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用磨製方式製作石器的歐洲最早農耕者,用大理石雕琢人像的遠古藝術家,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的運動員,希臘化時代重塑古希臘地緣格局的雄主帝王……這些,都是塑造歐洲文化基因的關鍵群體——希臘人。跨越六個時代的16組希臘人,匯聚成7月9日起於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大展。觀察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話語,能找到現代西方文明幾乎所有要素和特質。
此次展覽為希臘政府主導的全球文化項目,匯聚包括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雅典衛城博物館等希臘境內14家文博機構的珍貴考古成果,精選新石器時代至希臘化時代(約公元前6800年至前31年)的270件/套珍稀文物,跨越山海、跨越萬里。儘管十年來這一項目曾在美國、加拿大、韓國、中國等多地亮相,此次上海站卻又是頗為特別的,被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定義為“巡展項目的原創性表達”。“我們特別選取了‘人’這一視角,打開全景式古希臘歷史,生動詮釋古希臘文明。展品與此前巡展各站相同,敘事邏輯卻是重新加以梳理的。”
“希臘的歷史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好像熟悉,又似乎知道得不那麼多。於是我們想跳出傳統編年史敘事,以一個個、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個體,幫助觀眾理解。”此次展覽的策展人洪麗娜說。在展覽中,16組希臘人循着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荷馬時代、古風時代、古典時代、希臘化時代依次亮相,從不同的維度打開希臘史不同的面向。
他們之中,有些由歷史長河中的關鍵人物所引領。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和他的國民就是其一。約在公元前1600年,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邁錫尼人開始崛起。他們是《荷馬史詩》里阿伽門農率領的英勇戰士,也是大膽的商人和傑出的工程師。在邁錫尼人建造的宮殿里,國王在處理國家事務,祭司在主持宗教儀式,陶工、金匠和香水師在作坊中勞作,而書吏正使用歐洲最早的書寫系統——線性文字b,在泥板上記錄行政和稅收明細。展覽中,一件錘制而成的金面具格外吸睛。它描繪了一位帶有鬍鬚的男子,生動反映出逝者的面龐,被學界認為正是阿伽門農,因此被稱為“阿伽門農金面具”。此次展出的雖為複製品,但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由瑞士藝術家埃米爾•吉勒龍製作。
古希臘雅典執政官伯里克利則啟引觀眾看見雅典衛城,希臘歷史上最恢弘的建築篇章。公元前480年,波斯軍隊攻佔雅典,縱火焚燒衛城諸神廟。公元前448年,希臘聯軍擊潰波斯,最終伯里克利的主持下重建衛城。此次並置展出的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三種建築柱頭,均由希臘人創造。只見多立克柱式刻有連續的溝槽,愛奧尼克柱式有着精緻的雕刻,顯露出優雅高貴的氣質,科林斯柱式四個側面都有渦卷形裝飾紋樣,華麗又纖巧。它們各美其美,共同呈現出古希臘對世界建築的貢獻。柱廊是古希臘建築最主要的構成部分,不僅用於神廟立面,也同樣用於市政建築,如市場廊廳和議事會廳,成為西方古典建築的經典柱式。
展覽聚焦的希臘人之中,也有不少籍籍無名的普通人群體。例如,以勇猛著稱的斯巴達戰士,是古希臘軍事卓越的象徵。公元前5世紀初,波斯大舉入侵希臘,希臘城邦聯合起來捍衛獨立。公元前480年,三百名斯巴達戰士在國王列奧尼達的率領下鎮守溫泉關。儘管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斯巴達勇士的事迹卻被世代銘記與稱頌。展櫃里一字排開的十件箭簇與矛頭,恰來自當年的溫泉關戰場。古希臘軍隊採用的箭簇類型多樣,包括菱形、三棱形和凹槽形,充分展現古希臘軍隊在戰爭中面對新局勢時展現出的戰術調整和技術創新能力。
雅典公民亦成為引人矚目的一組“希臘人”。公元前479年擊敗波斯入侵者後,雅典成為希臘最有影響力的城邦。雅典人通過多次改革,逐步建立了民主制度,這是歷史上最早的民主政治實踐之一。展覽現場,2100多年前呈石碑狀的抽籤器佐證了雅典公民的如是探索。此物上方垂直排列着12個不同大小的插槽,插槽數量表明,抽籤器很可能被用來確定部落在一年中舉行主持議事會主席團的順序,也有可能是用來確定每個部落內的12名官員。
從屈臂女人像到卡馬雷西風格陶盤,從荷馬頭像到金花冠……此次展覽包含金器、青銅器、陶器、雕塑等多種品類,以考古實證的形式帶領觀眾感受古希臘文明的智慧與光芒,將成為炎炎夏日裡一站式“西方文明起源課”的首選地。館方期待觀眾在身處真跡環繞中提升審美品位,體悟人類對美、力量、智慧與理想社會的不懈追求,探索哲學、藝術、戲劇、體育的源頭,不出上海就能感受跨越時空的藝術魅力。
此次展覽由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聯合希臘共和國文化部、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共同呈現,將持續至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