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2023年07月13日20:35:03 歷史 1849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清王朝的統治徹底瓦解自此宣告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央集權制度徹底崩塌,中國也正式走向了新時代發展的浪潮。

溥儀作為中國最後一位末代皇帝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後,無疑成為了當時家家戶戶老百姓飯後談論的資本。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在末代皇帝溥儀被眾多人津津樂道的同時,又有誰會知道中國最後一位格格是誰呢?連末代皇帝在退位後都淪為了政治鬥爭的傀儡,那這最後的格格在喪失了曾經的光環後的往後餘生又有着怎樣的經歷呢?

要說起清朝最後一位格格的真名“愛新覺羅·顯琦”肯定很少有人知道,但她的另外一個名字“金默玉”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那麼,愛新覺羅·顯琦為什麼要化名為金默玉呢?她臨死前曝出的醜聞又是什麼呢?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

愛新覺羅·顯琦出生於1918年,彼時的清王朝早已滅亡,但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並沒有隨着清王朝的崩塌而煙消雲散。有許多晚清時期的王公大臣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突然間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對於他們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許多清王朝的王公大臣希望復辟清王朝,其中愛新覺羅·顯琦的父親就是當時眾多的復辟人員之一。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但當時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加之“中華民國”的剛剛成立,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所建立的“北洋軍閥”,加之當時“軍閥混戰,群雄逐鹿”的時代背景,眾多晚清王公大臣組成的“復辟派”無疑是其中實力最弱的,所以清王朝的復辟最終以失敗告終,晚清大臣的“富貴夢”也隨之成為泡影。

雖然復辟“清王朝”的夢想在不可能實現,但晚清的王公大臣們依然在做着自欺欺人的美夢。而當時年幼的愛新覺羅·顯琦就深受其害。顯琦的父親在顯琦小的時候便對其嚴加管教“父為子綱”的思想佔據了顯琦的童年。

這也是後來顯琦寧可在日本寄人籬下也不願意回到中國的原因。不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顯琦的父親更是要求顯琦每時每刻都遵循清王朝時期的禮法,“三從四德”,“琴棋書畫”。更是不斷對幼年的顯琦灌輸“生來既高貴”思想和清王朝時期皇家子弟對於漢族人民的歧視思想。可見幼年時期顯琦的童年生活是多麼的黑暗。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後來以顯琦父親組織的“復辟派”行動失敗後,加之當時政治時局動蕩的影響。顯琦自此便化名為“金默玉”被父親送往日本留學。由於當時的中華民國剛剛成立,國內正在處於“軍閥混戰”的時期,綜合國力落後,因此亞洲的很多國家便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這也就導致了當時中國人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不高。

因為顯琦是中國人的身份,在日本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經常遭到日本同學的欺負。哪怕在那樣的環境下,顯琦也不願意回到那個從小充斥着封建禮教思想的家中。因為當時的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之後,社會上的進步思想佔據主流,顯琦在這裡可以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封建禮法的束縛,她可以做她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不過好景不長,七七事變爆發後,全民族抗戰爆發,中日兩國關係敵對,顯琦不得不終止了這短暫並快樂的留學生涯,返回國內。返回國內後,受到當時大環境的影響,顯琦在國內的一家企業找了一份工作,用來維持自己的日常開銷,這樣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一直持續到了建國前。

艱難求生,臨死曝出皇室醜聞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顯琦即使身為清朝的最後一位格格,但在清朝滅亡後過的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在建國之後,對於“復辟”早就失望的家族眾人也是選擇分道揚鑣,各自分家,另起爐灶開啟了新的生活。顯琦也不例外建國後她跟大多數女子一樣開啟了平平淡淡的一生。建國後的她很快便成家生子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家庭。

然而她微薄的工資不足以支撐她家庭九個子女的開銷。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在生活的壓力下,顯琦成家後的生活過得也是相當凄慘,日子捉襟見肘。直到過了許多年後,遠在日本的哥哥給自己的妹妹寄了一筆可觀的費用,加之當時政策的放開,顯琦便在家的附近開了一家小飯館用來維持家庭生活日子也逐漸好了起來。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然而出身皇室的顯琦曾經身為格格,為何生活會過得如此窘迫,哪怕她已經不是格格,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族之中不乏有混的好的人存在,顯琦為什麼不選擇依附家族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呢?其實這個問題顯琦的子女也不止一次問過他們的母親這個問題,顯琦的對於孩子們的這個問題每次都選擇了避而不談。

而在臨死前,顯琦對守在榻前的孩子吐露出了這個埋藏在她心底一輩子的秘密。之所以顯琦生活窘迫卻並未選擇依附家族的原因正是一樁醜聞,這件事關乎到了晚清皇室最後的臉面,彌留之際的顯琦對於自己親如骨肉的孩子終究不忍心繼續隱瞞下去,也是將其說了出來。這個原因正是金默玉的親姐姐當了大漢奸。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這個漢奸就是臭名昭著的川島芳子,而川島芳子在當間諜前也是皇室的正統格格。最終卻淪為了日本人的走狗,幫助日本人侵略中國,作惡無數,這也有違皇室的文化傳統,丟光了晚清皇室最後的臉面。對於金默玉而言這是最大的醜聞,更是將其埋藏在心底一輩子,卻在晚年的彌留之際對於自己的骨肉吐露出了心聲。

