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府,當時號稱南院、北院,南院住省府衙門,北院是原陝甘總督衙門的住處,地盤大房屋多有數百間,兩宮就住了北院。這兒雖然比不得北京紫禁城寬敞闊卓,卻也有老輩的皇家氣派。當年的大明宮何等宏偉壯闊?大於紫禁城的4.5倍哩,可是眼下的西太后生不逢時無福享受,早就毀於安史之亂。既然住進了“保險箱”,原來的窮奢極欲生活就要恢復起來。首先,御膳房要照北京原樣設置:葷局、素局、菜局、飯局、粥局、茶局、酪局、點心局等說不上名堂的“局”。太后每餐必備106、108道菜的御膳,是否包括這些類局呢?在下亦不知其詳,不敢妄斷,知道老佛爺的奢華“氣派”就是了。順便一提,來年度夏,慈禧忽然想起來要吃冰鎮酸梅湯。須知,關中夏天烈日炎炎,到哪裡找冰去啊?愁壞了御膳房的“房長”。還是權利的“魔力”又盡顯現,消息傳出,就有當地人來報:距長安城西南一百多里地的太白山,那裡也是長安八景之一,山中有一岩洞,洞中深邃陰涼,裡面有千年不化之冰,於是下令地方官每日派人運冰。想啊,那時候可沒有今天的汽車、火車呢。
再說上節提到過:關中豐收一年,吃飽三年。可是,御駕來此的上年,就開始鬧大旱,一連三年。眼下只見眾民大多面黃肌瘦,市井餓殍載道。慈禧的胞弟來到後僱傭了一位女僕說,她家有糧田兩傾,卻吃不上飯,來此受雇只求吃飽,不計工資。當下災情可見一斑。然而如此災年荒景,皇上、太后穩坐深宮防守嚴禁,耳不聞眼不見從不過問民生。王公大臣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每天只知道對慈禧投其所好謊報取寵。民命不保沒人管,貪贓牟利一個勝似一個。大內總管李蓮英拍奉近水謀利優先,賣爵鬻官必經其手。回京時他所得貢品竟超過慈禧之一半,用車兩千運載。
按照慈禧內族人記載所言,慈禧在西安經年,未計國亡無日,民不堪擾,一味敲骨吸髓,滿足一己之享受。來西安落定後,恢復大內排場,每日上朝之王公大臣漸增至近百,太監亦由京陸續遷來。朝廷一方面催促早日“議和”,一方面不顧各省天災頻仍兵禍連結,只求繼續偏安陝中,養尊處優。下令將江南之米,以半數折價繳納現銀,半數運到徐州上岸,再陸運到西安。一年期間,每天從早到晚,長安東郊大道車水馬龍,運糧車、運銀車絡繹不絕。
又說,慈禧好玩樂,百戲雜陳,亦不感煩膩。西安僅有一低級京戲班,自不合其口味。李蓮英物色陝西地方戲班,招入行宮演唱,連以碗碟打花點說書者亦蒙其光顧。有時或與各命婦作牧豬奴之戲以取樂,以金球、元寶作賭注,或寫字作畫消遣。
民不聊生無人問,王宮貴族自逍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