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祝枝山

2022年11月01日17:17:00 歷史 1546

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祝枝山 - 天天要聞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相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於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人物評價:

明代顧璘:(祝允明)書學自《急就》以逮虞、趙,上下數千年,罔不得其結構。若羲、獻真行,懷素狂草,尤臻筆妙。一朝書品,不知合置誰左。

明代王世貞:吳中如徐博士昌谷詩,祝京兆希哲書,沈山人啟南畫,足稱國朝三絕。

清代孫衣言:香光居士謂京兆書如綿裹鐵,如印印泥,此作殆不盡然。然顧華玉、文徵仲皆謂其晚年狂放,似徐武功,此殆其晚境耶。

李志敏:“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軼事典故:

唐伯虎考祝枝山

唐伯虎與祝枝山是莫逆之交,二人經常往來,上門不必通報,臨別無需相送。一天,祝枝山剛踏進唐伯虎的書齋,就要品茶猜謎,唐伯虎笑着說:“我這時正巧做了4個字謎,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說完,徐徐吟出謎面:“言對青山青又青,兩人土上說原因;三人牽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不消片刻,祝枝山就破了這謎,他不慌不忙坐下,笑着說:“那就倒茶來吧!”

祝枝山闖酒席

祝枝山生性詼諧,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與文徵明瞞了祝枝山,躲在一處飲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趕到那裡,一進門就大聲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請我自到。”說罷,坐下便要吃酒。唐伯虎向文徵明眨眨眼,然後又對祝枝山說:“今天我們吃酒,有個規矩,須即景吟詩一首作為謎面,打一昆蟲名,否則不準吃。“祝枝山笑笑說:“好吧,你們先說。”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喚自來是此君,不怕別人來嫌惡,撞來席上自營營。”文徵明接看說:“華燈明,喜盈盈,不喚自來是此君,吃人嘴臉生來厭,空腹貪圖亂鑽營。”

不速之客祝枝山聽了,知道他們在取笑自己專吃白食,但卻假裝不懂,便也吟了一首:“來得巧,正逢時,勸君莫怪盤中食,此公滿腹錦繡才,不讓吃喝哪來詩?”吟罷,三人相視大笑,開懷暢飲,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勤政簡任

祝枝山到任興寧知縣伊始,即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興寧僻遠窮瘠,祝枝山走鄉串戶私訪,專挑土地貧瘠、茅舍傾斜之農戶。得悉百姓一日三餐以有野菜、番薯即算上佳食物時,心中酸楚,當即承諾減免賦稅。在祝枝山任內五年余,興寧百姓生活大有好轉,不少人家可至豐衣足食,而其本人卻因催繳賦稅不力,被朝廷減薪、停薪:“是歲冬暮,因拙於催科,秋稅誤期,被奪俸。”是故,祝枝山有“奪祿浪言耕有代”之名句。《縣齋早起》:“縣小才疏政未成,披衣沖瘴聽雞鳴。向來嘯傲知多暇,老去驅馳敢自寧”一詩,可見其勤勉政事之一斑。故而朝廷雖責祝允明催科不力,仍贊其勤於政事,為官清廉,並以政績卓著的察考結果,轉遷應天府通判,世稱祝京兆。

聽訟決案

興寧地處偏遠,“民尚嘩訐,訟牒傍午”。民風不良,多有因小事引發鄰里紛爭者:“凡民有事,兩自謂直,不肯下家族鄉侶。判以理,未遽服”。祝枝山到任後,勤於政務,決訟得法,賞罰分明,嚴厲打擊無良者,使“奸黠斂跡”。清末民初興寧鄉賢、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羅獻修纂《興寧鄉土志》,亦稱許祝枝山“公餘屬文賦詩,濡毫遣興,裕如也”。可見其治政之才。

捕盜平賊

王寵《明故承直郎應天府通判祝公行狀》記:興寧“故多盜,竄處山谷,時出焚劫,為民害”,“公(允明)設方略捕之,一旦,獲三十餘輩,桴鼓不警”。正德七年(1512),漳南大帽山賊首張番璮等聚黨數千,流劫村落,攻陷寧化石城諸縣,朝廷命周南前往剿平。正德十年(1515)大帽山余亂復起,祝枝山親率兵勇前往平亂,斬其首領,“並殲其黨四十餘人”,從此境內安寧。

簡進秀異

祝枝山有感於興寧學風不興,“暇則親蒞學宮,進諸生,課試講解。嶺之南,彬彬向風矣。”經其提攜、獎掖,僚屬張天賦拔貢,後任湖南瀏陽縣丞。其餘獎掖者,亦不在少數:“丙子、己卯再鄉試,公皆參典文衡,得士之盛,與有勞焉。”興寧文教,由此大興。咸豐興寧縣誌》“學額”記:“縣學額明以前無考,崇禎八年知縣劉熙祚以興寧人文日盛,申詳學憲魏浣初,題升興寧為中縣,定額歲科二試,各入學三十名洎入。本朝裁額歲科二試,各入學十二名,歲試取武生十二名雍正二年詔天下學臣查人文最盛之州縣,題升廣額。三年,知縣王師旦申詳學憲惠士奇,題升興寧為大學。”

來源:歷史人物傳記故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着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 天天要聞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着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1. 胯下之辱典故:韓信年輕時家貧,曾遭市井無賴當眾侮辱,被迫從其胯下爬過。韓信忍下了這奇恥大辱,後來發奮圖強,成就大業。2. 一飯千金典故:韓信落魄時,常在河邊釣魚充饑。一位在河邊漂洗絲綿的老婦人(漂母)見他可憐,連續幾十天分飯給他吃。
平頂山白龜湖水位持續下降,古墓群重見天日,兩處古代遺址“露真容” - 天天要聞

平頂山白龜湖水位持續下降,古墓群重見天日,兩處古代遺址“露真容”

今夏白龜湖水位持續下降,不僅讓一處清代墓葬群重見天日,更意外揭開了兩處古代遺址的神秘面紗。7月2日,平頂山市文廣旅局文物保護中心組織專業人員進行了全面調查:原有墓葬已於水庫修建初遷移,僅剩墓碑躺在地面。市文廣旅局文物保護中心已組織人員開始對現有墓碑進行轉移保護。7月2日,記者隨文物保護人員深入白龜湖西北...
哈爾濱怎麼從清朝一個村鎮,成為黑龍江省會的? - 天天要聞

哈爾濱怎麼從清朝一個村鎮,成為黑龍江省會的?

哈爾濱是古肅慎人的地盤,在女真崛起前,只有小型聚落,清朝初期也不過是小鎮,如何成為黑龍江省會的呢?【哈爾濱】哈爾濱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南與吉林省接壤,地處松嫩平原東南緣,松花江中游,面積5.31萬平方千米,居中國省會城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