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潘讓你知道:其實天資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樣能成功

2022年10月09日08:09:03 歷史 1454

總有人說,我生來不聰明,家境也不好,要如何去改變這命運?事實命運能不能改變,全取決於你自己,取決於你真正甘於平凡還是不甘於此?

世有天才,難的是天才並不常有,多數人生而平凡,但如果沒有先天的聰穎,那就靠後天的努力去補拙,下面來看看這位資質平平卻成為了一代領軍人物的曾國藩的事迹吧。

曾國潘讓你知道:其實天資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樣能成功 - 天天要聞

01

曾國藩出生在湖南長沙的白楊坪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據說在他出生的前一個晚上,他的祖父夜裡做了怪夢,夢見他們家的房樑上,盤着一條巨蟒,這條巨蟒眼冒紫光,吐着信子爬向了裡屋,老爺子被嚇得驚醒,沒想到,隔日,他的兒媳就生下了一大胖小子。

沒錯,這大胖小子就是曾國藩,不過據說曾國藩出生後,有一怪病,一到冬天,後背就會跟蛇一樣蛻皮,也不知真假。

雖說曾國藩的出生具有一些傳奇色彩,但從他慢慢成長的過程來看,卻並沒有什麼傳奇,相反還有些笨拙。

在讀書方面,曾國藩的天賦並不高,他5歲時,就開始識字、讀書,但他學的進度很慢,別人一天能學會的知識,他往往需要幾天甚至更多,且未必能學會。

有個軼事典故:說的是曾國藩在少年時期讀書時,有個晚上,他跟往常一樣在書房讀書,這一晚他需要背熟一篇文章,但他讀了一遍又一遍,依然還是沒有背下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進書房之前,書房裡進了個小偷,這小偷也就在房樑上聽着他讀了一遍有又一遍這篇文章。

之後,這小偷見曾國藩背了一宿都沒把這文章背熟,實在是忍受不了了,就從房樑上跳了下來,在曾國藩面前把他聽到的這篇文章背了下來,背完後還帶着鄙夷的眼神看了曾國藩一眼,接着就揚長而去。

這樣看來,曾國藩的資質平庸到甚至都比不上小偷,但他愣是連靠着他後天的努力,靠着他自己的方法,在無數天賦者中脫穎而出,成功成為了“讀書改變命運”的典範。

曾國藩的讀書成功的方法其實也就是:毅力、耐力、死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

也就是這樣,他憑着這股韌勁,把書里的知識都啃明白了吃下,日積月累,他的才學也在這苦功夫下與日俱增,他也終於在他22歲時考中了秀才,接着中舉人、登進士,成為了想要成為的人,也被大家誇讚和學習的人。

曾國藩的成功,讓人想到一句:其實想要成功,就要有韌勁和耐力,設定了目標,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持之以恆地做下去,就算萬一不成功,也會有所收穫和對自身的回報。

曾國潘讓你知道:其實天資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樣能成功 - 天天要聞

02

1838年,曾國藩進入翰林院,他的仕途之路由此開始。

面對繁華的北京城,曾國藩陷入這繁華中無法自拔,他整日沉迷看戲,喝酒、下棋聊天,就是除了讀書,什麼都干。

有次翰林院給了他40天的假期,曾國藩在放假之前給他自己列了一張“假期安排表”:讀書、鍛煉、學藝,結果在這40天里,他又是出了看戲、喝酒,什麼事都沒做。

曾國藩看着這被自己荒廢過去的時間,突然驚醒,他馬上就意識到這樣浪費光陰是可恥的,於是就給他自己立下了終身修行目標:要成為聖賢。

實現這個目標的計劃,他分為兩項:一項是讀書,一項是寫日記。

在讀書上,曾國藩在制定他的終身修行目標之後,也是確實堅持做到了,他每天只要在空閑的時間,就會堅持讀書,十年如一日,從不懈怠。

如果說讀書是為了認識世界,讓知識充實頭腦,那麼寫日記應該就是曾國藩認識自我,改掉缺點的作用了。

他寫日記這事,一直堅持到他離世之前,在1872年,他去世的前四天,他還在他的日記中反省:“我的精神散漫已久,早就應該完結的事情,卻一直沒有做完,應該收拾的作品,也長時間不去檢查,像枯葉滿山,完全沒有歸宿,通籍三十餘年,官至級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沒有一個可以允許的,老大徒傷悲,不勝惶恐慚愧慚愧!

