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男女的尊卑總是區分的格外明顯,平常百姓家都是這樣,有着皇位需要繼承的皇家更是如此。
在皇家,以天子為尊,從龍椅,到龍袍,還有各式龍紋這都是最為尊貴的象徵,都是天子的獨享,連太子都不配擁有。
女子就更不用說了,自古以來可能也只有武則天有這個實力與特權,在世時曾穿過龍袍了。
可是在1972年,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主人是一個女子,且屍身保存完好,但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人竟然身龍袍,而且,在這墓中的陪葬品,皆是稀世珍寶,價值起碼上億。
要知道除天子之外的人身穿龍袍,那可是大逆不道,什麼人敢如此大膽,專家對此人進行了一番研究,最終得出結論,墓主人是康熙很寵愛的女兒。
而她的墓葬之所以敢如此豪華,並非她本就奢侈無度,而是因為這是康熙在世的時候親下的聖旨賞賜下來的,足見其受寵程度。
遠嫁蒙古的大清公主
康熙皇帝,作為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這一生,除政績耀眼之外,這子嗣也是真不少,光女兒就有20個。
可是在那個年代,由於醫療技術的發展並不完善,剛出生的小孩子,抵抗力又很弱,這大大的導致了幼兒夭折率的增高。
就算是康熙皇帝的孩子們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哪怕生養在宮中,受到的都是高級別的照顧,可還是有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夭折。
而康熙的前幾個兒女,命數就都不長,都還未待懂事,便離開了這個世界。這讓康熙對於子嗣十分期待。
終於,在康熙十二年,迎來了自己的第三個女兒榮憲公主。
榮憲公主的生母榮妃在生她之前,已經給康熙孕育了兩個兒子。大兒子不及三歲便夭折了,二兒子小小年紀就一直體弱多病,她期盼孩子的心可一點都不不比康熙少。
而榮憲公主的到來對於榮妃與康熙而言,便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雖然康熙後來陸陸續續有了很多個孩子,可是最初那個被抱有最多期盼的孩子依舊是備受寵愛的。
都說皇家的後宮滿是勾心鬥角,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時時刻刻生活在算計中。
可榮憲公主憑藉著康熙皇帝對她的寵愛,還有母妃榮妃的一直受寵,她的童年過的是無憂無慮,從未被後宮那些算計所侵染。
而榮憲公主又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她並沒有憑藉著父母的寵愛,恃寵而驕。反而是成長為了一個善良溫潤的女子。
但不管再怎麼受寵,身為皇家的女兒都避免不了需要為皇家做出一些犧牲。最為普遍的犧牲,便是婚姻。
榮憲公主在19歲的時候被康熙皇帝許配給了皇太極的曾外孫烏爾袞,要把她從繁華的京城嫁到遙遠的蒙古去。
烏爾袞所在的蒙古巴林部,那裡的生活環境自然,風俗水土,還有所享受到的生活條件與中原的紫禁城都有着天壤之別。
康熙當時哪怕心有不忍,但為了家國利益,只能作此決定。榮憲雖然心有不甘,但也能理解父皇的想法,既然無力反抗,也只能認命。
本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是好在烏爾袞人品正直且有擔當,對榮憲也很好,他沒有把榮憲當成是清朝派來聯姻的棋子,而是真正的把她當做自己的妻子。
身處高位身擔重任
榮憲公主的駙馬烏爾袞在烏林部那也是一個戰功赫赫,智勇雙全的大人物。
在巴林王鄂齊爾去世的時候,巴林部有不少人認為烏爾袞哪怕排行老二,但他依舊是最適合繼承巴林王位的人。
但鄂齊爾王爺並沒有留下遺召,按道理來講就應該是立嫡立長。如果烏爾袞上位難免會引起草原動蕩。
