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49年9月初,“寧馬”馬鴻逵乘坐飛機逃至重慶。此時他心中十分焦慮,寧夏戰區兵敗在即,他本想再搏一搏,但接到寧夏解放的消息後,他便知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之後,馬鴻逵對外稱病,避不見人。
直到有一天,馬鴻逵居住的連家花園附近突然來了一隊人馬,將連家花園團團圍住。不一會,蔣經國與錢大鈞相繼現身連家花園,告知馬鴻逵:蔣介石即將來探病。
馬鴻逵得知後心中不禁一陣慌亂,一見到蔣介石,他立馬連滾帶爬地跪在蔣面前,使勁抱住他的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
蔣介石一臉嫌棄地瞥了瞥他,說:你不要這樣......
閻錫山也在一旁勸慰,馬鴻逵這才不再哭嚎,收起了略顯誇張賣力的“表演”。
這是怎麼回事?昔日作威作福的“寧夏王”馬鴻逵為何會哀嚎至此?蔣介石此次前來“探病”又有何目的?馬鴻逵最終結局如何?
- 【“青寧二馬”的西北王之爭】
1949年,蔣介石部的胡宗南被彭德懷帶領的西北野戰軍重創,退到了秦嶺。他這一退,青海“馬家軍”馬步芳和寧夏“馬家軍”馬鴻逵就得直面西北野戰軍的槍口了。
為這事,蔣介石夜不能寐。
此時若想擊退西北野戰軍,馬步芳與馬鴻逵必須聯手,但他二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萬一他們聯手之後將來不受控制,蔣介石就得不償失了。
為了讓馬步芳與馬鴻逵為自己效力,同時又不讓他倆的勢力壯大,蔣介石利用他們二人的虛榮心理,想了一個“損招”:他命二馬組成“寧青聯合兵團”,同時又承諾讓他倆一人當甘肅省主席,一人當西北軍政長官,至於誰擔任什麼職務我不說,你們自己去爭取。
果然,二馬為爭奪西北軍政長官這個全西北權力最高的職位,那是苦思冥想,費盡了心思。
不過,馬鴻逵始終比馬步芳愚鈍。馬鴻逵只知請那些軍政要員和社會豪紳來家中做客,給自己造勢,殊不知狡猾的馬步芳已用起了“黃金外交”。
馬步芳深知能決定這個職位的,不是那些國民黨軍政大員,也不是地方豪紳,而是李宗仁和閻錫山這樣的人物。青海本來就有許多黃金,馬步芳世代豪紳,他父親那會兒就已經開始搜刮黃金了,積攢到他這一輩的時候,手裡的黃金數不勝數。
因為家底殷實,所以馬步芳直接打通了上層關係,用黃金收買了那些大人物,使得李宗仁、閻錫山等人對他十分滿意,西北軍政長官的職位基本就定下馬步芳了。
而這個時候馬鴻逵在幹什麼呢?他正在找機會“攻擊”當時暫代甘肅省主席的郭寄嶠。
因為郭寄嶠也是有機會競爭西北軍政長官這個職位的,馬鴻逵為了讓自己勝率更大一些,就要解決掉所有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剛好,還真讓他逮到了一個機會。
當時郭寄嶠準備發行大額公債,消息一出,就引起了民眾公憤。馬鴻逵立馬利用民意,裝模作樣地罵郭寄嶠搜刮民脂,還在大會上公開指責郭寄嶠,搞得郭寄嶠下不來檯面。由於輿論壓力太大,郭寄嶠也就沒有機會同馬鴻逵競爭了。
就這樣,馬鴻逵在這邊搞郭寄嶠,馬步芳在那邊賄賂長官們。
當馬鴻逵聽說了馬步芳的操作之後,頓時慌了神。後來為了讓他倆都盡量滿意,就進行了一番協調,最終結果是,馬步芳擔任西北軍政公署長官,馬鴻逵擔任甘肅省政府副主席。
馬鴻逵沒有馬步芳圓滑,也沒有馬步芳有錢,只能接受了這一切。
後來,馬步芳為了拉攏馬鴻逵,假意保證將來把馬鴻逵提拔到甘肅省政府主席的位置,背地裡卻讓郭寄嶠制衡馬鴻逵。馬鴻逵剛開始還信以為真,直到他見馬步芳絲毫沒有幫他的意思,這才明白自己被騙了,倆人的梁子也就這麼結下了。
【蘭州兵敗,逃至重慶】
1949年,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勢如破竹,先破蘭州,再逼西寧。
馬步芳與馬鴻逵二人相繼逃往重慶。
馬鴻逵自知自己是逃出來的,到了重慶之後,也不敢去見蔣介石,就住在距離重慶還有數十里的連家花園。隨行而來的還有他的四姨太劉慕俠、五姨太鄒德一、六姨太趙蘭香等。不久後,長子馬敦厚和次子馬敦靜也先後飛來了重慶。
到了重慶之後,先來找馬鴻逵的不是蔣介石,而是徐永昌,他是帶着蔣介石的命令來的。
原來,蔣介石想讓馬鴻逵將寧夏的部隊調去漢中協助胡宗南。但馬鴻逵並不願意,他不想就這麼將兵權交出去。徐永昌也知理解馬鴻逵,所以剛來的時候他對馬鴻逵還是好言相勸。
可眼見馬鴻逵始終不鬆口,徐永昌也就沒了多少耐心,他不容置疑地看着馬鴻逵,面色嚴肅起來。馬鴻逵此時在重慶就是個“光桿司令”,他沒有選擇的權力,嘴硬了一會兒,就同意了調兵。
但馬鴻逵的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在解放軍猛烈的攻勢下,寧夏也很快被解放了。
此時蔣介石已經開始籌划去台灣的事宜了,馬鴻逵心中十分不安:
他不確定蔣介石會不會帶他走,一來自己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二來現在也已經沒有了部隊。若是他不帶自己走,自己留在重慶,將來解放軍攻進來,自己可如何是好?
