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2022年07月02日17:52:07 歷史 1855


許仙和白素貞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倆人情投意合,恩愛無比。但半路卻殺出一個老和尚:法海

法海認為人妖殊途,不得相愛。最終發生了什麼想必各位都清楚,那便是白素貞水漫金山寺,最終不敵法海被囚雷峰塔

雖說《白蛇傳》的故事,只是民間廣泛傳頌的一個愛情傳說,但雷峰塔卻並非虛物。

上世紀20年代,雷峰塔因為年久失修最終倒塌。但當地的民眾卻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杭州百姓為何喜出望外?雷峰塔又是何人所建造?在雷峰塔倒塌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雷峰塔倒塌

1924年9月25日,當時正值民國軍閥混戰時期。杭州城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自然也是兵家常爭之地。

當時北洋政府時期的直系軍閥頭目孫傳芳,正好被上頭委派到此,由他擔任五省聯軍司令。正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時間杭州城內無人比他再風光。

孫傳芳為了宣揚自己的名號,在此立威。給自己安排了一次聲勢浩大的上任儀式。

當時的上任儀式選址在西湖附近的孤山島上,這儀式還未開始,前來圍觀的老百姓們卻被另外一件事震驚了。

“轟隆……”,隨着一聲又一聲地巨響,人們被遠處的聲音吸引了注意力。

這定睛一看才發現,矗立千年的雷峰塔已經倒塌。曾經高聳入雲端的古塔,在此時已經塵歸塵土歸土,化作廢墟了。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此時人群中卻慢慢傳出了一種聲音:“孫傳芳作惡多端,犯下的罪孽實在太多。上天知道此人並非良善之輩,因此使得雷峰塔倒塌,來警告他不要再增添罪孽了。”

次日,杭州城的大大小小的報紙也報道了此事,一時間議論紛紛。

但孫傳芳得知此事卻洋洋得意,哈哈大笑道:“雷峰塔一倒,塔下的白素貞逃出來有了出頭之日,這不是預示着我的出頭之日也來了嗎?”

這最終卻也是一語成讖了。

十一年後,孫傳芳被一神秘的女子槍擊,槍槍連中頭顱。最終亦如曾經的雷峰塔一般轟然倒地。

只不過雷峰塔是佛門清靜之地,他卻是罪孽之身。

但比起上天預警這一說法,雷峰塔倒塌的原因,有着更加客觀的解釋。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杭州城自古以來便多蛇。根據非官方的不完全統計,2021年的四月份,杭州市市消防隊接到的和蛇有關的警情,就有四百多起。

在現代建築高聳,綠化植被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尚且如此,何況是百餘年前的杭州城呢?

當時的杭州城蛇患泛濫,說是十步一蛇也不為過的。

白素貞被鎮壓在雷峰塔這個傳說發生在杭州地區,當地的百姓淳樸且迷信,自然也是相信蛇類是懼怕雷峰塔的。

蛇類襲擊杭州城百姓的事頻頻發生,當地漸漸有了一個說法:雷峰塔的磚塊可以驅蛇。

一傳十十傳百,到雷峰塔下挖取磚石的老百姓越來越多,他們都想依仗雷峰塔的“佛力”庇護自己,免受蛇類的侵擾。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除去迷信的百姓,還存在着一批盜墓賊。

因為根據傳說,雷峰塔下埋藏着高僧的舍利子、失傳的佛經等等珍貴的佛家寶物。

這些盜墓賊篤信雷峰塔下必有寶物,因此在月黑風高夜時,常常到此處開鑿雷峰塔的塔基。

他們都相信只要自己挖出來深藏的文物,必定能在黑市中發財。

就這樣,或是盜墓賊團伙有心盜掘,或是杭州城百姓們的無意挖取,又或是在歲月的洗禮下,雷峰塔最終還是坍塌了。

在《白蛇傳》的傳說中,白素貞想要重獲自由有兩個方法:一是西湖水乾涸;二是雷峰塔倒塌。

而在雷峰塔倒下後,白素貞也沒有出現。

可以見得,傳說就只是傳說,許仙和白素貞凄美的愛情故事,也只是古人出於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而創造出來的文學產物。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但在《白蛇傳》中,除卻許仙和白素貞,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法海。

不過法海可不是虛構的人物,他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法海其人

法海這個人的的確確是存在過的。法海俗名叫做裴文德,他的父親是唐朝的宰相裴休

這不禁讓人有所疑惑了,為什麼堂堂宰相之子不願步入官場。

畢竟他的父親是當朝宰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需動用幾分人脈關係,便可以平步青雲。

他為何是遁入紅塵,出家當了和尚呢?

