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2022年09月27日07:26:12 歷史 1946

2014年8月3日,“漢奸”的後代發生了一件遷墳事件。縱觀中華幾千年文化,遷墳隊醫一個家族而言是頭頂的大事,遷墳更是要遵循着“落葉歸根”的原則。據了解,此“漢奸”的墳已經在老家,並且計劃遷到烈士陵園這個莊嚴而又神聖的地方的中去,一名烈士,為何曾經會被稱為是“大漢奸”?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猶如雲泥之別,又怎麼會混為一談呢?

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說完會讓你恍然大悟。請跟隨一筐歷史來看“漢奸”背後的故事。

與家走散,霸氣回歸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黃標,1895年7月出生於湖北沔陽老溝農家,家庭清貧。他本是家中的第五個兒子,因小時候連年饑荒,父母便將老二過繼給了親戚,黃標就成了老四。他跟隨母親一起乞討要飯,可見生活是多麼的拮据,但就在他的11歲那年,在外逃荒時與母親不慎走失,他的人生走上了一個轉折點。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與母親走散,年少的他頓感孤獨無助,躺在地上就哇哇大哭起來,幸得一位道長經過善良的收留了他,給他吃穿,教他武藝,黃標從小天資聰穎,學什麼都很快就能學會,再有黃標從不偷懶,在道觀四年之後長大成人,還是抵擋不住內心深處對家人的思念,他走上了尋找家人的道路。

倒也是命運弄人,母親因自己過失弄丟孩子而倍感自責和思念,哭瞎了雙眼,返家的黃標見到這一幕,在心底默默發誓,一定要好好孝順母親。他的發誓,也體現在了行動上,生活中細心照顧母親的衣食住行,為母親洗衣做飯,漸漸地,便成為了街坊鄰居口口誇讚的大孝子。不僅如此,在閑暇時間,他還會重拾武藝,經過時間的磨練和自身的努力,他也早已不是當初懦弱的黃標了,武藝精湛,更認識很多武俠之士。由於稅賦愈發沉重,他就帶領這些習武之人發動了抗議運動,聲勢極為震撼,可外部阻力實在太大,便以失敗告終。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槍下留人,病死獄中

所有的人都認為黃標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但還是會有這樣的一天。在1951年的5月18日,幾名脖子上掛着“惡霸、漢奸”牌子的犯人,被端着真槍實彈的解放軍戰士押解過來,送上了刑場。他們幾個人的表情大相徑庭,大部分都是滿眼恐懼或是空洞,唯有一人——黃標,眼神如此的堅定,反而還會抬頭看望四處,好似在留戀些什麼。不過一會,幾名犯人被綁在了斷頭台上,都知道在這裡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空氣也變得異常寧靜,就在槍聲即將降臨之時,“停止行刑,槍下留人!”的聲音由遠及近,一輛吉普車忽然衝進會場,就連這些犯人也是一頭霧水。只見這名身着軍裝的工作人員遞給了他們一份文件,幾人低語了幾句之後,他們就將這名犯人帶走了。雖逃過死刑,卻依舊難逃牢獄之災,後來他被改判了10年刑罰,病死獄中。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黃標究竟做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呢?我們接下來繼續往下看。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1938年,武漢失守,洪湖淪陷。因黃標先前的人脈和劫富濟貧的行為,讓他有了聲望,當地的人都十分敬佩和尊重黃標。就在這段時間,黃標組織人民上街遊行,得到了重視,喚醒了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保衛國家的行列當中來。

