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年十二月,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建立政權。
此時,黃巢的不僅形勢大好,而且,好運氣也在持續。
然而,在艱苦奮戰了兩年後,黃巢最終還是在關中站不住腳,被迫退了出來。
黃巢,有機遇,有本事,有運氣,怎麼還是會失敗呢?
形勢大好
黃巢起義軍入長安之初,形勢大好。
首先,從實力的角度來說,當時的黃巢沒有對手。
從紙面上來說,大唐的總兵力、地盤仍然遠在黃巢之上。
然而,黃巢之所以能從山東殺到廣州,再從廣州一路殺到洛陽、長安,就說明:真正忠於朝廷者很少。
當時,黃巢起義軍的兵力達數十萬之眾,連戰連勝,士氣旺盛。
而大唐的藩鎮,也多歸附於黃巢。
尤其是河中王重榮、河陽諸葛爽、忠武周岌等實力派軍閥皆歸順於黃王。
此外,此前黃巢起義軍的頭號大敵,淮南高駢實力比較雄厚,但一心割據淮南,已與唐天子鬧掰。
而忠於唐皇的節度使,鳳翔鄭畋、義武軍王處存等人,實力薄弱,難以成事。
至於後來崛起的沙陀李克用父子,則仍然未得朝廷信任,尚未入局。
同時,從人心的角度來說,當時的黃巢,還是很得人心的。
黃巢在轉戰期間,已經暴露出一些殘忍好殺的特點。但是,當時,黃巢殺的或是胡商(如在泉州、廣州),或是貪官污吏,對百姓還是比較好的。
黃巢在轉戰期間,比較重視紀律,“所過不擄掠”;在洛陽時也是“供頓而去,坊市晏然”;打進長安後,宣稱“黃王起兵本為百姓”,接濟窮人,也比較得到支持。
因此,此時的黃巢,如果要大舉追擊唐朝統治者,無人能阻擋;如果要安定形勢,也有良好的條件,進退自如。
而同樣重要的是:一個接一個的好運氣,持續降臨在黃巢身上!
只是···黃巢一次次浪費了好運氣,也一步步毀掉了好形勢!
錯失第一個好運氣
黃巢的第一個好運氣,還是拜唐天子所賜。
唐僖宗,實在是太拉跨了,連逃命都拉跨!
十二月五日,唐僖宗帶着500名神策軍逃出長安。
無論是唐僖宗,還是跟隨他的神策軍,平日都養尊處優慣了,逃跑都跑不快,首日逃到咸陽就停了下來。
九日,他們抵達了駱谷婿水驛;十八日,到達興元。
按照這個速度計算,逃跑第一天只跑了40里,以後平均下來每天只跑了50里,而這個過程中,跟隨在唐僖宗身邊的神策軍不但人數少,而且戰鬥力也極差。
黃巢起義軍是以流動作戰起家的,就是大軍行動都遠不只這個速度呀!
如果黃巢派出一支騎兵急行軍追趕,幾乎可以毫無懸念地把唐僖宗一行人一網打盡。
毫無疑問,就是解決了唐僖宗,大唐王朝也會另立新帝,不至於沒有就此滅亡。
但是,唐僖宗並沒有立繼承人,如果唐僖宗被解決,各軍閥很難同時擁立同一個天子,大唐王朝的統治中心就會不復存在。
如此,黃巢起義軍後來的形勢,就會好得多!
然而,黃巢只是忙於建立新政權,甚至沒有派出小股部隊去追擊,錯失良機!
形勢變化的開始:致命的戰略失誤
打進長安後,黃巢曾經的優勢,如今變成了劣勢。
黃巢起義期間,一直在流動作戰。
在求生存時期,這些是自然之事,可以理解。
但是,一來,在完全有條件建立根據地的情況下,黃巢一直沒有這個思想。
比如:黃巢在打下洛陽後,也一直只以長安為念,沒有對洛陽經營起來!
二來,在打下長安後,黃巢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去解決這個問題,但他同樣沒有去做!
畢竟,他從廣州一路殺過來,沿途摧毀了許多唐朝的統治力量!