這件巴林部的大事還是在烏爾袞與榮憲的共同努力下,才幫助鄂齊爾長子納木德格坐上了王位,而且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還能照舊,並未有隔閡的相互扶持,這便很難得了。
經此一事之後,榮憲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隨着來到草原上時間久了,榮憲也適應了草原上的生活,愛上了草原上這份自由自在的感覺。
漸漸的,她成為了烏爾袞的一個賢內助,也能幫助烏爾袞處理一些事物,在烏爾袞在外帶兵作戰的時候,家裡的大事小情便都有榮憲執掌。
後來烏爾袞還是坐上了王位,可他繼承王位不久,便一直在外駐防,只能偶爾回到巴林部。榮憲與他相處的時間便越來越短,但他們二人的夫妻感情與默契卻是有增無減。
可是烏爾袞一直在外奔忙,少有經歷能再顧及對於巴林部的統治與管理,於是榮憲公主便主動承擔起了管理巴林部的職責。
成為一部的實際統治者,榮憲需要做到的是更加周全與嚴謹。她把大部分的心思都奉獻給了巴林部。
可是哪怕掌握着如此大的權利,榮憲公主卻並不快樂。
曾經被康熙庇護的那個小公主再也不復往日的安逸與自由,她被各種事務束縛,為了不辜負巴林部的民眾,終日里勞心勞力。
在她管轄下的巴林,治安經濟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巴林人民對她都充滿了感激。
把孝道留在京中,把生命留在巴林
她倍加思念曾經在京城裡的那段時光,想念父皇與母妃,但她只能靠書信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好在康熙還沒有忘了她,康熙先後四次,去往巴林看望榮憲,這樣的待遇是別的和親公主不曾享有的。
這讓榮憲十分感激,還在巴林為康熙建造了一處行宮,這也是我國北疆歷史上的唯一一處皇帝行宮了。
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出嫁將近二十年的榮憲終於有機會回到了京中。當時康熙身患重病,皇城內外一度十分緊張,作為曾經最受疼愛的公主榮憲自當回去看望。
此時的他已經離京這麼久,就算宮中再多的勾心鬥角也與她無關。當所有人都在關心誰會得到皇上最後的青睞懂得時候,只有榮憲,去看望康熙的心最為純粹。
自她抵京起,便一直照料在康熙身邊,伺候湯藥,逗康熙開心,給康熙講述她在蒙古時發生的各種故事,夜以繼日的整整月余。
正是因為有了榮憲公主的寬慰,讓康熙的心情好了許多,並沒有受到病魔的干擾,終於病癒了。
也是因為這一次的相處,讓康熙感受到了久違的真正的親情的溫暖。他病癒之後,便親封榮憲公主為固倫榮憲公主。
作為公主能以“固倫”為封號的都是皇家嫡女,可榮憲雖年歲咋所有的公主中最長,但實際上卻是三公主,這無疑是一種破格的提拔,可謂是無上的榮耀。
但享受完這樣的榮光之後,榮憲公主還是要回歸現實,回到內蒙去。只不過這次回去,她便再也沒能離開內蒙。
康熙五十五年,榮憲公主的駙馬在凱旋歸來的途中不幸逝世,這一次榮憲要承擔的整個家庭的重擔,他只能依靠自己,再沒有了那個可以期盼歸來的人了。
但掌管碩大的家族三十餘載,於她而言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家中最讓她頭疼的就是好她那不省心的兒子。
以前烏爾袞在的時候,兒子還能被震懾住。可是沒有了父親的威懾,兒子便快開始越發的無法無天了。
這也讓榮憲公主心力交瘁,再加上年齡大了,她的身體快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終於在駙馬離世的七年後,榮憲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在她過世之後,遺體被安葬在了巴林,這個她生活了將近40年的地方。
當年那個令母親操心不已的兒子,終於在母親過世之後,有了成長,還花費了一年半之久專門為母親榮憲公主建造了一座宏大的陵墓,把榮憲公主和烏爾袞合葬在了一處。
穿龍袍下葬的公主
固倫榮憲公主過世於1728年,而他的陵墓直到1972年才在內蒙被發現。