金默玉的姐姐為何叛國

川島芳子原名金碧輝。關於金碧輝為何會放着好好的滿清格格不做去當日本間諜這件事很多人都很好奇。要說這件事究其根本的原因,還要追溯到她的父親身上。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金碧輝的父親當時被複辟的浪潮蒙蔽了雙眼,由於“復辟派”本身力量的不足,金碧輝的父親便選擇向日本人求助,期望能夠藉助日本人的手來幫助自己復辟王朝於是便把自己的女兒送給了日本的川島家族做了養女,妄圖得到日本的支持從而復辟王朝。

金碧輝作為父親希望完成政治手段的“犧牲品”,到了日本川島家族後並沒有得到善待。相反她的養父是一個精神極為扭曲的人,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久而久之,金碧輝對於她的養父恨之入骨,性格也在逐漸的扭曲。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幼年時期的金碧輝被送到川島家族當養女時,心智尚未成熟恰逢當時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盛行,加之小時候被親生父親“父為子綱”的思想所影響,很快金碧輝便忘記了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的事實,淪為了日本人的爪牙。在“九一八事變”,“皇姑屯事件”中均有金碧輝的影子,自此金碧輝徹底從正統清朝格格淪落到日本人的爪牙走狗成為了臭名昭著的川島芳子。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也大致了解了,金碧輝為何會淪落為日本人的走狗。金碧輝之所以會成為被川島芳子根本上的原因則是封建王朝制度下的迫害,“男尊女卑”“父為子綱”的思想不斷侵蝕着當時心智尚未成熟的金碧輝。導火索則是父親為了自己“復辟”的一己私慾,將自己的女兒送給日本人,親手將自己的女兒送上了不歸路。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也正是因為金碧輝父親的所作所為,才讓年幼的金碧輝受到日本養父的虐待,最終由“家仇”轉變為“國恨”。最終徹底淪為了日本人的爪牙,走上了背叛國家,欺辱國人的不歸路。

結語

看到這裡,想必各位看官對中國最後一位格格的一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於這件另中國最後一位格格隱瞞了一生的醜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一生隱姓埋名,臨死前曝光“皇室醜聞” - 天天要聞

通過對這件皇室醜聞進行全盤分析,其根本原因便在於皇室本身,他們兩千多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法和復辟王朝的思想始終揮散不去,倘若晚晴的王公貴族少一些冥頑不顧和復辟王朝的思想,也就不會產生這樣的醜聞,從而毀了一個女孩的一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蕪湖市南陵縣有個家發鎮,是以志願軍特等功臣李家發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發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如今,70多年過去了,李家發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進李家發烈士曾經所在的部隊,在哥哥的營房裡,與記憶中那個保家衛國的身影,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前段時間,總台記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聞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1914年謝閣蘭拍攝的高頤闕照片部分截圖高君頌碑 1914年網絡圖 碑拓印目前國內歷史上對雅安漢闕拍攝(研究)較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來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內蒙古一副市長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內蒙古一副市長任上被查!

內蒙古紀委監委5月23日消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孟曉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公開信息顯示,孟曉冰,男,蒙古族,1971年10月生,大學,公共管理碩士,中共黨員。1991年以來,孟曉冰一直在赤峰市工作,曾任共青團紅山區委書記,共青團赤峰市委副書記,...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探訪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探訪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在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街道,三座深灰色粗糲質感的建築依山而建,這便是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建館至今,這裡已累計接待645萬人次參觀,已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 記者:楊青、姜兆臣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痛悼!新中國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於推動男女平等 - 天天要聞

痛悼!新中國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於推動男女平等

據新華社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黨組成員馬原同志,因病於2025年5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馬原 資料圖 圖源:中國婦女報馬原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馬原,女,1930年6月生,遼寧新民人。1951年1月參加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9月至1963年1月任北京大...
滂沱大雨中,工運舞台劇《大雨將至》首演開啟紅色工運精神穿越之旅 - 天天要聞

滂沱大雨中,工運舞台劇《大雨將至》首演開啟紅色工運精神穿越之旅

本報訊(記者 孫雲)昨天的申城,滂沱大雨幾乎整日未斷。在這樣應景的天氣中,一場反映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等工人運動的原創舞台劇《大雨將至》在徐匯區工人文化體育中心首演成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紅色文化盛宴。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上海總工會成立100周年,也是五卅運動100周年。徐匯區總工會歷時一年時...
血海洗劍:日軍殘暴大屠殺系列6-蕭壠大屠殺 - 天天要聞

血海洗劍:日軍殘暴大屠殺系列6-蕭壠大屠殺

一、時間1895年10月20日(陽曆),發生於乙未戰爭期間日本侵台的關鍵階段。二、地點台灣台南縣佳里鎮(舊稱“蕭壠村”),位於布袋嘴港通往台南城的戰略要地,今屬台南市佳里區。三、遇難人數約7000人:多數史料記載為藏身於蕭壠村壕溝及樹林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