳門青年山西行:追尋抗戰足跡 傳承紅色精神

《中國日報》7月10日第7版截圖 37歲的澳門青年譚偉衡首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在這裡他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有了深刻的認識。 譚偉衡說:“我們要弘揚抗戰精神,回到澳門後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貢獻力量。”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港澳青年看祖國”澳門青年山西行活動於6月25日至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