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江西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二輯(1983年9月),作者邵天柱,原標題《曹浩森的生平》
正文
曹浩森是江西都昌縣人。一八八四年生於波(鄱)陽湖濱之都昌周溪牌樓曹村。
祖父曹常相,務農兼漁業,家境清寒,生三子,曹浩森父曹光潤(曹靜山)居末。光潤父兄刻苦讓他讀書至中舉。曾任余干知縣一任,任滿後即回周溪鎮閑居。
曹浩森幼受家教,仰慕仕途,懷着將來揚名顯親的念頭,入私塾就讀就很用功。廢科舉興學堂後,於一九〇四年進入都昌高等小學堂。舊學制高等小學修業四年,入學年余他就畢業了,於一九O五年補縣學附生。
一九〇六年,曹浩森赴省城南昌,考入江西陸軍小學堂。校長由江西藩台兼,教育長劉浩如。武寧李烈鈞,當時任江西新軍五十四標一營管帶,兼該校軍事教練。在陸小,曹浩森第一次與李烈鈞相識,並建立了師生之誼。與曹浩森的同期同學有李尚庸、張豈庸、徐雄士等。在同學中,曹浩森的年歲居長,個頭高大,為隊中排頭兵,且其舊學功底好,成績優良,頗受李烈鈞等器重。
一九〇九年六月,曹浩森以最優等成績,由陸軍小學畢業,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同年十二月,選送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一九一一年畢業,正值辛亥革命爆發,曹浩森在日本聞訊,即返國從李烈鈞在江西投入革命,先後任江西都督府軍務部軍事科員、軍務部副官、江西護衛軍第三營督隊官等職。一九一二年十月,為求深造,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
一九一三年三月,宋教仁被刺後,李烈鈞主張武力討袁。四月上旬,通電反對袁世凱向五國銀行締結善後大借款。六月九日被袁撤職,遂潛赴上海,與孫中山共商討袁。是月中旬,李回江西具體
組織起兵討袁事。曹浩森獲訊後,即輟學趕回江西參加討袁,編入討袁軍左翼軍司令林虎部,任一團團副,軍駐德安。七月十二日,湖口起義開始行動,林虎部按計劃於拂曉在沙河(起義前該部已進至沙河,距北軍僅九里)發動攻擊。初,士氣旺盛,兼以地形熟悉,連戰皆捷。迄至七月二十一日,袁世凱下“討伐令”後,北軍數路向九江進擊,加之起義軍六團李定魁叛變,遂轉勝為敗。前線失利後,曹浩森隨同林虎率部隊經由德安、永修、奉新、修水、萍鄉撤退,開入湖南長沙將軍城,彈藥及一切裝備交給湖南都督譚延闓。
譚送銀元十萬元,作解散部隊之用,曹浩森即同林虎乘日本軍艦倉慌東渡。不久,李烈鈞亦兵敗去湖南,由譚代定日輪去漢口轉赴日本。二次革命至此天折。
曹浩森亡命日本後,入陸軍第十四團工兵大隊充士學候補生。一九一四年七月,北洋軍閥政府追究曹曾參加二次革命,給以退學處分,日本政府串通一氣,令曹中途輟學。曹遂轉赴南洋,遊歷新加坡、馬來西亞檳榔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等地,曾任棉蘭《蘇門答臘報》華文總編輯。一九一五年,充火山華僑敦本小學校長。
是年十二月,袁世凱竊國稱帝,改中華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準備於次年元旦即位,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激熱反對。同月二十五日,蔡鍔等在雲南發難,反對帝制。消息傳至國外,曹浩森即隨李烈鈞等由印尼潛回雲南,組織護國第二軍,被任命為護國第二軍總司令部參謀廳第二課長。一九一六年六月,升任李烈鈞所率之滇軍第二軍(即護國第二軍)三十一團團長,奉命驅逐龍濟光,佔領廣州。六月六日,袁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中憂懼自斃。不久,曹浩森之三十一團編隸滇軍第三師,駐兵南雄。一九一七年四月,辭職回籍省親,時離家已五年余。十月歸隊,被安排至廣東警備軍總司令部任參謀。一九一八年六月,調充滇粵桂聯軍總司令部參謀。一九一九年四月,升任總司令部副官。同月,由廣東護法軍政府參謀本部選送日本陸軍大學深造。到日本後,又因北洋軍閥政府勾結日本阻撓,未准予人校,於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回國。在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身邊理事。一九二一年五月,代表大元帥孫中山赴貴州鎮遠巡視,任參謀本部特派參謀、贊襄滇黔援桂軍第三路、第四路軍務兼接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由貴州隨軍入廣西柳州。十月;得日本政府電,准予入該國陸軍大學,於同年十一月再次東渡,在陸大攻讀至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畢業。