也正因為這兩者的堅持,才讓曾國藩在成為一代名臣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在短短的十年間,連續獲得七次升遷,從小小的翰林成了二品的禮部侍郎。

不過,當時的清朝早已沒有了前期的吏治清明,早就人浮於事,不良風氣盛行,曾國藩對此早就心存不滿,他等待着時機。

曾國潘讓你知道:其實天資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樣能成功 - 天天要聞

03

1850年,咸豐帝登基後,讓群臣廣開言路,曾國藩的時機到了,他寫了一篇《應詔求言書》交上去。

咸豐帝看完之後,表示認同,在朝堂上表揚了他一番,但是之後就沒下文了,曾國藩見此,心中就不樂意了,又上了一道奏摺,並且直接在奏摺里指出咸豐帝的缺點,痛斥皇帝的說話不算話,只做表面功夫。

結果不難意料,先咸豐帝大怒,馬上就要治曾國藩的罪,好在曾國藩在朝中有些人緣,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才讓咸豐帝消了氣。

曾國藩雖在此次直言上書中保住了命,但在咸豐帝那裡卻是容不下他了,他被趕出了朝廷,曾國藩雖然心裡苦,但他不後悔。

04

1852年,曾國藩的母親離世,他趕回湖南老家守孝,恰逢這年,太平軍離開廣西進入湖南,沿途各地紛紛陷落。眼看半個江南就要落入太平軍手中,朝廷鼓勵大家招兵買馬,抵抗太平軍。

心繫天下的曾國藩,於是就和湖南巡撫張亮基一同招募士兵,以農民為士兵,選擇親戚、同鄉、師生為軍官,組建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軍隊,也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湘軍”。

只是沒想到的是,這支軍隊一開始並沒有想象中的厲害,首戰就被太平軍打敗,曾國藩被擊敗後,感覺無臉見人,就跳水自我了斷,但被幕僚章壽麟救了上來。

之後的戰績,曾國藩的湘軍可以說是屢戰屢敗。他也不止一次要跳水自我了斷,他跟人交戰,幾乎每次都像喪家之犬,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敗績,讓曾國藩在這些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打出了經驗,最後終於打敗了太平軍,取得了勝利。

他的湘軍也是這樣在失敗中跟着他一步一步成長和強大起來的。

曾國潘讓你知道:其實天資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樣能成功 - 天天要聞

05

1856年,曾國藩的父親離世,他沒有跟咸豐帝打招呼就回家守孝去了。咸豐帝對此很不滿,他跟曾國藩說道:“你這個人無組織無紀律。回戰場去吧。”

沒想到此次曾國藩也趁機提議,“你可以叫我回去,但我要當真正的總督,這樣我才可以統一調度資源。”咸豐帝聽了笑了笑:“那就別回來了。”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因為曾國藩之前在奏章上罵過他,所以咸豐帝的心裡一直對曾國藩沒有好印象,也一直不喜歡他。再加上此時朝廷的正規軍打了幾場勝仗,咸豐帝便一度以為他們的朝廷軍隊也很強大,完全可以不用依靠曾國藩的湘軍,就順勢解了曾國藩的兵權。

被解兵權的曾國藩鬱悶了一陣子,之後,就他開始讀《莊子》,經過兩年的仔細研究和揣摩,他的心平復了下來,也悟出了一個道理:“人覺得自己最牛,別人都是傻子,其實這個想法一出,人就已經是最大的傻子了。”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再厲害的人也需要有人配合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當曾國藩意識到他自己的“自傲、剛直”問題後,就開始有意識地改變了他的行事風格。

