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2025年03月31日20:14:19 歷史 1656

前言

特朗普一上台,就叫囂着“美國優先”,先是制裁中國,又制裁自己的盟友,他似乎可以“為所欲為”!

如今,特朗普的“新國師”米蘭,又給特朗普獻上妙計,還說要讓美國重拾昔日輝煌,這與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夢想不謀而合。

但仔細觀察後,我們就會發現,“米蘭理論”的背後,可能會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那麼,米蘭的“妙計”究竟是什麼?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新國師”妙計亮相

米蘭提出的計劃,核心思路非常簡單:大幅增加軍費開支,並通過加強軍火採購來刺激國內工業產能的復蘇。

這個思路聽起來確實有點意思,增加軍費開支,不僅能夠提升美國在全球軍事舞台上的霸主地位,鞏固其超級大國形象,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美國的疲軟製造業注入一劑強心針,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增長。

看起來,這簡直就是一個雙贏的完美策略,既能讓美國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又能讓美國本土的經濟煥發新生,簡直是“一箭雙鵰”啊。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但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米蘭的計劃聽起來雖然很吸引人,但要是真深入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其中的複雜性和潛在風險。

軍費開支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給經濟帶來一些刺激,但長期來看,這樣的投入真的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單純依賴軍費開支來拉動經濟增長,可能會面臨許多問題,甚至會讓國家陷入無法自拔的財政危機。

米蘭提到的通過刺激本土工業產能復蘇來振興經濟,這個目標看起來很美好,但要實現起來可不那麼容易,美國製造業的衰退,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光靠軍火採購來拉動,是否能夠根本改變這種局面,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如今的美國,早已不是過去那個依靠重工業打天下的國家,許多生產環節已經外包到了其他國家,國內的勞動力和技術都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即使增加軍費採購,也不代表能輕鬆地重新打造出一個強大的製造業體系。

至於創造就業機會的部分,雖然看起來非常誘人,彷彿一夜之間就能讓美國的失業率降低,但要知道,軍火產業並不是一個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的領域。

除非米蘭計劃中還包括了大規模的公共投資或其他產業的發展,否則靠軍火採購來增加就業,恐怕也只是一個理想化的設想。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而且,增加軍費開支,可能會導致其他領域的投資減少,甚至影響到民生領域的支出,最後形成一個“以軍養軍”的局面,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恐怕就成了空談。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歷史上的例子,那就是蘇聯,蘇聯在冷戰時期,大力投入軍事建設,推動了龐大的軍工業,但最終卻因過度依賴軍事支出而導致經濟危機,國力逐漸衰退,甚至走向了解體的結局。

雖然米蘭的計劃看似有遠見,能夠讓美國通過軍費刺激經濟復興,但如果只盯着軍事開支這一條路,恐怕美國也會走上蘇聯的老路,陷入同樣的困境。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觀察者 斯蒂芬·米蘭:作為特朗普“新國師”,有一個大膽計劃..

冷戰經驗

冷戰時期的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科技創新在全球舞台上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米蘭的“再工業化”計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按照當時的設想,通過效仿美國在冷戰時期通過軍備擴張推動工業的經驗,米蘭也希望能夠通過大規模的軍火採購、加強技術創新,來振興經濟和推動工業發展,然而,這個看似有着堅實理論基礎的計劃,如今在現實面前卻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美國在那個時候的確做了一些非常“聰明”的事,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政府對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大力資助,帶來了無數的科技創新,這些創新不僅服務于軍事,也逐步滲透到了民用領域,催生了像硅谷那樣的科技奇蹟。

回想當時,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國家能與美國在經濟和技術上抗衡,美國政府利用優勢,能夠自由調配全球資源,為本國工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甚至成了世界經濟的風向標。

可是,到今天,全球的經濟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再也無法用冷戰時期的眼光來看待今天的世界,過去,美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絕對優勢,已經被其他國家逐漸縮小甚至挑戰。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而且,美國如今的國內情況也與冷戰時期大相徑庭,那個時候,全民幾乎都支持軍備擴張,因為他們相信只有加強軍事力量,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尤其是在美蘇對抗的背景下,大家的思想幾乎是統一的,政府推動軍備擴張的政策也能得到廣泛支持。

可現在的美國,社會已經變得四分五裂,政治分歧越發嚴重,左派和右派之間的爭執不斷,雙方對軍費的使用方式、優先級,以及財政投入的方向意見迥異。

左派關注的是民生、社會福利、環保等,而右派則更傾向於支持軍事開支,結果就是,現在任何關於大規模軍費擴張的提案,都難以像冷戰時期那樣得到全民的支持,反而會引發一場輿論風暴。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再看經濟結構,美國從冷戰時期起就經歷了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型,如今,服務業在美國經濟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了70%,而製造業的比重則大幅下降,這種產業結構的轉變,使得美國的工業基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很多製造業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已經將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

