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安撫羌人,為何還要內遷?東漢政府:武德不行得用僱傭兵

2022年07月13日15:36:04 歷史 1853

拖死東漢政府的羌亂,很大原因就是內遷的羌人(其中大部分被稱為“東羌”)造反。既然不能安撫羌人,又為什麼要內遷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漢政府想利用羌人的武力,讓他們給帝國當兵,幫帝國守衛邊境。

兩漢政府使用外族武裝的傳統,可以追溯到西漢戰國時代,各國都是徵兵制,兵農合一、全民皆兵。秦漢大一統帝國建立後,戰爭的對象由各地諸侯變成了邊境異族,徵兵制就難以適應新的戰爭形態了。

為什麼要說徵兵制不適應新形勢呢?

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徵兵制難以適應戰場環境。新戰場由帝國腹地轉移到帝國邊緣,中原地區徵發的士兵難以應對複雜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家鄉青山綠水,邊地大漠黃沙,士兵不等打仗就先懼怕了幾分。

第二個原因,是戰術上難以適應。中原士兵平時種地為生,戰時以步兵為主,讓他們對抗強於騎射、來去如風的草原騎兵,軍事技能上處於絕對的劣勢。

另外,徵兵守衛邊境的期限是一年。帝國疆域廣闊,徵召的士兵從家鄉出發,有時要走幾個月才能到達邊境,然後剛適應了戰場環境,學會點軍事技能,又送回去種地了,換下一波新兵過來受罪、送死,這個過程本身就非常不科學。

第三個原因,是後勤補給困難。邊地經濟上非常落後,無法支持大規模戰爭,必須得從內地運輸物資。除了士兵用度外,因為路途遙遠,運輸中物資損耗數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根據大灣出土的漢簡記載,損耗數量高達百分之20%。如果再加上運輸中的勞動力成本,支持一場邊地戰爭的物資消耗絕對是天文數字。所以,如果能在邊疆就地解決補給問題,對國家財政的意義非常重大。

不能安撫羌人,為何還要內遷?東漢政府:武德不行得用僱傭兵 - 天天要聞

徵兵制的弊端,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就充分暴露了。當時幾個思維敏銳的大臣提出軍事改革,使用異族兵就是改革措施之一。異族兵熟悉戰場環境,懂軍事技術,能就地解決補給問題,基本可以避免徵兵制的三個弊端。

最早提出用異族兵的有兩個人,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大名鼎鼎,一個是賈誼,一個是晁錯

漢文帝時賈誼就提議,想辦法讓部分匈奴人成為漢朝臣民,分散他們的力量,設置若干屬國,安置在從隴西遼東的邊境上,讓他們幫漢朝抵禦月氏等其他異族。

賈誼樂觀地說,異族負責打仗,西漢帝國就能“民天下之兵”,讓百姓在內郡過安靜的日子,讀書種地,享受生活。

漢文帝時,賈誼這個想法是相當超前的。可到漢武帝以後,對待異族的策略基本上採納了賈誼的想法。比如渾邪王投降後,其部眾就被分為五個屬國,安置在邊境上幫西漢戍邊。

晁錯也提出的兩個方針,這兩個方針後來都被清朝人學去了,一個是“師夷長技”,一個是“以夷制夷”。

不能安撫羌人,為何還要內遷?東漢政府:武德不行得用僱傭兵 - 天天要聞

晁錯說,異族騎兵確實厲害,但可以向他們學習嘛,培養我們自己的騎兵。他提出把少量異族騎兵配屬到漢人騎兵中,共同組成漢朝的騎兵武裝,這樣既可以用蠻夷攻伐蠻夷,又給漢人騎兵提供了近距離學習的機會。

漢武帝時,晁錯的想法得到了部分實踐。漢武帝與匈奴作戰時,部隊中就有不少匈奴人,其中還有22人封侯。漢武帝改革中央軍制時,異族士兵也佔據了重要地位,北軍八校中的三校,包括長水、胡騎和越騎,都是外族士兵。

漢武帝之後,西漢也經常使用異族兵。這裡就不說太多了,我們把話題回到東漢上來。

西漢使用異族士兵的前提,是本身軍事實力非常強大,不管是用異族守衛邊境還是把他們編入中央軍序列,都只是作為一種補充力量。

可到了東漢時,情況就不同了。東漢的軍事時力要比西漢弱太多了,劉秀建國後,大量削減中央軍和郡國兵,廢除都尉官和都試製度,造成“王旅不振”和“民不習戰”的惡果,部隊打仗不行,民間也沒了尚武精神。

東漢自己軍事實力不行,但用異族兵的傳統卻還在。實際上,正因為自己打仗不行,才依賴異族兵;而越依賴異族兵,自己打仗越不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公元185年,邊章韓遂造反,朝廷緊急召開平叛會議。皇甫嵩主張徵召三千烏桓騎兵,北軍中侯鄒靖認為烏桓太弱,應該用鮮卑騎兵。大臣們反覆辯論,有人支持用烏桓,有人支持用鮮卑,但沒有一個人提出要多徵召一點漢族兵的。可見在朝廷大臣的心目中,漢人士兵打仗是不行的,異族士兵才是可堪重用的。

不能安撫羌人,為何還要內遷?東漢政府:武德不行得用僱傭兵 - 天天要聞

東漢使用異族武力的規模和次數都遠超西漢。東漢徵發異族兵的記載,史書上共出現80多次,烏桓作亂,用鮮卑打;鮮卑作亂,用匈奴打;北匈奴作亂,用南匈奴、烏桓、鮮卑一起打。根據學者考證,東漢時所使用的異族兵包括匈奴、鮮卑、烏桓、扶余、羌、武陵蠻交州蠻、白馬氐、昆明蠻等等,只要能用,才不管你是誰呢。

邊境守衛當然也離不開異族兵。南匈奴內附,東漢用他們守衛邊境;羌人內附,用來守衛邊境,烏桓內附,也用來守衛邊境。賈誼要是活在東漢,估計會特別開心,因為“民天下之兵”的政治理念,在東漢竟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實現。

當時有人誇耀東漢使用外族兵的政策,說“內不煩一夫之役,不開府庫之藏”、“不動中國,不煩戎士”,不用擾亂中原的百姓,也不用政府花錢,這辦法真是太棒了。

實際上這是一種溢美之詞,東漢政府還是要花錢的,不花錢誰給你賣命啊?大臣袁安記載說,當時東漢朝廷每年要給南匈奴一億錢,給西域諸國七千四百八十萬。還有材料記載說,青徐兩州每年要供應鮮卑兩億七千萬錢。

我們得承認,雖然開銷不菲,但相對於徵召郡國百姓當兵,確實節省了很多費用,理論上也提高了軍事效率。

所以,當時東漢帝國的軍事態勢是異族兵環繞在帝國周邊,而內郡人都遠離戰火、不操干戈,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一群狼圍繞着一群羊。當時人也是這麼看的,後來關東諸侯起兵,董卓想派兵討伐,大臣鄭泰勸諫說,關東兵是羔羊,羌胡兵乃虎狼,根本不會造成威脅。鄭泰的目的雖然是忽悠董卓,但說的也都是實話。

但關鍵的問題是,僱傭兵是沒有忠誠度可言的。如果這些異族叛變,中央政府該怎麼辦呢?尤其在漢人嚴重缺少軍事訓練的情況下。不要說漢人在人數上佔據優勢,倉促集合的一萬人,在戰鬥中可能都打不過訓練有素的幾百人。所以後人用四個字評價東漢的僱傭兵政策說,“養虎為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