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英日關係的發展

2023年07月06日19:33:22 歷史 1085

在閱讀此文章之前,感謝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能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歐洲戰爭爆發的頭幾個月中,日本的輿論在對待各交戰國的態度上是有分歧的,但在支持日本政府推行的不捲入歐洲戰爭的政策上,卻完全一致。親軸心派仍然暢言無忌,渴望同德國締結軍事條約,由於當時對德蘇協定群情憤慨,使他們不能取得多少進展。

全面的制海權

波蘭迅速被德國擊潰,英法按兵不動,都被德國的對日宣傳以及崇拜德國的日本人大加利用,反之,盟國海軍所確立的全面的制海權,未嘗不對日本海軍界產生了影響。甚至對德國征服波蘭一事,也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有些日本人同情波蘭,認為日本同波蘭的關係一貫友好,特別因為日本一向把波蘭看作西方防禦蘇聯的堡壘。在大多數日本人的心目中,對蘇聯的畏懼和猜疑仍然居於支配地位,再加上還有些驚恐,生怕在這場戰事中,蘇聯在歐洲的幾個對手也許都會打得精疲力竭,而使蘇聯成為主要的得益者。

二戰時期,英日關係的發展 - 天天要聞

此外,日本人還正在為可能發生其他的情況而擔憂。一種情況是歐洲的戰爭可能陷入僵持的和局而很快結束。在“假戰”期間,這種情況似乎很有可能出現。另一樁使日本人焦慮的事是,預期德國在歐洲得勝之後,將要進而覬覦遠東,同日本的意圖發生衝突。在1940年春天和夏天德國似乎快要獲得全勝的時候,這種憂慮對日本的政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上述種種相互矛盾的期望和憂慮,所產生的總的影響是促使人們支持阿部和米內兩屆內閣所奉行的政策,即不捲入歐洲戰爭,力圖在歐洲戰爭結束之前結束同中國的衝突,以免日本可能面臨一個敵對的聯盟。

至於英國,它因正在與德國交戰,故而不願日本也起來反對它。英國政府希望盡量避免採取任何行動來激怒日本的輿論,迫使日本投入德國的懷抱。因此,英國在運用其海上威力以切斷德國與日本的貿易,以及在處理因中日衝突而發生的問題時,都持慎重態度,看來這是明智的。而日本呢,自躋身於大國以來,當一個中立國還是第一遭,因此對作為一個中立國應有的權利就很敏感。它很有理由抱怨德國不分對象地進行潛艇戰和水雷戰,使日本的航運也同其他中立國的航運一樣遭受了損失。但是,由於英國在海上佔上風,英國對付德國進口的措施,以及在1939年11月27日的報復令實施後,英國對付德國產品輸出所採取的措施,最引起日本的關注,也最激起日本的惱怒。

二戰時期,英日關係的發展 - 天天要聞

英國政府在堅持其切斷德國海外貿易的總的權利時,作出了相當大的讓步來撫慰日本人的感情。在許多情況下,甚至在報復令實施以後,日本政府向德國購買的商品中,凡是日本迫切需要的,都獲准通過英國海軍封鎖線海運到日本。英國一面又開始同日本政府商談,目的在締結一項協議,規定日本出口到德國的物品,以期在發貨地點就對禁運品拒絕接納,但是商談沒有得出具體的結果。這樣一種辦法同英國與其他中立國商定的辦法類似,將是合乎需要的,因為日本取道符拉迪沃斯托克西伯利亞鐵路繼續同德國進行貿易,包括輸出銅和禁運單上的其他原料。不過,也許由於日本害怕英國會把其海軍控制範圍擴大到日本沿海,這項貿易後來逐漸地減少了。

英日關係

戰爭爆發時,有許多德國商船正停泊在美國港口,不敢再冒險出航。英國政府獲悉,德國政府正在出錢要船員取道日本和蘇聯回國,這些船員正在訂購日本船票。德國政府顯然打算把這些海員編入德國海軍,包括潛艇兵種,英國政府乃決定予以阻止。第一批大約50名德國海員登上了日本班船“淺間”丸,一艘英國巡洋艦奉命前往攔截。原打算在離日本海岸很遠的地方進行攔截,不料遇到暴風雨,直至日本船已經到達離日本海岸只有35海里的地方,這艘巡洋艦才完成任務。1940年1月21日,英國巡洋艦在這裡截獲並強行登上了這條日本船,從50名德國旅客中,帶走了13個軍官和8個技術兵,其餘的人雖是受過訓練的海員,卻不具備上述那些人的資格,因而獲准繼續航行。

二戰時期,英日關係的發展 - 天天要聞

這件事使日本報刊勃然大怒,出言不遜。“淺間”丸雖在日本領海之外的公海上被截獲,日本報刊卻說這是在“靠近富士山”和“皇宮附近”發生的;是故意侮辱日本;日本政府必須強烈要求對方立即賠償損失。日本政府在1月22日提出的最初抗議中,宣稱英國的行為不符合國際慣例,指出按照慣例,一個交戰國在公海上固然可以要求交出另一個交戰國的國民,但僅限於實際上已編入軍隊的人員,而這些德國人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它誣衊英國的舉動是“嚴重的、不友好的反對日本的行為”,並提出警告,這種行為如再發生,對日本全國的反英情緒,將更是火上加油。英國政府在1月27日答覆說,它絕不是存心要蔑視日本的榮譽或尊嚴,並對“離首都如此近的地方發生”的這一事件在日本引起的軒然大波表示遺憾。