馬鴻逵焦躁不已,乾脆稱病居家,誰也不見。
可沒多久,連家花園就來了“不速之客”。
那天,連家花園附近忽然布滿了藍衣社人員,蔣介石的親信俞濟時在花園各個角落都布下了守衛,隨後又有幾名軍政要員先後趕來。
馬鴻逵一見這陣仗,便知可能要來大人物了。
果不其然,很快,蔣經國與錢大鈞兩人就從一輛避彈豪車上下來。他倆的到來意味着什麼,馬鴻逵心裡門兒清。蔣經國告訴馬鴻逵,蔣介石和閻錫山馬上就到,馬鴻逵聽後,原本想去門口迎接蔣介石,蔣經國卻說蔣介石念在他生病,准許他卧床等待。
馬鴻逵就也不再堅持。
此時馬鴻逵看似平靜,實際心裡緊張得要死,因為這次見面基本能決定他的生死。
一個小時後,五輛加長版林肯停在了連家花園門口,蔣介石和閻錫山從其中一輛車上下來,徑直去了馬鴻逵的房間。馬鴻逵一見到蔣介石,就手腳並用地爬起來,“撲通”一聲跪在他身前,抱着他的大腿就開始嚎啕大哭,涕泗橫流地說自己對不起蔣介石。
蔣介石也被馬鴻逵的這番操作整蒙了,一臉嫌棄地彎下腰,邊拉馬鴻逵邊說:不要這樣,不要這樣.....我有責任。
閻錫山一見這場面,也趕忙勸馬鴻逵:沒事,沒事,不過是從頭再來嘛。
馬鴻逵這才止住了哭嚎,收起了賣力的“表演”,開始正常地和蔣介石等人交流。
馬鴻逵將蘭州戰況簡單說了一下,蔣介石也就聽了個大概,沒多久就要走了。馬鴻逵一直想問問自己是否去台灣的事,但是蔣介石來得快,走得也快,馬鴻逵也沒什麼機會問。最後馬鴻逵出來送客,蔣介石臨上車之前,留下了一句話,讓馬鴻逵去台灣。
馬鴻逵當時還沒反應過來,確定了自己能去台灣之後,他當即興高采烈地回去打包行李了。
後來蔣介石派人來告訴馬鴻逵,去台灣可以,但是不能坐陳納德的飛機。陳納德是美國人,蔣介石此舉證明了他對馬鴻逵極其的不信任,怕他美國人的飛機逃跑。
對此,馬鴻逵也只能說一句——“敗軍之將,雞犬不如”啊!
之後,馬鴻逵只好派人去中國航空公司,路上經歷了多番磨難,才終於到達了台灣。
- 【坎坷的後半生】
馬鴻逵到台灣之後,日子也沒有想象中過得那麼順。
蔣介石讓馬鴻逵擔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不過好景不長,很快就有人彈劾他與馬步芳在蘭州戰場上延誤戰機,導致戰敗。而在彈劾馬鴻逵的人中,最賣力的就是郭寄嶠。
這兩人之間的恩怨,實在是應了那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對此馬步芳早有預料,他比馬鴻逵早到台灣五天,那時馬步芳在面見蔣介石的時候,就將戰敗的責任全推到了馬鴻逵的身上,說他在戰場上保存實力,所以才會延誤戰機。
蔣介石本來就不信任馬鴻逵,馬步芳這麼一說,他就更加不喜歡馬鴻逵了。
見馬步芳父子使勁往自己身上潑髒水,馬鴻逵自然不願意當這個背黑鍋的,當即就與馬步芳父子爭辯了起來,誰也不承認兵敗是自己的過失。
這件事後來被登報傳開了之後,許多人都在想:都到這個時候了,再追究是誰的責任又能怎麼樣呢?共產黨勝利已經是大勢所趨,就算蘭州守住了,難道國民黨就能翻身了?