根據杭州的《金山寺志》所記載的,裴文德或許並非是自己願意出家去當和尚的。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唐宣宗年間,皇子久病不愈。當時裴休已經捐款在湖南省內修建了一所寺廟:密印寺

皇帝也是十分焦急,唐朝時佛教文化盛行,有當時的高僧認為,皇子是因為在受所謂因果報應的折磨,因此才重病纏身,只消熬過此劫即可。

或許是出於皇帝的指示,又或者是為了解皇帝的燃眉之急。

裴休最後決定把自己的兒子裴文德,送去密印寺剃度出家。他們企圖以此方式讓裴文德替重病的皇子祈福祝禱,以此求得皇子病癒。

裴文德當時也只是吟詩作對的官家少爺,他對於自己出家一事其實是不願意的。

但父命和皇命都難以違抗,他也只得前往密印寺苦修。

在密印寺修行出家的日子,無疑是艱苦的。他的師傅是當時的靈佑禪師,師傅時常讓他挑水砍柴,做些粗笨的苦力活。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這種生活持續了將近三四年,此時的裴文德也被稱為“法海”好幾年了。

日日做些體力活,對於法海而言確實難以吃得消,畢竟他曾經也是養尊處優的官家少爺。

一日,法海在為其餘師兄弟挑水之時,隨口抱怨了幾句。

大意是這些苦行僧,吃他這個翰林書生辛苦挑來的水,怕是受不起。

這卻是一語成讖了,此後寺廟上上下下吃完齋飯都倍感不適。

靈佑禪師得知此事後,卻沒有怪罪法海。

只是在打坐之時喊來了法海,對着法海說道:“老僧打一坐,能消萬擔糧”。

此話一出,卻像是點化了法海一般。不僅消去了寺院眾人的腹中不適,也讓原本浮躁的法海就此靜下心來,只一心苦修了。

不久後,法海禪師開始了自己的閉關修行。

這一閉關長達三年,這三年間,世間俗事皆未曾驚擾過他。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三年之期圓滿,靈佑禪師便到法海禪師閉關的地方靜候法海出關。

這說來也玄乎,緊閉的關門未曾被開啟,法海卻已經從閉關的密室中出來了。

這在佛教修行中意味着,法海已經修禪大成了。這一消息傳出後,附近的僧侶和百姓都慕名前來拜訪法海禪師。

應接不暇的人前來拜訪,不利於靜心修行,也容易擾動佛家弟子的凈心。

靈佑禪師經過再三考慮,最後決意讓法海離開密印寺,前往江西修禪。

法海自然是從師命,沒多久便前往江西一帶的山中苦修。

在山中修行之時,他甚至意外發現了兩晉時期的修道場遺迹。

這一發現自然有益於佛道的傳播和弘揚。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法海禪師向外界宣布了此事,並且表示自己會重新整修道場,讓佛道得以在各地得到弘揚擴散。

據傳,在道場挖掘地基中,竟然發現了一批黃金。這些黃金價值不菲,法海也早已脫離俗世,自然不屑於沾染這些俗世的財物。

因此法海把這筆金子交予了鎮江的太守,太守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最終朝廷以這筆黃金作為資金,修築了道場。

法海似乎至始至終都與白蛇無關。

史書中只是記載過,當時有一條襲擊百姓的白蛇,最後被法海禪師驅趕進入江河中。

或許這便是法海和白蛇產生關聯的起源。在無數人的口耳相傳和創作下,竟然演變成了凄美的《白蛇傳》。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既然雷峰塔並非法海禪師所修建的,但畢竟雷峰塔是明晃晃存在過的,那麼修築者究竟是誰?

雷峰塔真相

關於雷峰塔的起源,其實史書典籍上也是留下文字信息的。

根據史料的記載,公元975年,吳越國國主錢俶,為了挽救早已無力回天的國家運勢所建造的。

當時正值五代十國時期,這可謂是華夏五千年以來,最為動亂的時期之一,雖為五代十國但局勢又是亂七八糟。

吳越國位於江浙地區,國家雖然小但卻是塊小小的富饒之地。

吳越國國主受佛家文化影響,連帶着國民上下也都是信奉佛教。

一時間佛音傳遍吳越各地,甚至於為了遵從佛家文化,吳越國的國君一直未曾自立為王,而是依舊以中原孱弱的宋朝天子為尊。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在動亂年代下,除卻兵強馬壯,並沒有什麼可以依仗的。

吳越國國力薄弱,到了錢俶即位之時,吳越國早已是無力回天了。

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此時的錢俶把希望寄托在全國上下都信奉的佛教身上。

他希冀於通過修建寺廟為吳越國祈福,祈求神明的庇佑,讓吳越不被滅國。

但歷史告訴我們,國家興盛或者消亡,從來都不是靠領導者的無力祈福。

最終,吳越國在雷峰塔完工一年後,便亡國了,雷峰塔也變成了亡國產物。

在當時建造工藝和取材的限制下,雷峰塔主要是由木頭搭建的。

工匠們靠着就地取材的木材,最終耗費一國國力修築出了雷峰塔。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但在北宋末期,山河動亂戰爭四起,戰火把木製的雷峰塔燒毀不少。

近二十年後,南宋得以喘息,因此又重新維修了被焚燒過的雷峰塔。

但到了明朝,入侵的倭寇為了打擊明朝的軍隊,又是對着雷峰塔放了一把火。

到了明末清初,話本小說在民間可謂是風靡。《白蛇傳》的故事原型又是以雷峰塔作為劇情建構的,當時的老百姓們深信,白素貞被法海鎮壓在雷峰塔下。

他們為了讓白素貞逃出雷峰塔,讓其得以和許仙再續前緣,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百姓們紛紛前往雷峰塔挖取雷峰塔的塔磚,他們試圖以此破壞雷峰塔,釋放可憐的白娘子