結果,美國國內的製造業空心化問題變得愈加嚴重,想要通過增加軍費來刺激國內工業,顯然已經不再是一個行得通的方案,況且,軍火採購雖然能短期內拉動經濟,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工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想要恢復昔日的製造業輝煌,談何容易。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所以說,冷戰時期的成功經驗,未必適用於今天的美國,雖然米蘭的“再工業化”計劃在理論上可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放眼當下的全球經濟格局,這個計劃更多的是一種理想化的嘗試,背離了當前現實的要求。冷戰時期的美式發展模式,早已被歷史淘汰,今天的全球競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積重難返的軍工體系

美國的軍工體系,特別是它的軍工複合體”,日積月累,根深蒂固,成了讓人頭疼的長期頑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F-35戰鬥機這個項目,原本這個項目被寄予厚望,夢想着成為美國空軍的“超級戰鬥機”,可是現實卻狠狠地打了臉。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最初預計的單機成本已經是天文數字,但隨着時間推移,投入的資金愈發龐大,甚至預計總支出可能突破2萬億美元,換來的卻是一個問題多多、性能不盡如人意的戰鬥機。

F-35的機動性早就被專家們指出有問題,連最基本的“超音速巡航”都難以完成,這在五代機中簡直是笑話,而且,這架飛機的內置彈艙也有限,根本沒有辦法攜帶像未來重型導彈那樣的先進武器。

面對潛在敵人時,簡直有點力不從心,可問題不僅僅是在戰機性能上,更可怕的是管理上的混亂和腐敗,F-35項目中,配件丟失的現象可謂屢見不鮮,據說丟失的配件有上百萬件之多。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5年弄丟100萬個零件!報告披露美軍巨大隱患,難怪F-35事故沒完沒了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欄目官方賬號

最離譜的是,一顆原本價值不到一毛錢的螺絲,竟然被虛報成100美元的價格,簡直讓人無語,這些荒唐的虛假報價和腐敗行為,不僅讓五角大樓每年投進去的巨額資金打了水漂,也根本沒有起到提升工業和技術的效果,反而吞噬了本應用於技術創新和發展的人力物力。

除了F-35,美國的瀕海戰鬥艦”項目也是一出好戲,原本海軍希望這個艦種能夠在近海作戰中發揮關鍵作用,結果卻是研發周期拖得長得像個馬拉松,預算早就被吃得精光,而艦艇本身的性能和實際作戰效能也差得出奇。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那些計劃用來提升作戰能力的資金,竟然被用來填充各方的利益鏈條,浪費得讓人氣憤,統計數據顯示,瀕海戰鬥艦的實際成本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算,而其表現也讓人大失所望,尤其在一些實際的戰鬥場景下,簡直差強人意。

問題的根源,不僅僅在於項目本身,也在於美國軍工體系依賴外部供應鏈的問題。某些關鍵電子元件,美國竟然需要從中國進口,這讓人大吃一驚,這不僅暴露了美國在製造業上的短板,也讓人看到它對於外部供應鏈的過度依賴。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美國加大了軍火採購的力度,製造業的內在瓶頸也很難得到突破,如果國際局勢發生劇烈變化,供應鏈中斷,美國的軍工生產將會面臨巨大的困境,甚至會導致某些項目延遲或者停滯。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這不僅影響了美國軍工體系的自主性,也給國家安全帶來了隱患——畢竟,戰爭時沒有穩定可靠的供應鏈,軍工生產就像瘸腿的鴨子,走不遠。

更糟糕的是,進入21世紀後,美國軍工企業的創新能力明顯滑坡,變得越來越保守懶惰。曾經引領全球的美國,在軍事科技上已經逐漸被甩開,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長期的市場壟斷讓軍工企業不再緊迫,創新的壓力幾乎為零。

另一方面,隨着商業市場的繁榮,私人企業的技術創新更願意服務於賺錢的市場,而不是為軍工產業提供支持,創新人才流失,投入減少,美國軍工的創新能力,逐步陷入了低谷。

特朗普的新國師,給白宮獻上的妙計,可能讓美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 天天要聞

對比中國近年來在軍事領域的創新成果,美國的下滑顯得更加明顯,中國不僅推出了兩款顛覆性的六代機,還造出了055型大型驅逐艦,展現了在海軍裝備上的強大技術突破,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中國的軍事實力,也在全球軍事舞台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而美國軍工企業面對這樣的競爭,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提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軍事採購,很難激發出革命性的技術突破,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提升美國軍工產業的競爭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