也有人說,這麼多國民黨高級將領都失利了,怎麼就單彈劾馬步芳和馬鴻逵呢?
關於這些問題,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馬步芳與馬鴻逵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而且他們曾對蔣介石有不臣之心,這樣的部將有沒有都無妨,那彈不彈劾自然也就更沒有關係了。
由於這次彈劾實在沒有必要,所以當有人為二馬辯護的時候,這場彈劾案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經歷了這件事之後,馬步芳隱隱感覺如果繼續在台灣待下去,肯定還要有幺蛾子,所以便重金買來了一個護照,飛去了沙特阿拉伯避難,之後就一直生活在那裡,直到病逝。
馬步芳的離開也給馬鴻逵敲了個警鐘,他如今勢單力薄,如果蔣介石的嫡系想找他的麻煩,豈不是輕而易舉?想到這兒,馬鴻逵也覺得不能久留,於是開始計划著離開。
馬鴻逵雖然沒有馬步芳實力雄厚,但畢竟也曾是一軍之首,手裡也還是有點錢的。他聰明的點就在於,早在前兩年,他就將錢財偷偷運到香港等地,讓陳納德給他存進美國銀行。此外,他還在香港、美國等地都買了房子,為的就是有一天自己無處可去時,能有個容身之所。
而他的這些部署,在這一刻,也總算是派上用場了。
於是,馬鴻逵謊稱為四姨太劉慕俠治病,先帶她去了香港,之後便一直住在那裡,他的另外兩個姨太隨後也來到了香港,直到1951年,馬鴻逵才帶着她們一起去了美國。
在美國時,鄒德一、劉慕俠與趙三香相處的並不融洽,經常出現矛盾摩擦。馬鴻逵夾在三人中間也十分為難,只好一會兒哄哄這個,一會兒哄哄那個,他也覺得十分難做。
1956年,在又一次爭吵之後,鄒德一實在是受不了了,她不願意再過這樣的生活,也不想事情鬧大了讓人家看笑話,所以就直接找到馬鴻逵,告訴他自己並不想每天都這樣爭吵。他二人好歹也是夫妻一場,到如今這個地步,就好聚好散吧。
此舉正和馬鴻逵的心意,因為他也受夠了,他甚至還覺得鄒德一善解人意,然後給了人家5000元美金,倆人體體面面地就離婚了。
後來,鄒德一遇到了一位大學教授,很快就和那位大學教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後院”失火剛解決沒幾年,“前朝”就也出了事。
1960年,馬鴻逵的次子馬敦靜與孫子馬家驊(馬敦厚的長子)發生了一些經濟糾紛,這對叔侄因為財產問題鬧得不可開交,這件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也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都說家醜不可外揚,這叔侄倆不顧家族顏面,硬要將事情鬧大,馬鴻逵為此惱羞不已。更令馬鴻逵心痛的是,他不僅勸不住這叔侄倆,自己還被告上了法院!
馬鴻逵被他們氣得百病纏身,自那之後,他的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了。
馬鴻逵這後半輩子過得十分波折,尤其是在經歷了馬敦靜叔侄那樁事之後,馬鴻逵便知道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這庸庸碌碌的後半生,也基本上就要看到頭了。
1970年,馬鴻逵病情發作,他預感到自己可能沒多少時間了,就對劉慕俠和趙蘭香說,等他去世之後一定要將他送回祖國安葬。二人含淚答應。
1月14日,馬鴻逵在美國洛杉磯病逝。
六姨太趙蘭香為了馬鴻逵的遺願四處奔波,最後也實現了他的遺願。
諷刺的是,馬鴻逵去世之後,他在美國的子孫們沒有一個人張羅着把他的屍體運回祖國,就連護送馬鴻逵的屍體回來的,也就只有趙蘭香一人。
到台灣之後,來接機的是馬敦厚。當年去美國的時候,馬鴻逵的長子馬敦厚沒有去,一直留在台灣,這次馬鴻逵回來,就是馬敦厚帶着家眷及從前的甘肅老鄉來迎接馬鴻逵遺體的。
馬鴻逵的一生令人唏噓,曾經威震四方的“寧夏王”,可曾想過將來自己去世的時候,連來送行的親友都沒有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