此時,黃巢完全有機會分兵去擴大佔領區,從而改善物資問題!
但是,打下長安後,黃巢也沒有分兵攻取長安周圍各州縣,按兵不動。
如此,黃巢的控制區域,只有長安附近的狹小區域。
要知道,唐朝時,關中地區的糧食本就不足,主要依賴江淮漕運供應。黃巢起義軍幾十萬人聚集在這裡,自然糧食供應及各類物資會更加困難!
因此,搞錢,也就成了黃巢起義軍最當務之急的任務!
而因為要“搞錢”,黃巢很快就丟掉了兩個不容有失的東西。
敗壞形勢1:大肆擄掠,丟失人心
沒有人比黃巢更明白百姓支持的重要性。
黃巢自己就是造反起起家的,自然曉得爭取百姓支持的重要性。
過去無論是轉戰期間的政策,還是“唐王起兵本為百姓”的承諾,都表明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老百姓支持的意義。
但是,為了“搞錢”,黃巢很快又佔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
“唐王起兵本為百姓”的餘音尚在,起義軍就開始亂來了。
一開始,他們只是殺害唐宗室;不久,開始驅逐有錢人,農民軍將領住到大戶人家的屋子裡,擄掠人家的妻妾;隨後,他們開始把一般百姓捆綁起來鞭打,索要財務,稱只為“淘物”。
如此,前幾天還在夾道歡迎他們的百姓,開始思念大唐,仇視黃巢了!
敗壞形勢2:與藩鎮關係破裂
起義軍入長安之初,許多藩鎮都歸附於他們了。
畢竟,對藩鎮來說,維護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天子姓李還是姓黃,很多時候並不重要。
關鍵:是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應該說,黃巢非常清楚藩鎮的實力,以及爭取藩鎮的重要性。黃巢之所以能順利殺入長安,就因為他對各道藩鎮“吾將入東都,即至京邑,自欲問罪,無預眾人”的表態,也就是承諾只跟姓李的皇帝算賬,不與藩鎮為敵。
但是,為了搞錢,他又不得不與藩鎮爭奪利益了!
很快,河中王重榮、河陽諸葛爽等人,就因為他不斷索取物資,勃然大怒,復歸大唐,再次與黃巢為敵了!
而藩鎮的態度,從來就是“從眾”的,一旦有一批藩鎮表態支持大唐,就能滾雪球地有更多藩鎮與黃巢為敵!
不久,重新集結起來的藩鎮軍,對長安形成了包圍圈。
外面是龐大的藩鎮軍,裡面是已經仇視自己的百姓,黃巢在長安的日子,本該到頭了。
但是···黃巢仍然能繼續得到幸運的照顧!
被敗壞的好運氣2:長安失而復得,但黃巢再次敗壞好運氣!
不久,在藩鎮的反攻下,黃巢軍連敗。
這個時候,黃巢軍徹底放飛,變成了殘暴之師。
比如,尚讓被唐軍擊敗後,發現有人在長安尚書省大門題詩嘲諷,勃然大怒,殺了3000餘人!
結果是:形勢更加糟糕了!
不久,唐軍進攻長安,王處存一支5000人的部隊進攻時,黃巢以為唐軍大隊來攻,倉皇逃走。
而城內百姓,爭相迎接唐軍,甚至以瓦礫攻擊黃巢起義軍!
只是:黃巢的運氣,實在太好了!
攻入長安的唐軍,想要貪功,不向上彙報,同時,他們又大肆掠奪百姓···
結果,黃巢發現唐軍兵力少,迅速發起反擊。
而長安城內的唐軍掠奪很多,背着重重的掠奪物資,難以作戰,迅速大敗!
長安,遂被黃巢重新奪取了!
然而,黃巢再次敗壞了這一好運氣!
黃巢收復長安後,痛恨百姓幫助唐軍,再次大肆屠殺,據說殺了8、9萬人之多!
既然如此,黃巢再有好機會,也到底是沒有資格把握了!
