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毛主席不凡人生的人們,對於李銀橋這個名字自然有着很深的印象。
李銀橋因為對黨的事業以及對毛主席的忠誠而受到了毛主席本人的喜愛,李銀橋這個名字,在歷史中也緊緊和毛主席綁定在一起。
後來,毛主席得知李銀橋過得不好,大怒:是我看着長大的,什麼樣我知道。
在毛主席身邊的那些年
1947年8月18日,中央縱隊的參謀長葉子龍和副參謀長汪東興找到了還在部隊中的李銀橋,那會,李銀橋才20歲。
等李銀橋趕到後,葉子龍也沒有拐彎抹角,反倒直接說道:“要將你的工作變動一下,調你到主席身邊當衛士。”
汪東興也在一旁說:“這是組織上對於你的信任,是我們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的。”
李銀橋也猜到二位首長為何會找到自己,在此前的2月,他就奉命被調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給周副主席當了半年的衛士。
由於李銀橋比較實誠,也闡明了自己的壓力,毛主席也就讓李銀橋在身邊“借用”個半年看看。
就這樣,李銀橋來到了毛主席的身邊,也見證了很多共和國的歷史。
隨着李銀橋在毛主席身邊的時間越來越長,毛主席也更加關心起了李銀橋的生活,李銀橋和韓桂馨的婚事,就是由毛主席一手撮合的。
當時,18歲的韓桂馨負責毛主席女兒讀書識字,毛主席無意中聽說了韓桂馨是河北安平縣人,就馬上叫來了李銀橋,對他說:“銀橋,是你的老鄉嘛,這叫緣分,你們握個手嘛。”
接着,毛主席又向韓桂馨介紹了李銀橋,隨後的日子裡,兩人才漸漸有了交流。
到了西柏坡的時候,毛主席趁着散步的機會問李銀橋:“你跟小韓談得怎麼樣了?”
聽到這個問題,李銀橋也不好意思開口,只是咧着嘴傻笑,毛主席一半“批評”一半鼓勵地說:“不要封建嘛,你們談我是贊成的,不要靠媒人,當我的衛士要自力更生。”
就這樣,1948年12月10日李銀橋和韓桂馨寫下了結婚報告,不到兩天的時間,各級領導都作了批示,清一色都是“同意”。
由於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兩個人的婚禮也一切從簡,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
毛主席還始終惦記着兩位年輕人的事情,在進了北京後,有一天他喊來了李銀橋,對他說:“過去受到條件的限制,現在好一些了,你們選一個日子,把婚禮儀式給補辦一下。”
這麼多年的時間裡,李銀橋一直在毛主席的身邊,對於毛主席的生活狀況了如指掌,很多事情,都在李銀橋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銀橋也曾給大家講述過沙家店戰役結束後的一些事情。
沙家店戰役以全殲國民黨整編第三十六師6000多人結束,從根本上扭轉了西北的戰爭局勢。
那會,毛主席對一旁的李銀橋交代,希望對方能弄到一碗肥的紅燒肉。
李銀橋聽後立即回答:“打了這麼大的勝仗,吃碗紅燒肉還不應該?我馬上去搞!”
他也知道,在戰役期間毛主席已經三天兩夜沒有休息了,不過毛主席在聽完李銀橋的話後搖了搖頭說:“不是那個意思,我這段時間用腦子太多了,你給我吃點肥肉對我腦子有好處。”
廚師高經文也趕緊燒了一碗紅燒肉,肉很快來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毛主席用鼻子聞了聞,讚歎道:“啊,好香!”
很快,那一碗肉就全部被吃完了,毛主席剛剛放下手中的碗筷,竟發現李銀橋還站在旁邊看着,也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對李銀橋說:“是有點饞了,打勝仗了,我的要求不高吧?”
李銀橋當時鼻子一酸,眼淚也差點掉了下來,沙家店戰役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而毛主席僅僅只想要一碗紅燒肉。
愣了一下後,李銀橋也趕忙回答道:“不高,不高,主席的要求太低了。”
毛主席低聲說:“不低了,戰士們衝鋒陷陣也沒吃上紅燒肉。”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李銀橋才知道毛主席喜歡吃紅燒肉,之後,每次有什麼大戰的時候,李銀橋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想着給毛主席搞一碗香噴噴的紅燒肉回來。
可有的時候,李銀橋的肉拿的就“不合時宜”,特別是在艱苦歲月。
有一次,賀龍從河東給毛主席弄來一塊臘肉,可毛主席卻讓李銀橋馬上撤走,他說:“你們想讓我吃得好一點,可我怎麼吃得下?”