由日歸國時,孫中山正在北京治病,遂於一九二五年二月由上海趕赴北京。三月十二日,孫中山逝世,曹浩森便留治喪處參與治喪事務。
一九二五年五月,由李烈鈞推薦,曹浩森去馮玉詳部任西北邊防督辦公署參謀處長,同年12月,升任參謀長時。帝國主義勾結軍閥,正處心積慮,企圖撲滅中國革命。於是,攻擊馮玉詳的國民軍“赤化”的輿論甚囂塵上。馮玉祥不了解帝國主義及國內反動派的本質,也不了解何謂“赤化”,惟恐赤化罪名難當,惴惴不安。是年夏,蘇聯顧問團看到各帝國主義有指使各派軍閥共同進攻國民軍之勢,謂“有守乃能有攻”,建議馮選擇重要地帶,預先構築防禦工事,經馮同意,選定南口,構築了相當堅固的陣地。一九二六年三月,馮剛去蘇聯遊歷,各帝國主義策動的討赤聯盟軍便向國民軍五路進攻。四月,國民軍被迫撤出北平等地,向南口集結。討赤聯盟軍又四面向南口圍攻。賴工事堅固,曹浩森等率國民軍幾方作戰,雖大挫敵軍精銳,但自身有生力量亦傷亡過半,餉械俱缺,又眼看將與陝、甘斷絕聯絡,乃於八月十五日下令總退卻,向西突圍。南口失守,曹浩森隨軍退入甘肅、寧夏。
當國民軍在南口激戰之際,廣東的國民革命軍於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出師北伐。南口大戰鉗制了北洋軍閥的兵力,配合了北伐。九月,馮玉祥自蘇聯歸國,途中遇部屬,談及南口西撤,部隊潰散,遂以言詞激勵,決心重振軍威。九月六日馮抵五原,與于右任、鄧寶珊等共同組織國民軍聯軍,當即發表宣言,次日舉行誓師典禮。
建立了以馮為司令的聯軍總司令部。十二月,升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五原誓師,在中國大西北舉起了武裝討逆的旗幟,對剛開始的北伐戰爭,作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一九二七年三月,曹浩森隨軍由甘肅平涼入陝西西安,爾後轉戰河南、山東、河北。四月底,武漢國民政府將馮部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不久,曹浩森繼石敬亭、劉驥後,任該集團軍總參謀長。隨着北伐勝利,工農運動的迅猛發展,激起了國民黨右派的仇視。馮出於“共同北伐”以減輕自己軍事負擔的心理,被蔣介石的“清黨”反共,以完成“繼續北伐”的謊言所誘,出面撮合蔣汪合流。在所謂“清黨”之後的“繼續北伐”中,馮確實發展了自己的實力,成為蔣、閻、馮、李四大軍事集團中最強的一支。因而引起了蔣介石的嫉視,企圖肢解馮部。
曹浩森在馮軍集團中,是屬於極少數不是馮的舊班底的高級將領之一,蔣便對他特別進行拉攏,委以重任。先後於一九二八年五月,委曹特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七月,曹剛升任第二集團軍訓練總監不久,蔣又於九月委曹為江西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目的為了將曹自馮軍集團中拉出,但此次因曹念及與馮玉祥的舊情,未從蔣命就職。
與此同時,蔣對馮亦極力引誘。一九二八年七月,蔣同李宗仁到達鄭州,借口北伐成功,要馮倡導各集團軍總司令,都到南京供職,並由馮首先帶頭入寧。馮一時為蔣所蒙,欣然於八月一日到南京,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並自行呈請取消開封政治分會。
不久,曹浩森亦於十一月受命,赴寧任軍政部陸軍署署長。
馮赴寧後,便察覺蔣之陰謀,遂於一九二九年二月五日以到後方養病為名,匆匆離開了南京。曹浩森亦隨馮棄職出走。五月十九日,馮玉祥在華陰召集本部將領,商議反蔣。由於馮部韓復榘等叛變,計劃失敗。五月二十五日,蔣介石以南京政府名義明令討馮,馮遂命曹浩森偕同鄧哲熙去太原會見閻錫山,約其共同倒蔣。閻閃爍其詞,約馮面談,虛言將與馮一道出國遊歷,待機再行倒蔣。馮受騙,在曹浩森等陪同下,於六月至太原會閻。馮等到了太原,使閻得以挾馮及馮軍集團以自重,身價大增。蔣介石立即派閻為山西宣撫使兼辦軍事善後事宜,並親到北平,邀閻前往面談,賄以二千萬元,備加拉攏。閻自見蔣後,既不談出洋,也不談反蔣,甚至避不見馮,將馮等軟禁於建安村中。曹浩森見勢不妙,驅車出走,去寧會蔣。
