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2022年09月29日09:00:41 歷史 1562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在《明史·諸王傳》中,史官是這樣描述朱宸濠軍力強盛的:“帶甲八萬,革車六千。”帶甲八萬尚可理解,可是戰車這一早在戰場上卸任主角的軍事器械,為何又在史書中成為衡量軍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呢?

一、由盛至衰的戰爭兵器

早在夏代戰場上就出現了戰車的身影。在甘之戰前,夏後氏在誓詞中講:“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這裡講的就是戰車上的車右、車左和御手。西周時期,戰車被大規模運用於戰場,周人滅商時就動用了戎車三百乘。從張家坡、虢國墓等地車馬坑中出土的文物來看,西周時期的戰車已升級為四馬挽駕,能為衝鋒提供更強的威力,車廂也進行了擴容,方便甲士在車上持長桿武器作戰。

得益於戰車的性能和諸國所在地多為平原,戰車在春秋時期走向巔峰。在各大主要戰役中戰車都擔任主力。長勺之戰中,齊、魯雙方共六百乘戰車一起廝殺。城濮之戰里,晉國用戰車七百乘大敗楚國。戰車數量在那個時代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成為大國的標誌,正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主。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騎兵作為戰場上的新興力量似乎開始一點點侵蝕戰車的地位。同時戰國時期隨着各國國力的增強,戰爭模式也發生了轉變,裝備着鐵質兵器的廉價軍團步兵,完全可以憑藉地形和手中能射六百步之外的強弩對戰車造成有效殺傷。因此步兵越來越受各國青睞。面對時代的更迭,戰車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在秦代單獨的戰車兵團已經很難看到了。從兵馬俑一號坑裡的秦軍方陣中我們可以發現,裡面只有戰車四十餘乘,但是手持矛、戟的步兵俑卻多達五千餘件,由此可以得知在秦代步兵軍團中戰車只是作為輔助兵種存在。而二號坑的混成方陣由車、騎、弩、步四陣組成,它們一同構成了“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則多其弩”協同作戰的目的。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兵馬俑中出土的戰車


漢武帝時由於對匈奴作戰的需要,騎兵和步兵成為漢人戰爭中的主要兵種。八次遠征匈奴中有六次全部使用騎兵,剩餘兩次是騎步混合作戰。戰車在戰場上只是用來迅速抵禦騎兵和運輸人員與物資的工具。此後各個朝代的主流戰場中很難再看到戰車被大規模使用。

二、戰車在明代的復興

到了明代,中國北方可謂是“邊無寧歲”,蒙古、女真等少數民族騎兵輕則劫掠邊民,重則重兵叩關。在前期明軍尚能與其打得有來有回。但到中後期,馬政衰敗,河套等產馬區不僅丟失,而且其他馬場也“莊田日增,草場日削”,產出的戰馬只騎乘數十里就“固己頓憊”。沒有足夠馬匹裝備騎兵的明軍,在面對入侵時,往往剛集結好軍隊,對方就已完成目標從容退去,從而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

戰場形式的變化推動戰爭武器的革新。面對戰事的不利,文武大臣中開始出現讓戰車重返戰場的聲音。他們認為戰車一則可以為營壁,二則可以代甲胄。北方薊、昌地勢險阻,用戰車合理布陣可以有效阻擋住騎兵的衝擊。為適應不同戰場,明代人設計了多種大小不同、人員不同的戰車,主要分為進攻和防禦兩類。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武備志》中的戰車


最早的防禦戰車是戶科給事中李侃在土木堡之變後所創。他將民用騾車固定好木板後蒙上牛皮或者馬皮,每車配備刀盾手五人和若干火銃。雖然車身笨重但是防禦力頗為可觀。正統年間,明代人從歷史中西晉馬隆平涼州用的偏廂車的事迹里吸取經驗,並開始改進仿製,造成後成為歷代車營的標配。改良版的偏廂車高七尺五寸,車廂圍上薄板並留好射擊圓孔。每車配備十人,六人負責近戰,其餘四人負責銅炮和火銃。如此大的容量使偏廂車可以做到“勢有可乘,則開壁出戰,勢或未便,則堅壁固守”。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影視劇中作戰的明軍


進攻型的戰車多以輕巧為主。弘治十五年,總制陝西軍務尚書秦紘發明了全勝車,全車重量只有二石,碰到崎嶇地形三四個人就能把車搬起來。全勝車是人力車,四名銃手推車,兩名銃手在車上射擊。之所以配備如此多的銃手,為的是打亂敵人陣型,“使賊馬驚擾自相蹂踐”,為其他部隊的進攻創造有利時機。秦紘在鎮守西北邊關的三年中大規模使用全勝車,最終保得四鎮晏然。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明軍使用火器


三、明代戰車在戰場上的表現

先秦時期的戰車作戰講究陣型,無論是進攻的方型車陣,還是用來防守的圓陣,每輛戰車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明代的戰車在運用上更注重根據戰場形勢的動態進行靈活變化。在軍營防備不足時,戰車就可以為軍隊提供屏障。于謙布防北京城時,就用戰車搭配鹿角來抵禦敵騎。在一些邊關區域,地形崎嶇難以修築堡壘,將戰車練成排就可以起到臨時城牆的作用。成化時,宣大總督餘子俊為打擊阿羅出、毛里孩等部,用500輛長一丈二尺的戰車硬生生圍成了一座小城,車陣外還挖了一丈深的壕溝,陣內可容納士兵15000多人。在實戰中,戰車上的士兵會使用長桿武器進行阻擋,這讓敵騎很難縱馬越過戰車。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戰車並非只守不攻,在野外作戰依然能發揮威力。嘉靖十五年,蒙古人派6000多騎兵入侵寧夏。寧夏總兵王效在偵察到敵軍行軍路線後,提前在險要之地設下埋伏,等到敵軍毫無防備時,突然出動戰車衝擊敵陣將其截為兩段,蒙古軍隊頃刻間四處潰散。萬曆二十六年,明軍入朝鮮與日軍作戰。遠征軍中就有神機營神樞營的戰車400餘輛。同年十月初二,西路總兵劉挺在戰爭中以戰車為前鋒,利用其衝擊力撞毀日軍營地的木柵欄,憑此方法攻下日軍基地60多個,殺傷無數,取得大捷。

戰車消失千年以後,改良重返明代戰場,真的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嗎? - 天天要聞

文史君說

清人認為明人的戰車只不過是“空言小智”,根本就“未嘗以戰”。明軍戰車之所以沒發揮出太大威力,不能怪其本身。一方面,戰車作戰需要各兵種間極高的配合度,但明代後期將領多長於作戰,短於韜略,因此精通車戰的並不多。薩爾滸之戰中將領杜松中計只以騎兵迎敵,忽略了車營槍炮的重要性最終兵敗身亡。另一方面,想發揮出戰車威力還要有優良火器的保障。明代後期火器缺額嚴重,質量也不過關,製造出來的佛郎機的母銃和子銃的接口常有縫隙,使得在發射時火藥燃燒產生的氣流會泄漏不少,因此彈丸很難造成有效殺傷。在這種情況下製造再精良的戰車也只能成為敵人的移動補給箱。

參考文獻

楊英傑:《論車戰的興衰》,《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83年第5期。

陳剛俊:《論明代的戰車與車營》,江西師範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天上白玉京)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