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史”學習教育
百年黨史篇


前
言
“五史”指的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五史”的主線。本期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為時間軸,記錄了建黨百年來的光輝歲月。
11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17日 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託張聞天起草《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取消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會後不久,在向雲南扎西地區轉進途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後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12 “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9日 由於日本加緊侵略華北,中國共產黨領導北平學生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並迅速波及全國,形成抗日救國的新高潮。
13 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17日-25日 中央政治局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擴大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會後,毛澤東作報告,系統闡述這一方針。
14 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戰爆發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當地中國駐軍奮起抵抗。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盧溝橋事變標誌着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也標誌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即全國抗戰的開始。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在世界東方開闢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15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 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日軍的進攻(百團大戰)。先後有105個團約20餘萬人參加。到1940年12月初,敵後軍民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餘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萬餘人。
-END-
免責聲明
遵循微信公眾平台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推送文章及圖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部分文章及圖片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及出處的,僅標明轉載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者註明原作者及出處。謝謝!
來源:共產黨員網
初審:爽爽
終審:越越
如果喜歡,請點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