英國照會駁斥了日本認為英國的舉動為非法的說法,聲稱帶走那些準備回國入伍的德國人,完全有法律和先例可援,而且符合1939年德國捕獲敵船條例的規定。毫無疑問,從“淺間”丸被帶走的那些德國人,是要編入軍隊的,而且幾乎可以肯定,其中有些人將在德國潛水艇上服役,而這些潛艇的非法活動,正在使英國也使中立國的人員和航運遭受損失,英國政府堅持其舉動有國際法和慣例為根據,並對盟國也對中立國的利益作出了貢獻。日本政府在2月1日的復照中,對英國的道歉表示非常高興,但是堅持日本原來的論點,認為英國的舉動是非法的。它引證了“特倫特”號的實例和其他的先例,力圖說明,不經捕獲敵船的程序而把交戰國的國民從中立國的船上架走,是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因此,日本政府要求交還從“淺間”丸帶走的德國人。

二戰時期,英日關係的發展 - 天天要聞

不過,儘管日本民情激憤,兩國政府卻都不願為此事決裂。因此,在克萊琪和有田會談後,達成了一個折衷的協議。根據協議條款規定,英國政府一面仍堅持其行為的合法性,一面則同意把被俘的德國人釋放9名,交給日本方面,這9個人經查明“比較不適合”服兵役。日本政府則保證,命令日本的航運公司不準那些已經入伍或有此嫌疑的交戰國國民乘船。這個妥協方案是英國在外交上的重大勝利,因為日本政府作出的保證,意味着流落在北美和南美的大批德國後備役軍人和技術人員將無法回到德國,英國則不必為了進行攔截而在太平洋上布置巡洋艦,毋需冒同日本發生嚴重糾紛的風險,就達到了這個目的。羅伯特·克萊琪爵士說,該協議為“東京的日本政府十分忠實地遵守,但是駐在北美和南美的日本領事館官員卻不是那樣”。

有些德國人經過喬裝打扮,或巧立名目混了過去,不過為數不多。在達成這項協議時,米內政府表現了值得讚揚的堅定意志和剋制態度,它沒有順從公眾的喧囂,要日本行使其交戰國的全部權力,反對英國在中國水域的航運,以對英國進行報復。日本政府不得不面臨著日本的極端民族主義集團對這項協議的強烈批評以及德國的不滿。日本政府同意達成這項協議,表明了海軍大將米內決心不要捲入戰爭,也表明了英國稱雄海上的實力這時對日本海軍界產生的影響。阿部大將在1939年8月31日和9月4日所作的政策聲明,表明日本欲利用歐洲戰爭來促進它在中國的目標,表明日本繼續保持中立——或是像它津津樂道的所謂不捲入——用作進行交易的籌碼,以使歐洲的民主國家拋棄中國的合法政府。

二戰時期,英日關係的發展 - 天天要聞

在執行這項政策時,日本政府立刻對外國在中國的租界和租借地增加壓力。9月5日,日本外務省向英國、法國、德國和波蘭這些交戰國駐東京的代表遞交照會,宣稱歐洲各交戰國的軍艦和軍隊駐在中國,可能造成“不幸的事件”,“這種局面也許會迫使日本放棄其不捲入的政策”。因此,日本勸各交戰國自動撤走軍隊。如果上述國家這樣做了,日本將樂於對其僑民的生命財產加以保護。這份照會的抄本也交給了美國代表作為參考之用。由於德國在中國沒有駐紮軍隊,顯然日本對這一措施公開聲稱的理由只是一個幌子,只是日本想使外國管轄的地區聽其擺布所施展的計謀中的又一行動。

這樣做既要降低西方國家在中國的威望,又將大大增強日本的實力來對付中國的合法政府。但是,日本照會中潛在的威脅,卻向英法兩國政府提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英法完全有權利拒絕日本的要求,但是如果它們這樣做了,結局將會怎樣呢?英法兩國深知德國人正在竭盡全力誘使日本人與蘇聯消除分歧,作為日本站在希特勒一邊參加戰爭的第一步,而日本的親軸心派則贊成這樣的做法。更加直接的嚴重危險是,橫行無阻的駐華日軍可能與外國駐軍發生衝突,欲藉此來加速戰爭的爆發。天津危機的高潮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日本軍隊仍然封鎖着那裡的英租界和法租界,並可隨時發動進攻。如果西方國家的駐軍進行抵抗,日本人流了血,那麼日本全國的情緒就會很容易地被煽動起來,達到開戰的程度。鑒於駐華日軍製造的一連串“事件”,它非常可能採取這樣一種做法。

參考資料

克萊琪:《在日本人的假面具後面》,第82頁。

 英國外交部:《關於從“淺間”丸帶走德國公民……的通信》(GreatBritain, Foreign Office:Correspondence ...regarding theRemoval of German Citizens fromthe ‘Asama Maru’),敕令,第6166號(倫敦,英王陛下文書局,1940年版),第4頁。

敕令,第6166號,第2—3頁。

敕令,第6166號,第3—11頁。

1940年2月6日,下院辯論,第5輯,第357卷,第40—41欄。

克萊琪:《在日本人的假面具後面》,第84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