因為聲勢浩大,日軍以及中央軍都覺得黃標這個人很了不起,都想讓他成為己方的人。正巧當時,中共天漢地委請探討決定,有必要讓一批同志打入到敵人心臟。黃標名望大,又有茶樓為依託可提供情報,正是絕佳人選。同時,就在沔陽淪陷後,鬼子開始招降納叛,當時洪湖有個清末秀才叫雷筱圃,日本人來了後他就給鬼子當漢奸,成為了日偽沔南縣長。雷筱圃知道黃標不但有能力而且名氣大,就想拉黃標一起當漢奸。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在1940年的某天,扮做叫花子的劉正洪來到他的茶館進行偵查,正巧日軍派人來找黃標,讓他歸順日軍,還提出給他陞官加爵這一福利,黃標當場拒絕。劉正洪將這一事情報告給了李先念,於是李先念約和黃標見一面,想聽聽黃標的具體想法。第二天,李先念親自來到茶館找到黃標,倆人展開暢談,誰也不知道他們談的是什麼,只記得那天李先念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踏進的茶館,出來時太陽已經在天空的正中央了。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黃標沒有拒絕但也沒有答應,顯然還在考慮之中。在此之後,陸陸續續又有人來到這所茶樓,有一次,黃標認出了帶頭的人,正是幫助過他的和尚葛聘山,後面跟他同來的4人分別是中共天漢地委書記郭大椿、漢沔指揮部政委李藺田、敵工部長譚扶平、民運部長陳秀山。郭大椿跟黃標說: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民族抗戰,在戰爭中有正面淤血奮戰的;有側面迂迴側擊的;還有進鐵扇公主肚子里的辦法。黃標一聽,立馬明白了郭大椿所言,就跟郭大椿說:“黨交給我的工作,我可以將生死置之度外。但讓我當漢奸,我不能接受。”見黃標面露難色,李藺田插了一句:現在黃金沒黑鐵貴啊。


譚扶平順着李藺田的話勸導黃標:黑鐵是要生鏽的,黃金卻永遠發光。正是這句話,讓黃標打消了顧慮,堅定了他“白皮紅心”的信念。就這樣,黃標答應了雷筱圃的請求,成為了敵偽烽口區區長,縣保安大隊長以及自警團團長。對於抗戰而言,他真的時承受了太多太多,自黃標成為大漢奸頭子、欺壓同胞的消息卻很快傳回了老家,黃標的名字被族人們咬牙切齒,深感羞恥,其母親更是羞愧難當,與黃標拒絕母子關係之後,選擇輕生,妻兒過着令人唾棄的生活。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捨身犯險,助戰友脫困

黃標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憑藉出色的能力,日軍軍官對他十分重視,就在這一天,金崛刻意學着中國人的禮節,端起酒杯,帶着賓客一起慶祝黃標的榮任,稱讚他的治安有方,最後還不忘讓眾人為東亞共榮乾杯。黃標自然不敢怠慢,立刻端起酒杯,感謝金崛的提拔和賓客的捧場,最後也不忘舉杯讓眾人為中日親善乾杯。

兩個人正逢場作戲中,憲兵隊長突然帶領着一人來到他們面前,並稱這正是新四軍的人,金崛試探性的將此人交給了黃標,讓任由他處置。“帶上來”,只聽金崛一聲令下,一名新四軍人被押了上來,抬頭一看,此人正是新四軍游擊隊長余清,他怎麼被抓到了這裡?思量間,金崛湊過來對他說:“黃隊長,今天就要看你的表現了。”說完後,伴着刺耳的奸笑聲將一杯酒一飲而盡。黃標定了定神,突然也大笑起來:“為了不掃大家的興,先押下去,我親自提審。”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賓客散盡,黃標依然沒有睡意。“怎麼會是他?”“應該怎麼把他不動聲色的營救出來呢?”想着想着,天亮了,但就在這個時候,他想到了之前被押着的大漢奸,狸貓換太子,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槍殺新四軍余清的告示也早已遍布大街小巷,他早了幾個信得過的兄弟們,將他們兩人進行調換,就這樣,矇著粗布的漢奸被強殺,而余清早已趁機逃脫回到了組織上。黃標的這個卧底身份,除了新四軍的幾個高級長官之外,沒有人知道,他遭遇着人們以及家人的誤解和傷害,但好在憑藉著他裡應外合的卧底能力,為抗戰成功做出了一份巨大的貢獻。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黃標得以回到組織的懷抱,然而不久之後國軍便開始圍剿新五師,在戰爭的混亂格局中,黃標再一次和組織失聯,被當成漢奸捉住,就在被槍決的危急關頭,一位領導用需要黃標協助破案的理由,救下了他,但是卻難以改變黃標的命運,黃標被關在牢獄中10餘年,最後病死獄中。黃標的名聲還是沒有得到洗白,就這樣含冤而去。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真相大白,為時已晚