那塊臘肉後來就一直沒有人再動,一直到1948年新年前夕被用來款待陳毅司令員了。
李銀橋一直都希望毛主席能吃得好一些,不過毛主席卻對他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吃世界,而是為了去改造世界。”
這句話也讓李銀橋記憶猶新,一直未曾敢忘卻。
雖說李銀橋是來給毛主席當衛士的,不過總在毛主席的身邊,李銀橋也能學習到很多,這都對他有着極大的幫助。
對待“吃”這件事上,毛主席的很多做法總會給李銀橋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因為這是毛主席生活態度的一個反應。
1958年,毛主席先後去了湖北、安徽等地視察,並於9月19日傍晚離開合肥前往蕪湖。
這次,是毛主席唯一一次乘坐敞篷車視察工作,街道兩旁有大批市民圍觀,車走了半個多小時才抵達了火車站,毛主席在車上頻頻向大家揮手致意,那種場景也十分壯觀。
在濛濛細雨中,毛主席抵達了蕪湖,並在鐵山賓館下榻。
晚餐很快就準備好了,服務員特地請毛主席去一個精心布置的小餐廳當中用餐,毛主席反問道:“那其他同志去哪裡吃飯?”
服務員也如實回答:“去大廳裡面吃。”
結果,過了一會毛主席竟然出現在了大廳當中,眾人直接愣住了,大家都沒有思想準備,毛主席也隨便找了一張桌子就坐下了。
賓館領導壓根沒有事先準備,當時餐廳里準備的還是象牙筷子,張治中覺得象牙筷比較好用,可李銀橋卻趕緊暗示廚師長,讓他換成毛竹筷子。
筷子的事情剛解決好,結果勺子又出問題了。
毛主席剛準備盛飯的時候,發現飯桶裡面沒有飯勺,旁邊的人都慌亂起來了,也都一下沒反應過來該怎麼做。
不過毛主席從容不迫,從旁邊找了一把湯勺,笑着對大家說:“這個不也能盛飯嗎?”
主席的幽默也引起了大家的一片笑聲,餐廳也在李銀橋的要求下,只做了四菜一湯,李銀橋還專門去詢問了有沒有辣椒,廚師長也將自己腌制自用的辣椒拿了出來,還向毛主席介紹說:“這是我們本地的辣椒,叫燈籠椒。”
吃早餐也是如此,那會正是螃蟹上市的季節,於是廚師為毛主席準備了好多好吃的,不知道是否合毛主席口味,也就去詢問了李銀橋。
李銀橋搖了搖頭,對廚師長說:“給他弄一碗油炒飯就行了,再弄點辣椒。”
廚師長還是“善做主張”,在炒飯的時候給毛主席打了兩枚雞蛋,變成了“蛋炒飯”。
也正是因為李銀橋了解毛主席對生活的嚴格要求,所以在很多次外出的時候都是他“把關”,才沒有讓毛主席生氣。
當然,這些也深刻影響到了李銀橋在生活中的作風。
一年,北京下了第一場雪,毛主席喜歡雪,也是喜歡雪帶來的那種“公正無私”感覺。
毛主席在小道中走着走着,突然問李銀橋:“銀橋,你貪污了沒有?”
李銀橋有點吃驚,不明白毛主席為何會突然問出這個問題,於是很坦誠地回答道:“沒有!”
毛主席緩緩說:“那就好,你來的時候就像是這些雪,以後也要保持,反腐蝕,不要叫糖衣炮彈給打中了。”
幾個月之後,李銀橋才知道了原因:1952年4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公布執行。
當初,毛主席和李銀橋定下了“半年之約”,這時間一晃就是15年。
李銀橋始終都自願留下來,還將一切都處理得很好,幹活幹得勤勤懇懇,從衛士、副衛士長一路做到了衛士長。
“雪花”終究離去
毛主席很多事情被記錄和流傳下來也都是因為李銀橋,他也曾對李銀橋說:“看來,我的事情瞞天瞞地也瞞不住你!”
李銀橋也是在毛主席身邊一起生活、相處時間最長、最為貼近的工作人員,他也是毛主席那15年的見證者。
毛主席和李銀橋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像是親情,因此,若是李銀橋做了什麼錯事,毛主席便會像嚴父一般責備李銀橋。.
1959年,毛主席前去上海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李銀橋得知毛主席飯後要去幹部俱樂部看《小刀會》演出,於是便先在汽車旁等候。
結果,毛主席出現後並沒有上車,反而突然指着李銀橋大喊:“李銀橋,你是幹什麼的?”
在毛主席上車後,還是不看李銀橋,嘴裡也沒有說話。
演出結束後,李銀橋看毛主席的脾氣稍微緩和了,也就問毛主席:“主席,今天出什麼事情惹你生氣了?”
毛主席嘟着嘴,看了毛主席一眼:“還說呢,把我的嘴都燙壞了。”
原來,這一天毛主席下午醒來後,見李銀橋不在旁邊,便讓另一名衛士去端一杯茶來。
以往李銀橋在的時候都會先試一下水溫,毛主席都習慣了,所以便將茶水直接喝了一大口,燙得不輕。
李銀橋還回憶道:“主席有的時候發脾氣,就像孩子賭氣一樣,是很有意思的,在他身邊15年,他只對我發過一次脾氣,也是充滿了賭氣的味道。”
在毛主席身邊的那些日子,也是李銀橋人生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日子,他在毛主席身邊工作和學習多年,也積累起了寶貴的經驗,似乎,他後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有其他人生道路可以選擇。
不過,到了1962年,李銀橋也要被調走了,同時要離開的,還有葉子龍、高智和王敬先等人。
結合當時艱難的歷史背景,由於中央提倡精簡機關人員,毛主席便從精簡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開始做起。
這次,李銀橋在見到毛主席之前已經和汪東興先談過了,顯然,李銀橋沒有做好任何的準備,只能服從命令。
值班的衛士找到了李銀橋,說主席喊他過去。
毛主席和李銀橋在這次見面的時候,兩人最初誰都沒有說話,過了一會,毛主席嗓子有些沙啞地說:“聽說你要求去石家莊?”
