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正在抗震救災一線緊急指揮的遲浩田,突然接到一通來自中央辦公廳的電話:“喂,是遲浩田同志嗎?請於明天早上返回北京,到時會有專機接你,務必要快!”
10月7日早上,遠方果然緩緩飛來一架飛機,將遲浩田接到了北京,隨即一輛黑色轎車將他送進了中南海的會議室。遲浩田剛坐下沒多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紀登奎就走了進來,他一見到遲浩田就說:“浩田同志,這次請你回來,是要交給你一項重大任務。”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中央急召遲浩田從抗震救災前線回來是為了什麼事?
年僅20歲的孤膽英雄
遲浩田1929年出生在山東招遠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里,在他16歲那年就參軍入伍,先後參加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身經百戰,5次受傷,9次立下戰功。不過遲浩田真正走入大家視線當中,是1949年解放上海的戰役中。
1949年5月,百萬雄師過江後,準備乘勝追擊佔領上海這個被譽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當時的上海不僅僅是亞洲第一大都會,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還有很多商鋪,是一個商業中心。如果我軍能佔領上海的話,對新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很有利的。
基於這一條件,負責進攻上海的第三野戰軍的司令員陳毅下令:“解放上海就像在瓷器店裡捉老鼠,要小心再小心,既要抓住耗子,又不能破壞瓷器店裡的東西,大家能明白嗎?”
戰士們紛紛點頭,高喊道:“是!堅決抓住老鼠,不破壞瓷器店裡的任何東西!”
不過想攻下上海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盤踞在上海的國民黨軍早已知道他們的結局,所以便抱着必死的決心和我軍作戰。其中,敵青年軍204師佔據四行倉庫和中國銀行倉庫兩個陣地,他們憑藉著有利的地形對我軍實行嚴密的火力射擊,企圖阻止我軍入城。
而執行攻堅任務的則是解放軍先頭部隊3營7連連長蕭錫謙和指導員遲浩田,他們見戰士們一直勇往直前卻沒有一丁點突破,心裡格外難受。經過十多個小時激烈的戰鬥,我軍還是無法突破上海的防線,戰鬥也沒有絲毫進展。
蕭錫謙和遲浩田心急如焚,如果正面強攻的話,我軍必定遭受嚴重的傷亡,因此只有迂迴從側面進攻才是上上之策。於是在這天晚上,遲浩田決定帶着王其鵬和張瑞林去夜探敵營。為了避開敵軍的監視,他們悄悄爬進一個下水道,順着臭水溝來到四行倉庫的門下。
由於三人都是十分機警的,再加上動作迅速,沒過多久就抓了兩名敵人,向他們盤問倉庫里的情況。遲浩田盤問完畢後,拿着手槍走在最前面,悄悄地走上了敵樓,沒想到卻看見一大群躺在地上的國民黨軍。他不由得一愣,沒想到敵人如此之多,難道要硬拼嗎?
遲浩田來不及想太多,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他剛想完就跳進房內,舉起槍大喊道:“都不許動,誰敢動我就打死誰!”張瑞林和王其鵬見狀也拔出手槍大喊:“不許動,都不許給我動!”壯大了聲勢。
當時國民黨軍都躺在地上抽大煙,因此整個屋子裡都是烏煙瘴氣的,他們只能聽到遲浩田等人的聲音,看不清究竟來了多少人。他們還以為自己早已變成瓮中之鱉,因此紛紛哭爹喊娘,還有人因為害怕而渾身發抖,場面十分混亂。
就在遲浩田和張、王兩名戰士控制住屋內敵人的時候,突然有一個當官模樣的人從裡屋走了出來,他見到這一場景剛想拿槍對峙,沒想到卻被眼疾手快的張瑞林給制止了:“不許動,舉起手來!”那個當官的當即放棄和我軍作對的想法,兩隻手舉得高高的。
遲浩田見對方是上校軍官,便嚴厲地說:“我們是人民解放軍,趕緊下令,讓你的兄弟們都放下武器,繳槍不殺!”緊接着他又說:“弟兄們,你們已經被我們團團包圍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武器!”
最先被俘虜的兩個官兵立即說:“我們繳槍,我們投降!”如此一來,房間內的敵人全部繳械投降。遲浩田心裡鬆了一口氣,然後對張瑞林說:“你趕緊出去報告,告訴連長不要誤傷!”
