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2022年11月02日09:43:15 歷史 1018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古代社會,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都缺乏基本的科學認識,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會天象異動、為什麼會電閃雷鳴,但是古人對這些也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他們認為這是由於天上的神出現了情緒波動,所以才會用這種天象表露出來。

所以關於解讀天氣這件事,古代也發生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曾經有一位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要出大官了,沒想到幾十年後果真應驗了。

喪葬時的天象異動

這件事發生在清朝時期,去世的這戶人家姓曾,咱們暫且叫他曾老爺子。曾老爺子是家裡最德高望重的人,所以去世這天家裡人自然是想要張羅起來,辦一個風風光光的葬禮,送走老爺子。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古時候,人們在辦事之前都會挑上一個好日子,以求事情能夠順利進行。所以給曾老爺子辦喪事的時候也不例外,因此曾家人就請了一個道士來算哪一天辦喪事比較好。

算出來之後,曾家人就選擇了在這天辦事。一開始的時候,還真的跟道士說的一樣,這天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絲絲雲彩,空氣也新鮮的很。眾人認為這麼好的天氣或許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想讓曾老爺子風風光光的離開人世。

只是就在辦喪事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天上飄來了一朵巨大的烏雲。一時間黑雲壓城,整個城都黑了下來,而且狂風大作,樹葉子都被吹得簌簌作響。這情形彷彿下一秒就要傾盆大雨到來了。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眾人的心裡也是一緊,因為古代人認為辦喪事的時候下雨是很不吉利的,下雨天路滑難行,一不留神抬棺的就有可能摔倒。而棺材碰到地上是一件相當觸霉頭的事情,對整個家裡的運勢都非常不好。

但是即便是眾人都十分擔憂,也還是避免不了大雨傾盆的局面。一時之間眾人都被淋了個落湯雞,面上也是愁雲慘淡的樣子。

就在大家無精打採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老者,這人見到這些人垂頭喪氣的樣子,就忍不住來問問究竟是發生了什麼?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在聽到辦喪禮卻遭遇了惡劣天氣的時候,老者略微思索了一番,做出了十分欣慰的表情。這讓眾人都感到不解,甚至有一絲絲憤怒,為什麼這個老人絲毫沒有同情心,聽到這種事還這麼開心?

大官究竟是誰?

就在眾人想要發作的時候,老人卻表示暫且聽他說。老人說這時候突然出現天象異動,並不是不吉利的表現,相反,是大吉之象。這幅天象意味着以後曾家的後人里會出現一位大官。

眾人聽到這裡,不禁感到好奇,那會是在第幾輩的時候出現大官呢?這個後人又將做官到哪一級呢?這位老者究竟身份如何?為什麼會給出這樣一個讓人奇怪的預言呢?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但是老者卻言盡於此,表示天機不可泄露,剩下的自己可不能再說了,就留給後人慢慢體悟去吧。曾家人見問不出什麼來也沒什麼辦法,只得讓老者離開了。

就這樣,關於曾家後人的這個說法也就被流傳了下來。本來以為這只是一個老人隨口說的,更何況他也沒什麼證據。只是誰也沒想到的是,還真的應驗了。曾家的後代中,還真的出現了一個咱們都很熟悉的清朝大官,那就是曾國藩

要說曾國藩的仕途之路不可謂不順遂。一開始,他只是聽說了家裡有這麼傳言,並不認為自己會成為那個“天選之子”。但是曾國藩走上仕途之後才知道事情發展的太順利了。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他自幼好學,經歷了考試走上了仕途之後,就順順利利當上了翰林院的檢討,還當上了禮部侍郎。這在文官里算是頂尖的位置了,不過曾國藩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還能當上武官,他被委任為兵部左侍郎,還做出了不少軍事上的貢獻。

除此之外,曾國藩還做出了許多政治上的貢獻。他在晚清時期提出了許多有利於江山社稷的政策主張,例如學習西方人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規章手段來治理國家等等。但是這些並沒有被當時的統治者重視起來。不過這也不可否認曾國藩還是一個十分有遠見卓識的官員,並且官位確實很高。

古人的說法准嗎?

說到這裡,或許許多人會認為這個傳言是相當靈驗的,也認為那個老者就是一個得道之人,才會參透這個天機。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不過我們言歸正傳,世界上真的會有得道神仙這件事嗎?都說世事無常,誰又能真的知道往後幾十年、幾百年會發生的事情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曾國藩的確經歷了許多,仕途之路也很順遂,達到了很高的官位。但是這一切其實更多的是因為曾國藩本人就是一個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他才能得到朝廷的賞識,這一路做官才會這麼順利。

因此,固然這個傳言故事十分精彩,古人也有許多有關預言的故事,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相信科學,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做的就是認同這些規律,並且同時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老農辦喪事突降暴雨,一老人路過:會出大官,幾十年後果然應驗 - 天天要聞

那麼,古人為什麼會有這些認知和故事呢?其實就是因為他們並不能像我們一樣科學的認識這個世界,只能用一些玄學來解釋這些事情了。但是我們作為現代人,已經有了更科學的認知,所以對於一些傳統觀念,我們也應該辯證的看待。

結語

說完了這些,咱們對於古人的預言或許會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而且曾國藩做官這件事自然是有其背後的原因的。

因此,我們在看待一件事的時候最好用理性的目光看待,而不是人云亦云,否則的話就會陷入泥潭,不能對事物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