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四川省會成都是典型的強省會城市。成都歷史輝煌,地理位置重要,經濟發達。
2021年,成都GDP為19916億元,在四川省內第一城的地位無可撼動。那麼,四川第二城是哪個呢?一般認為是綿陽。從GDP角度看,綿陽在2021年為3350億,雖沒法和成都比,但在省內排第二。綿陽是全國有名的工業基地之一,有中國科技城,電子信息、能源化工、裝備製造都有着雄厚的基礎。
成都歷史悠久,綿陽也是一樣。咱們看《三國演義》,劉皇叔入川,沒少提到的涪城,就是綿陽。
涪城即涪縣,在兩漢時為廣漢郡轄區,蜀漢改隸梓潼郡。
行政區劃屢有更易,但不易的是涪城在蜀中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古代的四川,核心城市是成都,背靠川西平原,東有龍泉山為屏障,江河匯流之地,古為天府之國。涪城位於成都以北的沱江平原北口,前有涪水和白馬關,北有龍門山脈,東有梓潼水和西漢水至重慶合川江成嘉陵江。
涪城所處的位置,換句話說,把成都比喻成一個地窖,涪縣就是地窖口。歷代定都於成都者,莫不以涪縣為門戶。東漢初年,名將臧宮破公孫蜀軍於涪城,然後進入沱河平原,與吳漢部會師於成都。臧宮拿下涪城,等於堵住地窖里的公孫述,一舉擒之。
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劉璋為防禦漢中張魯南侵,請同宗的荊州牧劉備入川防禦張魯。
劉璋給劉備安排的工作地點是葭萌(廣元主城區西南的三江匯合之處),但劉備入川的第一站卻是涪城。入川路線是西進三峽,走水路至重慶,再進嘉陵江至重慶合川,轉經涪水至涪城)。劉備總要見上劉璋一面,在成都見面似乎不太合適,畢竟劉備不是劉璋的下屬。涪城介於成都與漢中之間,又瀕臨涪江,距離成都近,劉備溯江也方便。
看整個四川盆地的地形,成都重要卻藏在川西高原和龍泉山之間,俯看整個盆地不具備廣闊的視野。涪陽在龍泉山以北,往南、東兩個方面是沒有太多視線阻隔的,有居高臨下的優勢。
劉備入川是來奪劉璋飯碗的,他當然不會為劉璋拚命,葭萌關不過是個臨時落腳點。
謀士龐統給劉備出上中下三策,上計是直取成都,這與劉備樹立的仁義形象不符,劉備不會同意。中計是說荊州有急要回師,賺取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一舉殺之,然後攻成都。至於下計退回荊州,劉備幹嘛來的?說了也白說。
白水關在廣元市朝天區的西漢水東岸,已在益州和漢中的邊界。楊高二人是劉璋心腹,對劉備戒心非常重。白水關在葭萌關以北,等於是懸在劉備頭上的一把刀。所以,劉備拿下楊高後,背後無憂,可以全力對付劉璋。劉備吞併白水兵後,立刻南下,佔領了涪城要塞。
劉備未必能一戰拿下成都,但控制涪城,就佔據了蜀中的主動權。荊州發兵運糧支援劉備,最便捷的通道還是劉備入川的這條線,涪城又是成都門戶,顯然是最合適的攻蜀指揮中心。劉備控制涪縣,就等於和荊州諸葛亮之間架了一座高橋,在戰略上把荊州和自己連在了一起。劉備雖然用了三年時間才定蜀,還折了龐統,但如果不是提早控制涪城,他在蜀中作戰更為艱難。
蔣琬接替諸葛亮的位置後,曾在延熙四年(公元241年),向後主請示讓自己離開漢中,改駐涪城。蔣琬的理由是涪城水陸交通使得,無論是東向或西向有警,屯於涪城都可以就近支援。鄧艾偷渡陰平關進入廣闊的四川盆地,就在涪城打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等於鍾會主力來到涪城後,蜀漢的滅亡已不可挽回,蜀帥姜維只好投降。二百多年後的南北朝梁初,北魏趁南朝內部混亂,控制了漢中。魏軍從劍閣殺到涪城,對成都形成巨大威脅。魏將邢巒說:“只要拿下涪城,成都失其屏障,蜀中東部皆我為所有。而梁軍可溯江救涪,所以控制涪城,可增加梁軍救援成都的難度。”
隋文帝登基之初,將原來的潼州改稱綿州。唐高祖李淵登基後,把表哥隋煬帝楊廣的折騰又往回改,金山郡複名綿州。唐宋元明清五朝一千三百多年,綿州的名字沒有變動。但在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原隸屬成都的綿州升為直隸州,和成都平級。
民國建立後,綿州不復存在,而“綿陽縣”作為綿州的繼承,出現在地圖上。1985年,綿陽撤區建市,面積約有2.02萬平方公里,轄涪城、遊仙、安州三區,三台、鹽亭、梓潼、北川、平武五縣,代管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