遲浩田吩咐那個被俘的上校:“還愣着幹啥?還不趕緊下達命令?讓你的部下統統投降,你們現在也只有投降這一步可以走了。”那位上校無可奈何,只好拿起電話,讓其他人放下武器投降……
此時準備發動衝鋒的蕭錫謙也發現了前方的不對勁,剛還槍聲連響的敵人突然不開槍了,他意識到是遲浩田做了什麼事。因此他連忙下令:“戰士們沖啊……”
遲浩田、張瑞林和王其鵬這三位孤膽英雄,憑藉著自身的勇氣和大無畏的精神,沒有耗費一槍一旦就將敵軍204師部全部逼降,這一戰績在我軍作戰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遲浩田因此被授予“華東人民英雄”的稱號,當時的他才20歲。
事業愛情雙豐收
遲浩田不僅收穫了事業,還收穫了愛情。
1953年春的一天,駐蘇州的解放軍第100醫院來了一位治療眼疾的軍官。醫生開好處方後,一位名叫姜青萍的護士為他清理傷口,用藥治療。對面前這個軍官,姜青萍內心充滿了好奇。
大家都知道當時的物資還是比較緊急的,沒有多餘的麻藥,因此這位軍官在治療過程中都是咬牙堅持下來的,他的舉動也令姜青萍另眼相看。隨着時間的慢慢流逝,姜青萍和這位軍官的接觸越來越多,也了解到他叫遲浩田,剛剛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凱旋歸來,是79師235團的政治處副主任。
他的眼睛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在解放時期的山東戰場上,被敵軍的炮彈會炸傷的。當時一塊彈片猛地飛向遲浩田的左眼角,後來經過簡單包紮,他的左眼時好時壞,還經常感染。
由於當時敵我雙方的情況十分緊急,遲浩田擔心住院治療會耽誤打仗,便遲遲沒有住院治療。直到抗美援朝勝利後,他跟隨部隊來到蘇州,才有時間到醫院治療。而此時他的左眼已經接近失明……
姜青萍是江蘇人,不僅文靜漂亮,笑起來還格外動人,一雙彎彎的眼睛可以給人帶來好心情。她和遲浩田熟悉後,交往也越來越多,除此之外姜青萍還發現遲浩田不但事業心重,而且為人心地善良,就連醫院裡的小孩子都喜歡纏着他講故事。漸漸地,姜青萍對遲浩田產生了超越同志的感情,留下了深刻的而印象。
遲浩田的眼睛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終於得到好轉,但他卻不願意離開醫院,因為他的腦海里留下姜青萍的身影,揮之不去。此時,他才明白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女護士。
一番糾結後,遲浩田終於決定給姜青萍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心意。同樣情竇初開的姜青萍收到遲浩田的信還是有些害羞的,但害羞之餘也有些擔心:我今年才22歲,不應該這麼早談戀愛。於是便委婉拒絕了遲浩田的心意。
誰曾想,姜青萍剛將信寄出去,她就後悔了,怕自己傷了遲浩田的心。就這樣在忐忑不安中,她收到了遲浩田的回信,裡面抄寫了普希金的詩句,大致是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你……
姜青萍將信反覆閱讀好幾遍,慢慢的,她那平靜的心也盪起層層漣漪。經過一番思考後,她決定給遲浩田打個電話:“喂,是遲浩田同志嗎?我是姜青萍,我想約你去南兵營見面,不知道你有沒有空?”
遲浩田沒想到心上人會給自己打電話,更沒想到她還會約自己,連忙說:“有空有空,那咱們不見不散。”當兩人再次見面的時候,都有些害羞和不知所措。
遲浩田將自己戰鬥的經歷都告訴給姜青萍,然後說:“我受過這麼重的傷,或許會影響之後的生活……”姜青萍在聽完遲浩田的經歷後,十分心疼。雖然殘酷的戰爭讓他身體多處落下殘疾,但他生命卻是那樣頑強,心地也是那樣商量。
姜青萍緊緊地握着遲浩田的手,說:“雖然你受過很重的傷,但我相信上天一定會眷顧你的,我願意和你一輩子相依相守,不管今後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陪着你的!”
姜青萍質樸的回答令遲浩田感動不已,他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兩人的心緊緊相連。
遲浩田和姜青萍雖然處於熱戀中,但由於他們都對工作認真負責,經常被安排加班,再加上他們兩個工作的地方距離很遠,途中還要換乘兩次公交車,所以想見上一面也是很不容易的。他們只好將思念都寫在信里,兩人的感情沒有轟轟烈烈,但卻是心心相印的。1956年年底,遲浩田和姜青萍決定結婚。
不久後,兒子和女兒的出生也給這個家增添幸福和快樂。由於遲浩田職業的特殊,他經常被上級調到一個新的地方工作。姜青萍也不知道她跟着丈夫搬了多少次家,但每次都是無怨無悔地跟着遲浩田。姜青萍就像是一根堅強的家庭台柱子,支撐起家裡的一切,讓遲浩田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
紀登奎交給遲浩田一項重任
1976年是我國人民經受沉重災難的一年,就在這一年,周恩來、朱德和偉大領袖毛主席相繼去世。7月28日,唐山也發生了超強地震,數十萬生靈瞬間被埋在塵埃之中。
此時正在抗震救災前線緊急指揮的北京軍區副政委遲浩田,突然接到一通來自中央辦公廳的電話。電話那頭通知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回京,到時候會有轉機接他。遲浩田十分疑惑,抗震救災前線情況如此緊急,中央為何急召他回去。
就這樣,遲浩田帶着疑惑回到北京,並在一輛汽車的護送下來到中南海西樓會議室。在這裡,他見到了“將軍大使”耿飈、曾擔任過教育部長的劉西堯和北京日報社社長孫軼青。
耿飈
耿飈見大家到的差不多了,便開始向他們介紹華國鋒、葉劍英代表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做的大事。然後說:“中央已經通過葉劍英同志提出的建議,由華國鋒同志擔任中央主席和軍委主席……”
耿飈話音剛落,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北京軍區第一政委的紀登奎走了進來,他此次是代表黨中央給大家布置任務的。他首先布置的便是遲浩田的任務:“浩田同志,這次請你從抗震救災前線趕回來,就是要給你安排一向重大的任務。”
遲浩田不知道中央要給自己安排什麼任務,便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等。紀登奎繼續說:“中央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調你去《人民日報》工作。我們都知道你在這方面有經驗,是最適合的人選。”遲浩田當即回答道:“接受任務,保證順利完成!”