1980年,黃標的兒子黃忠漢也早已長大成人,在一份資料中看到了曾經給父親下達命令的指示,父親的真實身份這才得以重見天日,黃標的罪行才被抹去,然後被追封了烈士的稱號,他被安葬於烈士陵園。可這一切,如果這些證明早些被發現的話,我們就不會失去一個有勇有謀的革命英雄了。

生前因漢奸身份而入獄,死後卻入土烈士陵園,他憑什麼? - 天天要聞

黃標這一生是光榮而且偉大的,儘管他臨終前都被大家誤解唾罵,儘管沒能看到如今的繁榮景象,但他切切實實做的那些事情還是存在的,我們將會永遠銘記,永遠銘記黃標做的一切努力,銘記這樣的一位無私奉獻的英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覺羅名義上也是皇族,但從各方面待遇來看,頂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 天天要聞

覺羅名義上也是皇族,但從各方面待遇來看,頂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愛新覺羅氏家族按照血緣遠近分為宗室、覺羅,儘管名義上都屬於皇族,但是覺羅不管是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待遇,都遠不如宗室,比一般的旗人也高不到哪去。關於覺羅的文章御史寫的不多,藉此機會與諸位分享有關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政治待遇方面的差異清代的皇族別
曹操盜墓:從軍閥提款機到反盜墓祖師,狠人操作震碎三觀! - 天天要聞

曹操盜墓:從軍閥提款機到反盜墓祖師,狠人操作震碎三觀!

你以為曹操盜墓就是挖墳找錢?錯!這哥們兒是中國盜墓界的“產業鏈教父”——設盜墓辦公室、搞績效考核、玩薄葬疑冢,連現代資本家看了都直呼內行!今天咱們就扒開《三國演義》的遮羞布,還原一個真實的盜墓狂魔曹操,那些歷史課本不敢寫的騷操作,隨便一條都
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4月2日,重慶市渝中區大中小學“行走的思政課”暨“清明祭 紅岩魂”活動正式舉行。圍繞“紅岩精神”的重要發祥地——紅岩村、曾家岩、虎頭岩,讓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共上一堂“三岩思政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和發揚“紅岩精神”。 活動現場。重慶市渝中區教育委員會供圖 “同學們,你們知道‘紅岩精神’的內涵是什...
2025年還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一人,如今101歲,曾被蒼蠅救過一命 - 天天要聞

2025年還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一人,如今101歲,曾被蒼蠅救過一命

方以智站在南京城牆上,望着遠處戰火蔓延的天際線。這位曾經的明朝大臣此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剃髮為僧,隱姓埋名。康熙年間的文字獄風暴即將來臨,這位學貫中西的思想家選擇了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一選擇,讓他避過了殺身之禍,卻也幾乎讓後世遺忘
清明節的代掃墓人:有陵園工作者一天代掃十多座墓,有大學生趁假期嘗試兼職代掃 - 天天要聞

清明節的代掃墓人:有陵園工作者一天代掃十多座墓,有大學生趁假期嘗試兼職代掃

4月4日,清明節上午,在遼寧瀋陽一家陵園工作的蒲女士帶上水桶和鮮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年清明節都是她全年工作較為忙碌的時候,除了陵園日常的管理外,幫逝者家屬“代掃墓”也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今年清明節這一天,她就要代掃十多座墓。紅星新聞近日採訪發現,由於逝者家屬工作生活在異地等原因,近些年找人代掃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