被敗壞的好運氣3:四川起義、李克用之亂,以及朱溫的異軍突起
此後,黃巢起義軍與唐軍再次陷入了激戰!
在881年下半年到882年上半年,黃巢起義軍與唐軍連番激戰,勝多負少!
到882年十月時,大唐王朝仍然十分吃力,正如王重榮所說“臣賊則負國,討賊則力不足,奈何”!此時的形勢,對黃巢依然比較有利。
之所以如此,在於黃巢起義軍又遇到了三個好運氣。
首先,是大唐又出亂子了。
882年二月和三月,黃巢接連得到重大利好!
第一,882年二月,大唐王朝請來的沙陀李克用,攻掠蔚州,又與唐軍幹起來了!
如此,沙陀軍不但沒有進來討伐黃巢,反而還要使大唐分兵討伐!
第二,是此時大唐朝廷所在的四川,又發生了大規模起義!
882年三月,四川千能揭竿而起,攻城略地,迅速發展!
如此,四川不但無法再從天府之國調集更多人力物力來對付關中,還要從前線調兵回來鎮壓起義!
如此,大唐王朝一時力不能支!
而另一方面,黃巢手下的朱溫,迅速崛起,挑起大梁了!
朱溫參加起義已經很久了,但此前,雖然表現出色,但並沒有表現出得當一面的統帥才能。
而在這段時間,朱溫卻異軍突起,成為了黃巢軍的支柱人物!
這個階段起義軍的勝利,或是朱溫與孟楷合作取得的,或是朱溫與尚讓合作取得的,總之,朱溫此時已經成為黃巢起義軍的支柱級人物了!
如此,在882年上半年,形勢對黃巢起義軍再次有利了!
但是,黃巢再次敗掉了自己的運氣!
逼反朱溫
882年上半年,本是黃巢改善局面的的最好機會。
然而,黃巢起義軍卻再次犯下低級錯誤!
我們前面說到:朱溫此時的表現極為出色。
然而,朱溫所在的同州,是起義軍在渭水北岸的唯一據點,是進攻的橋頭堡,但同時承受的壓力也最大!
此前,朱溫與尚讓配合,多次擊敗王重榮,完全有擊敗王重榮,徹底打開局面的機會。
但是,朱溫兵力畢竟少,需要後方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完成!
因此,朱溫屢屢向黃巢求救,希望黃巢增兵!
但是,或許是因為朱溫表現太突出,引起了孟楷的嫉妒,總之,孟楷從中阻撓,使朱溫的請求無法傳達到黃巢那裡去!
這種情況下,朱溫實在忍受不了,遂於882年九月,殺掉黃巢派來的監軍,投靠了大唐!
如此,黃巢的支柱,變成了大唐的“全忠”!
至此,黃巢的好運氣,用完了!
退出長安
支柱朱溫叛變了!
而幾乎與此同時,四川起義也被鎮壓了,李克用也與大唐朝廷和好了!
882年十一月,李克用、朱溫等人,一起來攻打黃巢了!
尤其李克用的沙陀軍,這是黃巢軍的剋星!起義軍根本就打不過!
經過梁田陂之戰,黃巢起義軍被沙陀軍大敗,損失精銳數萬之眾,元氣大傷,在關中已經無法立足了!
不久,黃巢起義軍又在華州大敗,丟掉了華州。
如此,起義軍在觀眾除長安外,再沒有大的據點了!而且,經華州、潼關東撤的道路也被切斷了!
無奈之下,黃巢只好主動撤出了長安。
值得一提的是:撤退時,黃巢一路撒錢在地上,讓官軍爭相去搶,起義軍才得以順利撤走。
這種小聰明還是有的,但是···
撤到中原後,黃巢仍然有兵力十五萬之眾,但是···形勢丟了,好運氣用完了,後面的事情,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之初,形勢大好,運氣也爆棚。
但是,一支起義的隊伍,大肆掠奪人民;一個深知藩鎮實力的領袖,輕率丟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的理念;一個新生的政權,早早就嫉賢妒能···
這樣的隊伍,這樣的領袖,這樣的政權,終究是要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