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總
1955年,新中國舉辦了建國後的首次授勛儀式,其中元帥作為軍隊里最高等級的軍銜,其人選自然是備受矚目。
元帥的評選流程是極其嚴格的,需要先由中央書記提名,最終經過中央政治局審定確定。最終,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這十位將領被任命為十大開國元帥,他們都是共和國的中流砥柱。不過,十大元帥中,只有三位才是毛主席口中的“老總”,他們究竟都是誰呢?
首先就是紅軍的締造者之一——朱德元帥。朱德元帥是革命資歷最老的前輩,他出身於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加入了滇軍,成為了一名軍官。不過,朱德在滇軍期間看到了國民政府的黑暗統治,他認為,以國民黨的腐朽,根本不可能拯救積貧積弱的舊中國。
恰巧五四運動宣傳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到了朱德這裡,經過學習後,朱德成為了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他帶領部隊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
在起義軍遭受挫折時,朱德激勵部隊堅定革命信念,為紅軍保留了火種。從這個角度看,沒有朱德,就沒有後來的紅軍、八路軍乃至解放軍,因此他稱得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建國後,朱德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因此他被毛主席親切地稱為朱老總。
彭老總
其次就是被毛主席寫詩誇讚的彭德懷元帥。“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元帥的從軍經歷堪稱傳奇。18歲那年,在社會上飽受磨練的彭德懷決定加入湘軍,而剛剛從軍不久的彭德懷就已經立志成為將軍,經過努力,他考入了湖南講武堂深造。
在國民大革命北伐時,彭德懷就已經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秘密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當國民黨叛變大革命時,彭德懷登高而呼,一呼百應,迅速拉起了一支隊伍,成立了紅五軍團。隨後彭德懷帶着這支紅五軍團向井岡山開赴,與朱毛紅軍會師。隨後的長征中,彭德懷也為大部隊的順利轉移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日戰爭爆發後,彭德懷坐鎮太行山,於1940年發動了“百團大戰”,對華北日軍的囂張氣焰進行了沉重打擊,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勝利信心。而在解放戰爭時,彭德懷帶領一野直插西北邊境,以雷霆之勢解放了大西北的國土,為新中國的領土完整做出了突出貢獻。
而在建國後,彭德懷又再度臨危受命,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前往寒冷的朝鮮,與武器精良的美軍殊死血戰。最終,在彭德懷的出色指揮下,志願軍粉碎了美軍試圖把戰後擴散到中國境內的野心,讓高傲的美國人不得不低下頭,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為共和國立下了數不清的輝煌戰功,因此,毛主席對他尊稱為彭老總也是非常合理的。
賀老總
最後一位被主席稱作“老總”的便是賀龍元帥。提起賀龍,他最出名的事迹恐怕就是“兩把菜刀鬧革命”了。賀龍出身於湖南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飽受地主階級的壓迫,這為他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筆。
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賀龍於1914年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曾經三次入獄。但這並沒有嚇退意志堅定的賀龍。1916年,賀龍率21名青年手持菜刀奪占當地鹽局,拉起一支農民武裝,正式走上了領導革命的道路。
在國民大革命期間,賀龍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已經成長為一名高級軍官。但蔣介石撕毀革命成果,建立獨裁統治後,賀龍無視反動派的利益收買,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產黨的陣營,還參加了意義非凡的八一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後,賀龍創建了紅二軍團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成為了紅軍的創始人之一。
在紅軍長征的征程中,面對分裂勢力的挑撥,賀龍堅定革命信念,服從黨中央的決定。當時張國燾試圖拉攏賀龍站在自己的陣營,搞分裂主義,結果遭到了賀龍的嚴厲駁斥。賀龍堅定地認為,如果沒有黨中央的領導,革命事業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正是由於賀龍在革命年代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毛主席才會稱他為“紅軍二方面軍的一面旗幟”,稱呼他為“賀老總”。在建國後,賀龍不僅為軍隊建設提供了很大助力,還成為了中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讓中國的體育水平在短期內趕上了世界頂尖水平。可見,賀龍元帥對於共和國的意義是無可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