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一位鄭州的朋友聊天。
期間,聊到鄭州的風土人情、鄭州的人文景觀、歷史典故等等!
閑聊之際,朋友問我,說:你知道鄭州的別稱嗎?
我想了想,說:是不是叫“中州”?
朋友笑話我說:哈哈,中州,那是河南的古稱,不是鄭州的別稱,你記錯了!
好吧!好像是哪裡記得不對!
印象中,一直認為鄭州的別稱是中州,原來,是我記錯了!
於是乎,便問鄭州的朋友:我真不知道,你們鄭州的別稱,是什麼?
朋友抿了一口茶,說道:鄭州的別稱,古代的時候,叫作“商都”,現在叫作“綠城”!
商都?商朝的都城?我咋沒聽說過呢?
商都的都城,不是在安陽嗎?怎麼會跑到鄭州去了呢?
見我不了解情況,朋友便笑道:哈哈,你看,你不懂了吧?
其實,商朝的都城,千百年來,遷來遷去,變幻不定呀,其中,有那麼一段時間,就在我們鄭州境內,所以,鄭州別稱“商都”,那是有原因的!
我回來後一查,哎,還真有這麼一回事!
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說:“殷人屢遷,前八後五”。
啥意思?
意思就是說:商朝時期,經歷了多次遷徙,“前商”時期,有八次,“後商”時期,有五次!
所謂“前商”,指的是從商的始祖契,到成湯遷都於亳,準備滅夏的這一時期,又稱“先商”時期,共有400多年。
商朝在這一時期,共進行了8次遷都。
所謂“後商”時期,就是從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到周人滅商這一時期,共有600多年。
商朝在這段時間,共進行了5次遷都。
前前後後,算下來,商朝至少有13次遷都動作。
其中,有一段時間,是將都城遷往現在的鄭州境內!
什麼時候?
答: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時期,史料記載,仲丁自亳遷於囂,在此定都9年;仲丁之弟外壬在此定都10年。
“囂”,即為那個時期的商都。
而“囂”,在哪呢?
答:在鄭州市區,它東起鳳凰台、西到西沙口、北至花園路、南達二里崗,面積2500公頃,這裡,便是著名的鄭州商城遺址。
安金槐、郭沫若等考古歷史專家,都認為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代中期“仲丁遷囂”的囂都。
所以,鄭州的另一個別稱“商都”,是有一定淵源的!
不過,這一段典故,如果不是本地人,可能還真不知道!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譚天道地,更多旅遊地理,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