曹浩森到南京時,尚憂心忡忡。蔣介石聽說曹浩森到,立即召見,不僅未加責備,反而百般安撫,囑其仍回軍政部供原職,使曹受寵若驚,感激涕零。自此,他脫離馮軍集團,一頭栽進蔣介石的懷抱。一九三〇年五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後,曹浩森便竭力替蔣出面調停,在客觀上起了瓦解馮軍集團的作用,使馮玉祥所統率的各部分崩離析。馮玉祥兵敗後,憤然棄軍移居汾陽峪道河。其舊部孫連仲,投山東省主席韓復矩,企圖重新建立根基於膠東,並假韓之名去電蔣介石請求批准。而其時蔣對韓復榘亦有疑忌,接韓電後,疑忌益深,於是再次施用陰謀手段,設法將孫部調虎離山。曹浩森有心邀功於蔣,得此良機,遂為蔣出謀劃策,以“剿共”為號召,拉孫連仲部至江西參與圍攻紅軍的戰爭,以達到一箭雙鵰之目的。此策得蔣讚許後,曹又自告奮勇,親臨濟寧,搖唇鼓舌,說服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改編,繼而分批邀請孫部到南京受蔣傳見,給予甚厚贈與。孫部原於馮玉祥統領時甚為艱苦,得小惠而忘大義,於是奉蔣命,開赴江西圍攻蘇區和紅軍。曹浩森此舉,背信棄義,引起馮對他的很大不滿。曹浩森自從投靠蔣介石後,唯蔣命是從,因而極得蔣寵。一九三一年一月,曹浩森升任軍政部常務次長兼陸軍署署長。同年六月中旬,他陪同蔣介石到江西,組織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大規模“圍剿”。初,蔣打算任他為行營附設的“剿匪”區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曹堅辭不受,擁蔣自任委員長,意在以示“自謙”。但對蔣要他以贛人身份作反共號召,則心領神會,不遺餘力。他身兼總司令部黨政委員會委員及政務設計委員會主任數職,一到江西,便四齣演說,大肆鼓吹反共。因反共賣力,一九三二年三月,曹浩森被任命兼任軍事委員會陸軍事務處長,尚未就職,六月又隨蔣介石人鄂,被委兼豫鄂皖三省總司令部參謀長,協助何應欽致力“剿共”。一九三四年升任軍政部代理部務兼代軍事委員會第二廳主任。曹浩森深感蔣介石知遇之恩,當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以後,還於一九三五年四月出面編印所謂《江西剿匪史料》,撰寫前言,惡毒誹謗、詛咒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和根據地,對蔣則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一九三六年,曹浩森當選國民黨四全大會代表,調升軍政部政務次長。一九三八年又當選國民黨五全大會代表。一九三九年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一九四O年當選國民大會軍為代表。
一九四一年,蔣介石調熊式輝當軍事代表團團長,出使美國,熊卸江西省主席任時,堅持所謂“贛人治贛”的荒謬主張。曹浩森與熊式輝既是同鄉(熊為安義人,與曹同為舊南康府治人),又是同學(熊與曹自陸小至陸大多年同學),一向臭氣相投。如熊將去任時,曾組織一夥反共政客、幫閑文人為自己編寫《贛政十年》一書以樹碑立傳,曹為表其對熊反共手腕的仰慕之心,亦賦詩以賀,稱熊“宣勤十載,治具畢張,桑梓之福,邦國之光”云云,為熊式輝在江西的十年反動統治塗脂抹粉。熊因此極力推薦曹接任其職。於是,曹浩森自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六年,在江西充任省政府主席五年余。
曹浩森在國民黨政界雖任要職多年,但都是作幕僚長,養成了奉命唯謹的習慣。加之他恪守儒家教條,素以所謂“廉潔”自勵,名為軍人,而道學氣味十足,幾近於迂。為了自鳴“清白”,堅持不用親屬,他有兄弟、姐妹各三人,親友眾多,而同鄉親友甚至親弟前來祈求差事,亦概不允。因此,始終未形成自己的集團。他自重慶來贛就省主席職,身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數職,原省府舊班上下慌亂,深恐一朝天子一朝臣,派出專員率領車隊,前去湘贛邊界的界化隴車站迎駕時,曹僅帶隨員兩人,行李數件,車隊車輛全部放空而回,一時傳為“官場佳話”。至泰和(抗戰時江西省政府所在地)後,曹又於就職的第一個周會上鄭重空布:“漢有肖規曹隨之說,我曹某主贛,保證熊規曹隨”云云。
在“熊規曹隨”的口號下,曹浩森充當江西省主席後,的確是按照熊式輝的老一套,亦步亦趨,他表面上道貌岸然,甚至扮出一副“廉使”、“清官”模樣欺世盜名,實則與熊式輝一樣,重用特務,收買中共叛徒和變節分子,大肆推行特務統治,千方百計破壞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並利用泰和、上饒等集中營,殘酷鎮壓和迫害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在其統治江西的五年期間,中國共產黨江西地下組織遭到巨大破壞。
一九四六年,曹浩森卸任去南京,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其間,還到江西視察過一次。一九四八年九月,攜妾李甘稚自南昌去台。一九五二年二月五日,在台灣結束了他反共的一生。
資料來源:
《江西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二輯(198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