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2022年10月07日19:11:07 歷史 1963

中華民族的復興是由千千萬萬個在前線奔忙的熱血志士的血肉之軀鑄就的,這些投身於革命的先進志士不僅把自己的生命和熱血都奉獻給了中國革命,甚至常常還讓其家人也遭受性命之憂,最典型的人就是毛主席家裡滿門忠烈,連他最愛的妻子和兒子們也因為革命的原因而不久於人世。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與毛岸英

這些都是他們投身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堅定的見證。除了毛主席,朱老總也一直追隨在毛主席的左右,他們一起並肩作戰,一起看到了新中國的建立。

正當新中國政權穩定、整個社會處在和平建設發展時期的時候,朱老總本該享受天倫之樂,可那時卻發生了一件讓他痛不欲生的事情。

1974年6月10日,朱老總唯一的兒子朱琦因突發心臟病去世,終年58歲。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

白髮人送黑髮人莫過於是一個父親最大的痛苦,作為和兒子分別了15年的父親,朱老總的喪子之痛可以預見有多麼的痛苦。那麼為什麼在朱琦去世十天後,朱德才真正地知道兒子的死訊呢?又為何他會和兒子分別15年之久?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一、 備受期盼的兒子

1916年,四川的軍區大院里的一個女子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這個男嬰自呱呱墜地之時便啼哭不已,聲音洪亮,這讓守在旁邊的父親非常的高興。

這位生育兒子的女性名叫蕭菊芳,而他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老總,這是他和妻子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在戰亂時期生的健康的男孩兒。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蕭菊芳

因此朱老總非常高興,他左摸摸,右摸摸兒子,發現兒子的耳朵後面有一個小肉球,當地人管有這種面相的孩子叫小福星,因此朱老總便給兒子起小名為“保柱”

即使生育了兒子,朱老總也不能和妻子、子女陪伴在一起,因為此時此刻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少年體育教員了,他從雲南來到四川就是為了變成了一個堅定的北伐革命戰士。

起初朱老總並非在雲南而是在四川,雖然他的老家在川地,但他就是一名實打實的滇軍戰士。他是帶着妻子蕭菊芳從雲南那邊從軍來到這裡換防的,所以這個孩子能在如此顛簸的路途上生下來並非易事,高興的朱老總趕忙寫了一封信給在四川家鄉的叔伯父輩,告知他們自己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兒子。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

朱老總的原籍是在四川,而且家裡是貧農,從小吃不飽的他備受地主的折磨。即使如此,他們家裡也湊足了錢供他上學,儘管他的父親身處底層。可是他早早地就意識到,只有知識能改變命運,所以朱老總在家人的期盼之下去了當地的一個小學學習。

在學校學習的朱老總非常努力,他在班級里的成績名列前茅,畢業之後就順利地留在了當地當體育教員。、

但是列強用長槍短炮打開了清政府的國門,先進的思想順着殘破的國力一股腦地湧進了貧苦的山區中。朱老總也領教了先進文化的能力,所以他急切地想要追求革命的新思想。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

即使如此,他的家裡人仍然保留着封建愚昧的觀念。於是在他19歲的時候,父親給他說了一門親事,這份包辦婚姻讓朱老總打心底里抵制。因此,在和那名女子未曾結婚的時候,朱老總就從家裡跑了出來。

身無分文的他決定去雲南闖一闖,因為那時候滇軍的勢力很是強大,雲南的講武堂在全國都有很大的名氣,所以朱老總打算去那裡開始自己的從軍之路。但遺憾的是,當他終於顛沛流離到達雲南的時候,他卻被講武堂的招兵處告知,因為他沒有雲南的身份,所以不能夠去講武堂中學習。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雲南講武堂

備受打擊的彭老總感覺很喪氣,他離家萬里來到此處就是想有一番作為,沒想到卻處處碰壁,心灰意冷的他走進了雲南的一家飯館。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在那裡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蕭菊芳。

當時飯館的老闆是蕭菊芳的父親,他們父母很是看好這個落魄的青年人。蕭菊芳不僅給他飯吃,還讓他輔導自己關於新文化的功課。

蕭菊芳和朱老總的年齡差不多,在日久天長的相處中,兩個具有先進思想的青年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因此,在蕭家父母的支持之下,朱老總歡喜地迎接了自己的新妻子過門。