當時在內蒙赤峰,那裡有一個工地正在施工,當工人在向下挖掘的時候,地面突然塌陷。
起初以為只是普通塌陷,但是仔細一看,發現地下竟然是一個墓穴一樣的構造,工人知道這件事情非比尋常,立刻就上報給了有關部門。
隨即便有專家們立刻趕到赤峰,對這個陵墓進行挖掘,當陵墓全貌重見天日的時候,光是面積就遠超當時發現的許多陵墓。
在內蒙之前而發現過不少陵墓,大大小小,完整的,殘缺的,專家們也都是見過大場面的人,但這座陵墓還是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當時就有人指出,墓主人一定是皇家人,但是這碩大的陵墓中雖然沒有什麼精美的裝飾,沒有雕梁畫柱的精細,但看墓穴構造卻明顯是一個宮殿的樣式。
與這樣的外表截然相反的是這裡面並沒有價值連城的陪葬品,按照慣例來講,陪葬品的數量也代表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能有實力建築一個如此宏大的陵墓,怎會沒有陪葬品呢。
當所有人都疑惑不解時候,終於在墓穴中找到了一個幾十平米的密室,那裡正中心擺放着一口做工精緻的棺材。
開棺之後,見到棺材裡面全貌的時候,所有在場人員一瞬間都安靜了下來。棺材裡面躺着的是一個樣貌保存完好,宛如在世一般的女子。
與女子一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便是滿滿的耀眼的珠寶,一看邊都是世間罕見的珍寶,原來這個墓中最值錢的陪葬品竟都與墓主人同在。
但陪葬品再稀罕也沒有墓主人身上穿着的衣服令人驚嘆,居然是一件貨真價實的龍袍。
這龍袍就是最正統的明黃色,全部由金絲線織就而成,龍紋也是天子才配的五爪真龍,而不是四爪蟒,還是八條之多。
龍袍上面還點綴着珍珠,大大小小有十萬餘顆,還不是普通珍珠,全都是成色上好的天然海珠。
她的頭上還帶着黃金鳳冠,上面也點綴着珍珠,手上還帶着黃金首飾,搭配各樣寶石,連她的兩縷辮子上,也都纏繞着珠寶裝飾。
經估算,這棺槨之中,僅是這墓主人身上的裝扮,其價值就已經上億了,可見此人在當年,一定地位非凡。
而且這龍袍穿在女子身上,十分合體,一按就是專門為其定製的,放眼整個封建社會時期,就連曾經站上過皇位的武則天都未能着龍袍下葬,哪怕是晚清的掌權人慈禧,下葬時傳得也只不過是改良後的龍袍。
能穿着正統龍袍下葬的女子也就僅此一位了。大家對她的身份都越發的好奇了起來。
但是陵墓之中,能夠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只有一塊已經看不清文字的石碑,專家把它帶回經歷了好一番研究恢復,再加上史料的翻閱,終於確定了這個陵墓是屬於康熙的三公主。
公主身上的龍袍也是康熙在世時,親自下令為公主定製,並賞賜給她的,能穿着龍袍下葬也是康熙特旨允許的,畢竟正是因為有了榮憲公主在康熙生命之時服侍與病榻旁,才讓身處涼薄皇家的康熙享受到了久違的純粹的親情。
可以想到這麼一個孝順體貼的女兒,卻被自己嫁到那麼偏遠的地方,康熙怎能不心疼,但有意境無法改變現狀,只能在別處多加彌補於她。這才有了我們後人可看到的穿龍袍的公主。
而固倫榮憲公主從下葬到被發現,過去了二百四十年之久,但棺槨依舊保存完好,堪稱一個奇蹟。
有人說她是幸運的,才從盜墓賊之手幸免於難。
但有的人說,這就叫做好人有好報,當年那個彷彿可以為了巴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中原公主,在她走後,無數的巴林人民還記得她,冥冥之中也在守護她。
就像她的封號“固倫”也有着“天下”、“家國”的含義一樣,她這個人也真正如此,作為皇家的女兒,她的付出配得上她的身份。
雖然有人說,遠嫁和親的公主是封建社會命運對女性的不公,好像遠離故土就代表了不會幸福一樣,雖然有好多和親公主真的如此,但固倫榮憲公主偏偏就是個例外。
她這一生,是幸福的,少時能陪伴愛父母身邊,童年時光爛漫無憂,長大之後有丈夫寵愛,雖然聚少離多,但感情深厚。雙雙過世之後,還能葬在一起,想必她這一生應該是沒什麼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