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乙亥科狀元,乃趙蒙是也。趙蒙祖籍新安(今河南新安縣),後來遷居京兆奉天(今陝西乾縣)。
趙蒙進士及第後,一路順風順水,在官場發展得很不錯。他歷任司勛員外郎、駕部員外郎、湖州刺史、諫議大夫、給事中、御史中丞等職務,按說也是一位朝廷重臣。但不知何故,史籍關於趙蒙的記載甚少,筆者因而無法更詳細地介紹他的生平事迹。
黃巢的造反隊伍攻破長安之後,趙蒙與駙馬於琮等大臣,來不及跟隨皇帝逃跑,只好藏匿於民間避禍。這個於琮,是兄弟狀元於珪、於瑰的弟弟,曾經擔任過大唐宰相。對於這些朝廷餘孽,黃巢的隊伍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更何況,當初於琮還堅決反對朝廷與黃巢談判,將廣州一帶分封給他搞獨立王國。在造反隊伍的搜捕之下,趙蒙和於琮均告落網,隨之被殺。趙蒙這種遭遇,在歷代狀元之中比較罕見。
雖然趙蒙的生平仕履史載不多,但他的兩個同榜進士同學比較有意思,值得一說。
一個名叫盧攜,乃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氏。盧攜是個官二代,老爸盧求做過刺史這樣的地方大員。盧攜相貌醜陋加口吃,長得很對不起觀眾。但是盧攜很有才,寫得一手好文章。看來在錄取盧攜的問題上,考官們沒犯科舉考試常見的以貌取人的毛病。
盧攜進士及第之時,剛過而立之年。此後,他在官場一路順風,歷任右拾遺、殿中侍御史、長安縣令、鄭州刺史、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等職務。五十三歲時,官拜大唐宰相。
盧攜當了宰相不到一年,黃巢的造反隊伍在南方勢如破竹,連克吉州、饒州、信州、廣州等地,並且斬殺嶺南節度使李岩。佔據廣州之後,打算見好就收的黃巢,就給朝廷寫了一封帶有談判性質的信件,要求將自己封為嶺南節度使,讓自己在那裡割地為王。
在皇帝召開的研究如何處理黃巢招安請求事宜的御前會議上,盧攜與另一位宰相鄭畋,因為政見不合,發生了激烈爭執。盧攜堅決反對敕封黃巢為節度使,但因為口吃,說不過口齒伶俐的鄭畋。氣急敗壞之下,盧攜抄起一隻硯台,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因為這件事做得過於失態,盧攜與鄭畋一起被摘了宰相烏紗帽,以太子賓客虛銜“分司東都”。
盧攜罷相後,曾被他多次舉薦的高駢冒了出來,率部多次擊敗造反隊伍。像高駢這樣能打的人,在當時的政府軍將領中為數很少。因而,他就被朝廷當成了挽救危局的救命稻草。
而舉薦高駢有功的盧攜,也因此而東山再起,再度戴上了宰相的官帽。
盧攜復出之後不久,就得了一種怪病,整天精神恍惚,看上去有點瘋瘋癲癲的意思,人稱“瘋病”。在這種情況下,盧攜自然無法打理政事,大小事由都交給了一個姓溫的親信處理。而這個人,是個典型的貪官,不給錢不辦事,收了錢亂辦事。一時間,朝中烏煙瘴氣,請託賄賂之風盛行。局勢危難至此,相關官員還只顧狂撈好處,不出大亂子才怪。晚唐官場腐敗之亂像,由此可見一斑。
朝中亂了套,高駢再能打也於事無補。等到黃巢的造反隊伍攻破潼關,朝廷上下才慌了手腳,把責任一股腦地推在盧攜身上了事。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當替罪羊,盧攜沒有別的選擇。於是,他的宰相職務被再次罷免。被免職的當天晚上,盧攜便服毒自盡。
盧攜的經歷,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官員如果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正常履職,就必須及時做出必要的人事調整,而不能讓他佔著茅坑不拉屎。官員帶病堅持工作,自己應當把握好度,上級也不宜過分提倡鼓勵。不然的話,輕則影響工作,重則誤國誤民。
另一個名叫羅洙,年齡籍貫無考。此人能夠金榜題名,純屬撿漏。本科主考官是本書前面介紹過的沈詢,沈詢有個表親名叫韓洙。對韓洙這個表親,沈詢比較同情關心,許諾幫助他科舉成名。但韓洙一連考了四五年,卻始終榜上無名。本科考試之前,心急火燎的韓洙,找到了沈詢的母親,懇請她囑咐兒子讓自己順利過關。
沈詢的母親礙於親情,就囑咐兒子不要忘記拉韓洙一把。在確定錄取名單時,沈詢原本想把韓洙定為第二名。反覆思量之下,又覺得有所不妥。幾經躊躇,沈詢最後決定將韓洙以第七的位次錄取。也不知是

沈詢交代不清,還是手下官員一時疏忽,竟然把一個名叫羅洙的考生,當做韓洙給錄取了。及至放榜之後,結果已經無法更改,韓洙又做了一回倒霉蛋。日後沈詢與韓洙相見之後,一再感嘆他命該如此,無緣科舉功名。
沈老夫人干預政府的科舉公務,本科不止韓洙這一例。沈家有個宗親名叫沈儋,也是沈詢在母命壓力之下錄取的。跟朝政一樣,晚唐的科舉也弊端叢生。像沈母這樣無所顧忌干預科舉考試結果的情況,在唐朝中前期還是不多見的。
壹點號谷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