雖然這一樁婚事很讓朱老總滿意,可是他也沒有忘了自己想要參軍報國的夢想,因此他再次加入了講武堂。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前排左一)與雲南陸軍講武堂部分同學合影

這時候的他已經擁有了雲南人的身份,所以講武堂非常歡迎他來。在那裡的朱老總如蛟龍入海一般,習得了一身本事,他因為名列前茅而受到了講武堂老師的讚賞。同時,他的妻子蕭菊芳就在當地的一個小學當老師,雖然兩個人生活平淡樸素,但過得美美滿滿。

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在雲南還未待夠的朱老總得到了上峰的命令,滇軍要開拔四川換防駐軍。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1915年時的朱德

所以,正當朱老總要拜別自己的妻子去往四川帶兵的時候,蕭菊芳卻義正言辭地告訴丈夫,她也要跟着丈夫一起前去從軍,彼時的她已經懷有六個月的身孕。如果一路顛簸下去恐怕會對身體有所損傷,所以朱老總還是要她留在雲南,可是這位勇敢的女子並未膽怯,她執意跟隨,雖是一路崎嶇和顛簸,蕭菊芳竟然安然無恙的到達了那裡。又過了幾個月,她平安地生下了一名男嬰。

朱老總深得這個孩子來之不易,於是給他取名為朱琦,“琦”其乃“珍寶”之意,足可見這個孩子在朱老總心裡的分量。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琦

可不幸的是,兒子雖然降生了,她的母親卻留下產後病根,兩年後,她被痢疾奪去了生命。在那個醫療衛生條件不好的年代,痢疾足以索要一個人的性命。所以在百忙之中,朱老總送走了自己深愛的妻子,而年幼的朱琦也失去了母親。

二、 15年後重建的父子

妻子的離去對朱老總這位錚錚的鐵漢有着致命的打擊,他不敢相信,在自己大好的青春年華和事業輝煌的時候,蕭菊芳離開了他,還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孩子。

正當他萬般愁苦之際,朋友孫炳文將自己的外甥女介紹給了他。朱老總起初非常不願意,可是孫炳文對他說:“你忍心讓這個孩子一直跟着你在軍隊里生活?讓他也沒有母親嗎?”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陳玉珍

這句話打動了彭老總內心最柔軟的一處,最終,他為了自己,也為了兒子和孫炳文的外甥女陳玉珍結婚了。好在他的新婚妻子是一個思想先進,豁達,性格開朗的女人,她並未介意朱老總的前一任妻子。反而是將這個兒子視如己出,一直好好教養。

在朱老總在外駐軍的日子裡,朱琦感受到了一份難得的母愛。

正當朱老總打算在軍隊里干出一番事業的時候,讓他非常痛苦的事接二連三地在他面前上演。那就是滇軍軍隊里的士兵抽大煙,逛窯子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他實在是無法忍受這些惡劣的品行在軍隊里發生。除此之外,他還看到那些軍隊的高級將領販賣煙土,搶劫百姓,無惡不作。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1922年9月,朱德在柏林

這讓他對這支軍隊的信仰產生了動搖,後來的他憤然出走,決定選擇另一條革命道路。在1922年,朱老總決定去德國遊學,他希望能在那裡夠找到一個新的信仰。可是出國留學不是那麼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小兒子還需要他。

看到丈夫起了動搖的心思,這位深明大義的陳玉珍非常支持丈夫的決定,她毅然決然地將朱老總趕走,並且告訴他,家裡有她和孩子,無論朱老總什麼時候回來,他們都會在原地等着。

朱德回來聽到妻子這樣支持他,於是拜別了妻兒,毅然離開了他們母子。可令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朱老總這一走直接讓他們相隔了15年,當朱老總從德國留學回來的時候,日本關東軍已經揮師南下了。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1922年,朱德與孫炳文(站立者)在柏林合影。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正以蓬勃的朝氣轟轟烈烈地展開革命,朱老總也加入了革命的隊伍中,在那段時間裡,他沒有時間回家找妻兒團聚。

同時,他不知道的是,在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之際,國民黨頂不住國內的一片聲討輿論。他們在全國各地抓壯丁,滇軍因為松滬會戰損失了大半的戰力,他們不得不從老家那裡抽取青壯年來補充軍隊缺失的數量,所以朱琦也未曾幸免於難。

