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丨毛澤東與袁吉六的師生情誼(毛主席挽紀逝者14)

2025年04月11日06:33:04 歷史 1785


欣聞丨毛澤東與袁吉六的師生情誼(毛主席挽紀逝者14) - 天天要聞

毛澤東為袁吉六題碑手跡

  1913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校園裡,總能看到一個留着濃密鬍鬚的國文教員,他手中的戒尺敲打着講台,用濃重的湘西口音誦讀古文。這個被學生戲稱為"袁大鬍子"的先生,正是青年毛澤東的恩師袁吉六。這段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情誼,不僅改寫了毛澤東的人生軌跡,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令人動容的篇章。

  在袁吉六珍藏古籍的"藏經閣"前,總掛着一塊"非請勿入"的木牌。但對那個來自湘潭的農家學子,這位古板的先生卻屢屢破例。據校史記載,毛澤東每周能借閱3-5本珍本典籍,這個數字是其他學生的十倍有餘。每當毛澤東捧着《史記》《漢書》走出藏書室時,袁吉六總會摸着鬍鬚自語:“挽天危亡者,必期斯人也。”

  這種超乎尋常的信任,源於袁吉六對毛澤東文風的“愛恨交加”。他曾在毛澤東的作文本上批註:“文風輕佻,似報館記者手筆。”但正是這份嚴苛,逼着毛澤東苦練古文。多年後毛澤東對斯諾回憶:“若不是袁大鬍子的鞭策,我可能永遠寫不出像樣的文言文。”

  1915年那個燥熱的初夏,毛澤東起草的《驅張宣言》讓整個長沙城震動。時任校長張干震怒之下籤署開除令的鋼筆還未放下,袁吉六已帶着8位教員衝進校長室。校史檔案顯示,這場持續三晝夜的辯論中,袁吉六拍案而起:“開除此生,無異於折斷華夏未來之棟樑!”

  正是這場驚心動魄的學術保衛戰,保住了毛澤東的學籍。時任教務主任的日記里記載:“袁先生以辭職稱要挾,其護犢之情令人動容。”這段往事,直到1951年毛澤東接見張干時仍感慨:“當年要不是袁先生力保,中國歷史恐怕要改寫。”

  1950年深秋,一封來自湖南的書信擺上中南海的案頭。得知恩師遺孀生活困頓,毛澤東當即提筆致信湖南省長王首道:“袁師母戴氏生計艱難,請省府每月撥米若干,以資供養。”這份批示現存湖南省檔案館,字跡遒勁處依稀可見當年的師生情深。

  兩年後的重陽節,毛澤東揮毫寫下“袁吉六先生之墓”七個大字。當湖南省政府按批示重修墓地時,特意選用湘西青石鐫刻。更令人動容的是1964年中南海的那次夜談:當章士釗贊其“通古今文史”,郭沫若稱“教天下英才”時,毛澤東卻擺手笑道:“英才過譽,但‘教天下’三字,恰合袁老風骨。”

  在湖南新化縣袁吉六墓園,兩根青石柱上的對聯默默訴說著跨越時空的師生情誼。“通古今文史”與“教天下英才”這十字箴言,不僅是對恩師的至高評價,更暗含着中華文明的傳承密碼。2017年文物普查時,專家在袁吉六藏書室的夾層中發現一本《韓昌黎文集》,扉頁上工整寫着:“潤之惠存。民國四年冬月吉六贈。”這本泛黃的典籍,現珍藏於韶山毛澤東紀念館。

  從湘江之濱到中南海,從驅張運動到新中國建設,這段師生情誼歷經戰火與歲月洗禮,始終閃耀着知識傳承與人性光輝。當我們站在袁吉六墓前,看到的不僅是一個鄉村教師的墓碑,更是一段改變中國命運的教育傳奇。那些鐫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既是毛澤東對恩師的深切緬懷,更是中華文明“尊師重道”精神的不朽見證。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袁毛師生情的故事給予我們深刻啟示: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靈魂的點燃;不是簡單的師生從屬,而是文明火種的傳遞。當我們在搜索引擎輸入“毛澤東老師”時,這個塵封的歷史片段,正等待着被新時代的讀者重新發現與傳承。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 天天要聞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老杜女兒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呼籲民眾變革。面對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壓,莎拉民調支持率卻逆勢飆升、斷層領先。當杜特爾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賓這場政治豪賭將如何改寫? 【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勇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