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雷峰塔終於倒塌了。

在雷峰塔倒塌後,也無人對其進行維護整修,直到建國後才有所行動,但也為時已晚了。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雷峰塔也只是殘存的遺址而已。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21世紀初,受國家的委派,有一批考古專家和學者,受命到杭州的雷鋒塔遺址處進行考古。他們到此也是為了查明雷峰塔下掩埋的真相。

雷峰塔下掩埋着什麼無人可知曉。唯有把雷峰塔底下清理出來,世人才可以知道雷峰塔所隱藏的真相。

2001年的冬天,考古專家們在到達杭州後迅速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由於雷峰塔倒塌已近百年時間,塵土木頭等把雷峰塔舊址掩埋得像一座小山丘一般。

靠人力清理顯然是不行的。考古隊立刻聯繫了挖掘機、推土車等部門進行合作援助,即便如此也耗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將這些廢棄的土塊木頭清理完畢。

傳說中雷峰塔下深埋着金子,在清理過程中卻並未發現金子的跡象。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這想來也是百姓們的以訛傳訛了。為何說是塔下深埋着金子呢,也有一個民間的說法。

杭州地區的百姓們說著土杭話,也就是說,大部分民眾也大多說的是方言。

或許當時塔下埋藏的是經書。但老百姓們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就誤傳成了雷峰塔下埋着金子,此“經”卻非彼“金”。

雖然並未發現塔下有什麼黃金,但專家們卻在雷峰塔廢墟下,發現了幾塊石碑。

這些石碑在倒塌之時被破壞了不少,但專家們卻也在有限的線索中,發現了關鍵的信息:雷峰塔下有着地宮。

除此之外,碑文還記載了另外一個震驚世人的信息,地宮裡還保存着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的頭髮。

這個信息讓專家們即是疑惑又是震驚。

懷着疑惑的想法,專家們繼續有條不紊地進行發掘。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在歷經數日的細心清理和挖掘,最終終於找到了雷峰塔地宮的入口。

在發現雷峰塔地宮入口後,考古專家們第一時間,向相關的部門彙報了此事。

當然這一重磅消息也牽動了媒體和大眾們的心。

當地的電視台在和考古部門溝通後,決定在現場直播地宮的開啟和發掘。這可謂是前所未有的事。

在決定開啟地宮後,考古部門也是做好了詳細的準備。

許多墓葬至今未曾發掘,正是因為考慮到文物的保護問題。

這些文物一般儲存在密閉空間中,一旦打破這個密閉的環境,便會使得文物氧化甚至遭到毀壞。

在經過數日的準備後,地宮終於開始了現場的挖掘開採和直播工作。但在搬離地宮的封石之時,卻出現了一個意外。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起重機在吊離石頭之時頻頻出現故障,操縱機器的工人也十分地不解。

之前也並非沒有吊離過比封石更沉重的物體,但都未曾出現此類狀況。但這些小插曲並不能影響正常有序的地宮發掘工作。

在先後把封石和石板吊離後,地宮終於是露出了一個入口。

雖然雷峰塔被盜墓賊多次盜掘和破壞,但好在地宮裡的文物,都依然完好無損。

隨着電視台鏡頭的推進,映入眼前的是一個鐵盒子。

這個鐵盒子就靜靜地,被放置在地宮的正中間,似乎正在等待着後世之人來發現它一般。

經過一番操作和小心翼翼地拿取,最終專家們取得了這個特別的鐵盒子。

在這個鐵盒子里,正是存放了一尊無比珍貴的玲瓏寶塔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殘破碑文中提及的佛祖頭髮,或許就存放在這個寶塔之中。

塔內還有一塊五代十國時期的銅製鏡子,這也證明了雷峰塔歷史悠久,正是五代十國時期修築的佛塔。

為了更加順利地發掘地宮裡的文物,專家們決定把地宮的牆面拆除一部分,以此擴大地宮裡的狹小空間。

在空間擴大後,專家們在地宮裡發現了一尊寶相森嚴的佛像,這尊佛像工藝繁瑣,並且皆為鎏金所制,非常地珍貴。

在雷峰塔的開採工作告一段落後,老百姓們也相信了雷峰塔下,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白蛇。

傳說終究只是傳說,即是口耳相傳也不能成真。

雷峰塔的建造者究竟是誰,法海竟然真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 - 天天要聞

但戲劇性的故事仍在發掘現場被流傳出來。據現場的民眾說,看到雷峰塔廢墟下有着一隻白色的蜈蚣,但沒過多久卻消失不見了。

傳說雖然是傳說,但是雷峰塔和塔下的文物卻都是真的。

作為民眾,更要保護好歷史悠久的文物和文化遺迹,不應私自破壞。

雷峰塔的倒塌,不僅是因為自然界的風雨侵蝕,而且也離不開人們對雷峰塔的破壞。

對於中華民族而言,這都是五千年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文化精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着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