即使沒有父親從小的教導和叮囑,朱琦也繼承了父親愛國革命的基因。他雖然被抓了壯丁,但是他的革命熱情卻未減分毫,於是在軍隊里的朱琦一直奮發向上,深得他的戰友和上級的喜歡。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

不明情況的朱老總發瘋似地想念自己的兒子,他離開他們母子已經有15年了。

三、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朱老總

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日軍全面侵華的腳步也逼迫着中國民眾再次攜起手來共渡難關,於是國共兩黨冰釋前嫌,再次握手言和,當大家都忙着和國民黨會議談的時候,朱樓總一直在派人私下裡打聽自己兒子的下落。

某一次在北京開會的時候,朱老總遇到了自己的老領導龍雲。人稱雲南王的龍雲也是為了抗日大計前來北京進行協商。心不在焉的朱老總和龍雲打起了招呼。在閑談之中,龍雲提起來自己這幾年在雲南地區抓了不少的壯丁,因為滇軍在上海吃了很大的虧。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與龍雲

聽到此處朱老總瞬間精神百倍,他裝作雲淡風輕的問龍云:是否知道有一個叫朱琦的孩子?龍雲思索片刻,便令自己的參謀長下去打聽了,結果這一打聽不要緊,還真把朱琦給找到了。

即使如此,朱老總也未曾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這件事情偷偷地告訴了周總理,周總理出面和龍雲斡旋。然後朱老總先行回到延安,過了不久之後,周總理將朱琦送往延安。

在路上的朱琦非常忐忑,他只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八路軍的一名高級幹部,但是多年未見的父親的他內心有一些反恐,不知父親還認不認得自己。

“保柱!我可憐的兒子啊!”延安的駐地里,路過的軍官紛紛地看着失態的朱老總擁抱着一個年輕人。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

父子相見的場面是那樣的令人心酸,朱老總和朱琪相隔十五年未曾見面,這一見面兩個人也只能抱頭痛哭。就此,朱琦便在朱老總身邊住了下來。後來朱老總還把兒子送去了根據地學習抗戰事務,因為朱琦的表現很是出色,朱老總又將他送往了抗大進行思想教育。

儘管朱老總一直把兒子帶在身邊,但從未溺愛他,每次有什麼苦累的活計,他總是讓兒子先去做出表率,讓兒子一馬當先。在父親的鞭策下,朱琦立下的戰功不少,可是他的腿也被子彈擦傷導致終身落下了殘疾。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趙力平(左)、朱德(中)、朱琦(右)

在建國之後,朱琦依然秉承着父親的教導自力更生。後來,朱琦去往鐵路局工作,在那裡的他仍然發揮着父親為人民服務的作風,一直搶在同事們前面做着臟活累活。大家都知道這個小夥子很賣力,可都不知道的是他是朱老總的兒子。

在日久天長的勞作中,朱琦的左腿因為殘疾變得愈發地嚴重了起來,但是他仍然在忘我的工作。到了1974年的下半年,50歲的朱琦身體已經差到了無法行走的地步,但是他仍然不願意將自己的情況告訴父親,而是讓自己的妻子日日給父親報平安,告訴父親自己現在一切安好。

可是朱老總並非鐵石心腸,他在這些安慰的話語中彷彿窺查到了兒子的艱難,於是他讓兒媳婦到他身邊來彙報兒子的近況。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朱德

可是兒媳婦還未到朱老總的身邊,朱琦已經因為突發疾病離世了。

6月10號,朱琦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而此時的朱老總已經90歲的高齡,大家都不敢告訴他這個消息。過了十幾天。朱老感覺到大家的情緒不對,他預料到了什麼事情,對著兒媳婦就是一頓逼問。終於大家告訴他,朱琦已經去世的消息。

“你們不告訴我,這是不對的,我就這一個兒子......”朱老總聽後突然倒在椅子上,從這裡開始,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父子連心,自從知道了兒子的死訊,朱老總寢食難安。

獨子朱琦去世10天後,朱德才得知,沉默良久說:你們這樣做不對啊 - 天天要聞

1976年7月6日下午3時1分,朱德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在一天一天思念兒子的光陰中,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兩年之後,朱老總也追隨著兒子的腳步離開了這片他熱愛的地方。

他們父子都是為民族革命有着巨大貢獻的人物,他們永遠值得所有人銘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