李銀橋告訴毛主席:“要去天津。”
簡簡單單幾個字,可李銀橋說的時候眼淚也下來了,他實在捨不得離開。
毛主席說:“你在我身邊工作,幫了我的忙,你是一個好同志,一直兢兢業業,使我的工作很順利,省了不少心。”
說著說著,毛主席的眼眶也紅了。
對於李銀橋來說,毛主席就是看着他一步步走來的,他的工作、婚姻、未來都是毛主席幫忙操心的。
十幾年的時間早已讓李銀橋養成了一種習慣,一旦離開,他的心裡自然會空了一大塊。
毛主席也安慰他說:“我也得為了你的前途着想……下去多鍛煉鍛煉,工業、農業、公安這幾種事情都可以干一干,多取得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下去後要夾着尾巴做人,要搞好團結。”
說著說著,毛主席的眼淚再度滑落,還從抽屜里拿出了800元,這是他為李銀橋準備的安家費。
此外,毛主席還特意為李銀橋手書了《長征》,還一再叮囑:“你們要經常來北京看看我,我到外地的時候路過天津,我就去看看你們。”
在李銀橋去了天津之後,毛主席經常流露出思念的情緒,當時也有人請示毛主席看看是否要將李銀橋調回,不過毛主席始終都沒有點頭。
另一邊的李銀橋也牢牢記着毛主席的囑託,始終夾着尾巴做人,原本職務不高的李銀橋,現在地位也不高了。
毛主席和他情同父子,也並沒有給他安排一個“實權”職務,就這樣,李銀橋去了天津市公安局當了一個副處長。
後來,毛主席外出視察的時候聽聞了這一情況,也表達過不滿,他對李銀橋說:“不要老是待在公安部門,要多去了解一下地方的經濟情況。”
因此,李銀橋又很快被任命為一家工廠的黨委副書記。
李銀橋始終沒有朝着“大領導”的目標奮鬥,不過他對得起毛主席的關愛,無論在哪裡工作,都保持着兩袖清風。
毛主席也始終關注着李銀橋的動態,等待着李銀橋有機會能來北京探望他。
有一年李銀橋夫婦進京的時候,毛主席還給了他們1000元錢,這是因為毛主席事先已經知道了李銀橋的家鄉遭遇了洪災。
他對李銀橋說:“這是我的稿費,你們的家鄉被水淹了,受了不小的損失,多少要幫你們解決一些問題,以後你們每年都要回家一趟去了解下邊的情況,然後給我寫彙報材料。”
此後的多年時間裡,李銀橋也一直照做了,還附上照片,通過楊尚昆的渠道轉交給毛主席。
毛主席也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外出視察要是路過天津,也總會關心一下李銀橋的情況。
1969年,毛主席在天津停下了車,在聽完解學恭的彙報後,就提出了要見見李銀橋。
那會,李銀橋卻過得不好,毛主席聽完之後,馬上說道:“銀橋是一位好同志,他跟了我這麼多年,我是了解的,他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沒有別的問題!”
離開北京那十幾年裡,李銀橋經常去探望毛主席,他們之間的情誼還是像當年一樣。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銀橋是從廣播當中聽聞這個噩耗的,他們全家痛哭失聲,當天晚上,李銀橋就出發趕赴北京,在瞻仰毛主席遺容的時候,李銀橋再度淚流滿面。
此後,每年9月9日和12月26日,李銀橋都會帶着妻子韓桂馨去毛主席紀念堂,看望這位“親人”。
李銀橋在晚年的日子裡,向世人講述了很多關於毛主席鮮為人知的事情,進一步擴充了歷史資料。
2002年,他還和妻子合著了一本《在毛主席身邊的十五年》,這本書也瞬間紅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在他身患重病的日子裡,他也一直銘記着毛主席的教誨,只住普通病房,堅決不願意搞特殊。
2008年,李銀橋因肺部感染而入院,家人前去探望的時候,李銀橋還伸出了手拉住侄子,說:“咱們去看毛主席吧。”
李銀橋的兒子說:“父親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就是陪伴主席走南闖北當衛士長的時候,父親在生活中也是我們的榜樣,即便患病多年,依舊堅持鍛煉身體,保持了一個很好的起居習慣。”
2009年9月,李銀橋因病逝世,追悼會也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現場,也出現了李敏和毛新宇的身影。
參考
“紅色伉儷”漫憶在領袖身邊的時光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安平人李銀橋與毛澤東形影不離的15年 安平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