1858年,曾國藩返回軍營,在這之前,他給當地的地方官寫了一封信,信中內容,曾國藩以謙虛的姿態請求大家的幫忙,因此,在這謙虛的姿態下,他之後的工作順利了很多。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學會了變通,他不再拒絕別人送來的禮品,1861年,湘軍大將鮑超給曾國藩送了一些戰利品,當中有不少值錢的東西,曾國藩打開看了一篇後,就在這些戰利品中拿了一頂花帽子,還樂呵呵地說:“這個玩意兒有意思,我就要這個,其他的你拿回去。”

一個人如果一直都這樣特立獨行,那麼所行走的路必定會是艱難的,也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斥,曾國藩能這樣向現實低頭,又堅守他內心的良知,是特別難得的,也正為如此,他才被大家捧到最高,之後也得到了善終。

曾國潘讓你知道:其實天資普通的人,只要肯自律,一樣能成功 - 天天要聞

06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沒有任何的傳奇,什麼少年天才,英勇善戰,百戰百勝,這些通通都與他無緣,他一生靠的都是他的韌勁和拙勁,完全靠努力打拚出了他的成就和輝煌,他用他的一生的行動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先天的聰穎,就靠後天的努力去補拙,那麼普通人也會在這自製自律之下,有所成就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泰山隊深夜發道歉信,球迷卻並不買賬,球隊走到如今這般田地,已經不單單是主教練崔康熙的問題了 - 天天要聞

泰山隊深夜發道歉信,球迷卻並不買賬,球隊走到如今這般田地,已經不單單是主教練崔康熙的問題了

在中超聯賽第11輪比賽中,山東泰山客場挑戰雲南玉昆,本場比賽的賽前,泰山球迷其實對於球隊取勝還是抱有非常大期待的,此前球隊狀態持續低迷,球隊急需在這樣一場比賽中拿到三分來提振士氣,可惜最終泰山隊卻再次讓球迷失望了,經過90分鐘較量之後,泰山隊以2-3的比分遭遇到了對方的逆轉,球隊也是遭遇到了4輪不勝,並且4...
查爾斯三世與卡米拉加冕肖像揭幕,英國國家美術館迎歷史性時刻 - 天天要聞

查爾斯三世與卡米拉加冕肖像揭幕,英國國家美術館迎歷史性時刻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王后卡米拉的官方加冕肖像於5月6日正式亮相倫敦國家美術館中央大廳,恰逢兩人兩年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的紀念日。這兩幅肖像由英國畫家彼得·庫菲爾德(查爾斯肖像)和保羅·本尼(卡米拉肖像)創作,將在此展出六周後,永久收藏於白金漢宮的王座廳,成為皇家藝術藏品的一部分。此次展覽延續了英國王...
《似錦》:身處黑暗卻想去照亮別人的福清公主和耿直的都城司甄珩 - 天天要聞

《似錦》:身處黑暗卻想去照亮別人的福清公主和耿直的都城司甄珩

電視劇《似錦》中的甄珩先出場,出場印象就是清冷儒雅,但是升堂審案一板一眼,拿證據說話,偵破長興侯世子一案,沒有因為對方是長興侯而畏懼,一直積極調查真相,讓真相浮出水面。甄珩辦案很強硬,前期對於女主姜似有愛慕之情,親自送花,表達自己想法,被女主拒絕之後也沒有生氣。沒想到是倆人不合適,自己還沒有遇見命定...
深度 | 建交50年,中歐如何再出發? - 天天要聞

深度 | 建交50年,中歐如何再出發?

5月6日,中國與歐盟迎來建交50周年,中歐領導人互致賀電。這是中歐關係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也是這對全面戰略夥伴重新思考雙邊關係發展的重要時刻。站在國際局勢波譎雲詭、地緣博弈異常激烈的關鍵十字路口,作為世界上兩大文明、兩大力量和兩大市場,中歐關係正呈現何種發展態勢?又面臨怎樣的戰略契機?韌性從何而來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