遲浩田知道《人民日報》內盤根錯節,想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要速戰速決,因此他建議中央組織部出一封公函,說明遲浩田等人進入《人民日報》工作是組織指定的。耿飈認為這樣做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一邊讓中組部趕緊去辦,一邊讓魯瑛來中南海開會。
紀登奎
魯瑛是當時人民日報社的頭面人物,起初他還以為去中南海還會是例行公事,沒想到卻不是這樣的。他剛走進會議室,就看見一位穿着軍裝的將軍坐在那裡,他連忙上前打招呼。
遲浩田看了魯瑛一眼,問:“你就是魯瑛?”魯瑛點點頭,說:“是的。”遲浩田見對方不認識自己,便說:“我是遲浩田,是受中央的委託找你談話的。”說完便將介紹信拿給他看。
魯瑛看完介紹信後,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沒想到面前這位身材魁梧的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孤膽英雄”遲浩田,也沒想到他會成為自己的上級。緊接着,遲浩田便帶着孫軼青等人來到《人民日報》大樓,並召開會議。
會議開始後,魯瑛站起來說:“下面請遲政委作指示。”遲浩田搖了搖頭,說:“你先給大家念念中央的通知。”魯瑛這才反應過來,將華國鋒的批示念給大家聽。
魯瑛話音剛落,遲浩田才站起來說:
“我說三點,第一,大家都知道《人民日報》是黨中央的機關報,從現在開始一切都要聽黨中央的;第二,我們幾個到《人民日報》工作,希望能和大家好好相處,好好合作,通過各自的努力將報紙給辦好,讓黨中央放心,讓全國的老百姓放心;第三,在關鍵時刻,每位同志都在接受考驗,但不能出現唱反調的情況,不然可不會有好下場的……”
在核心組成員都表態後,遲浩田當場約法三章:“嚴守國家機密,不得亂傳亂講;堅持崗位;正常出報。”
遲浩田在人民日報戰鬥了386個日日夜夜,和同事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
“1977年10月28日,我離開了報社,再次回到部隊,但我內心卻是格外不舍的。這麼多年來,我在人民日報工作的情景不斷在腦海中閃過,人民日報的優良作風和傳統,也時不時鼓勵着我,激勵着我,勾起我對在人民日報工作時場景的懷念……”
遲浩田在《人民日報》工作期間,將報社內的氛圍帶的很好。
第一、報社具有濃厚的民主氣氛。
不管是領導還是群眾,不管是編輯還是記者,大家在宣傳口徑、修改文章等問題上,都能坐在一起商量,發表各自的看法,取長補短。不過當上級做出指示後,大家又能齊心協力,堅決執行,不會出現反對不執行的情況。
第二、融洽的同志關係。
報社裡不存在等級之分,也不會出現官長的稱謂。領導幹部不會搞特殊,群眾自然不會特殊對待他們。上下級、新老同事間相處融洽,一起打飯吃飯、一起娛樂,經常談心。值得一提的是,報社的同志都叫遲浩田為“老遲”,拉近了他和同志們的關係。
第三、有樂於奉獻的精神。
人民日報聚集了大量優秀的人才,這些同志熱愛新聞事業,工作的時候埋頭苦幹,甚至會忘記吃飯。他們對工作從不含糊、對名利地位等身外物也不會計較。他們將事業放在首位,這也令遲浩田十分感動。
正是有這麼多優良的傳統和作風,所以當遲浩田從《人民日報》離開的時候,才會那麼不舍。
1988年,《人民日報》成立40周年,遲浩田參加了慶祝大會,並在會上發言:
“《人民日報》經歷了40年的風風雨雨,遇到過挫折,經歷過風雨。它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做出了貢獻,這些人民都不會忘記的!”
這樣的觀察、判斷和評價,只有對《人民日報》有深切了解的人才能做到,遲浩田不愧是《人民日報》的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