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2024年06月14日02:12:09 歷史 1354

近日看了一些影視劇,想要撰寫一篇觀影感想,可打開手機,跳出了一則新聞,在了解完該新聞後,小洋芋認為自己應該用文字的形式把它呈現出來,既是分享時事,也希望能傳遞一些正能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01日本必勝”頭巾,惹眾怒"Japan Must Win" has angered the public


6月7日,正當高考學子們在考場上揮灑汗水時,一條大理一年輕人戴‘日本必勝’頭巾,與遊客發生衝突”的新聞在網絡上瘋傳。根據相關新聞報道,一位打扮中性的短髮年輕人正在與女遊客發生衝突,仔細一看,該名短髮年輕人頭上帶着一條白布,上面印有日本國旗以及“必勝”的字樣。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事件的起因是該年輕人戴着“日本必勝”的頭巾在景區內四處遊盪,一位東北女孩看到後,就小聲對她男朋友說了一句“這是不是小日本?”結果年輕人聽到後便大聲怒吼道:“我是你爺爺!”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這句話激怒了東北女孩,再加上這位年輕人頭戴“日本必勝”頭巾,更加激化矛盾。因此才出現了視頻中,兩人當街互罵的場景。東北女孩一度想把對方的頭巾摘下來,都被年輕人躲了過去,頗有一副誓死不摘頭巾的模樣,並揚言聲稱:“我是日本人!”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圍觀的群眾紛紛駐足議論這個戴日本頭巾的年輕人。據傳,期間有一位東北大哥和一位南方大哥將他摁到在地,摘下頭巾後,爭執才漸漸平息。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然而,這件事還遠遠沒有結束。現場的目擊證人將視頻發到了網上。戴頭巾年輕人的所作所為引發了網友的憤怒,紛紛表示:“歷史不能忘!恥辱不能忘!這個不是自由,而是已經侮辱了我國人民的尊嚴。”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隨着該視頻傳播的越來越快,官方也終於下場了。大理景區回應道:“該地區不屬於他們的管轄範圍內,屬於古城區管轄範圍內。”大理警方為了維護大理的市容形象,也要求視頻的原作者刪除了視頻。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可是,這一系列的措施似乎收效甚微,更有網友扒出戴頭巾年輕人是個未成年,不負責任,只能教育。


02缽卷”來源Source of "Bowl Roll"


小洋芋查閱了相關資料,知道了“日本頭巾”的含義。據資料顯示,這種頭巾叫做缽卷,在日本表示統一精神和激揚的意志。通常用的是白色或者紅色棉布製成,也有彩色的缽卷。在中世紀時,是軍人的一種裝束,用於防止軍帽脫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普遍使用在中間部位印有紅太陽標記的缽卷。該名年輕人,明知頭巾上面有日本國旗,有“必勝”兩個字,依舊將它佩戴在頭上,拒不摘下,這是對民族尊嚴的踐踏!


03類似事件時有發生similar event


小洋芋搜索了一下類似的新聞,發現這種“親日”的新聞時有發生。去年在南京,有一女子身穿和服拍照,引起網友憤怒和譴責。重慶兩名身穿和服的女子在廣場上跳舞。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兩名男子身穿日本軍服在街頭作秀等等。


網傳大理一名未成年人戴“日本必勝”頭巾,拒絕摘下,引發爭執 - 天天要聞

小洋芋想說,縱使提倡穿衣自由,也不能踩在先輩的脊樑上,國家的尊嚴上來實現所謂的“穿衣自由”和“作秀”。這種行為非常可恥且可恨!可能有人會說,他們缺乏愛國教育,對歷史不了解。那好,小洋芋查閱了幾組抗戰相關數據,好好地來科普一下當年抗戰的殘酷性。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國軍民傷亡共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在1300餘萬,這還只是上報的數據,現實中遠不止這些。民間傷亡更大,至少在2000萬以上,其中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亡的人數高達30多萬。有接近1億的老百姓流離失所。在抗戰期間,中國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該數據源於百度)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據和血淋淋的歷史,我想請問,這“日本必勝”的頭巾、和服、日本軍裝還敢穿嗎?老話說:“你家祖先的棺材板怕是都摁不住了吧?”


04愛國教育很重要Patriotic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歷史傳承和民族血脈就是我們的“根本”,老人講究“做人不能忘本。”咱不能也不該忘記。

因此,愛國教育很重要,熱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這是作為中國人最基本的素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痛心!馬平同志因公殉職 - 天天要聞

痛心!馬平同志因公殉職

來源:南方+客戶端  央視新聞 廣州日報6月17日上午6時,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東石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馬平在白嶺村疏散轉移群眾過程中,突遇山體滑坡,房屋坍塌,馬平掩埋其中,因公殉職。馬平(右一)生前工作照6月16日,平遠縣東石鎮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境內河流水位猛漲,多個村莊被淹。作為老區蘇區東石鎮白嶺村的掛村...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能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 - 天天要聞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能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可以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在王者榮耀這款遊戲中,英雄們升到四級以後才能學習大招,大招作為英雄們的最後一個技能,往往都是最厲害的技能,所以我們在放大招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可千萬不能把大招放空了,本期來和大家盤點一下,王者里空大最丟人的3個英雄,呂布空大還能勉強原諒...
列國鑒·美國 | 記者觀察:《美國內戰》是虛構大片,還是現實預警? - 天天要聞

列國鑒·美國 | 記者觀察:《美國內戰》是虛構大片,還是現實預警?

新華社洛杉磯6月18日電(記者高山)人們在街頭扭打,在建築內對射,用血與火對付同胞……這不是發生在戰火頻仍的中東或是非洲,而是好萊塢新片《美國內戰》所描繪的美國“不遠的將來”。2021年1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時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國會外舉行示威遊行,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衝突,造成一人死...
有地理無天理 - 天天要聞

有地理無天理

宋代時,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為推官,清廉明察。但是後來有一次,黃岩縣張、李兩姓爭一塊墳地,朱熹接到張、李爭地狀詞,各爭為己產,是張是李,一時難決。細閱張姓呈詞,說祖上置產的簿上有一行寫得明白,此地系某年某月所得,有界石一方,埋在地下。
商業洞察 | 迅速躥紅的瑪麗珍鞋,會成為穿越商業周期的典型現象嗎? - 天天要聞

商業洞察 | 迅速躥紅的瑪麗珍鞋,會成為穿越商業周期的典型現象嗎?

在美國校園文化中,瑪麗珍鞋常常被稱為娃娃鞋或返校鞋,曾於 1902 年的美國漫畫《布朗小子》中出現,漫畫中的女主角瑪莉珍(Mary Jane)和男主角布朗一起穿上圓楦頭、腳背有系帶的低筒皮鞋。20 世紀 30 年代,這款鞋履成為搭配校服的經典鞋款。從常青藤風格中走出後,20 世紀 90 年代,瑪麗珍鞋經由搖滾主唱樂隊 Courtney ...
蘇州人養魚 - 天天要聞

蘇州人養魚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飯稻羹魚”來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這魚是絕對不能少的。白米飯雖說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魚”,沒了鮮氣,生活也就稱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資源豐富,除了雄居全國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親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佈於轄區之內,為
趣聊三國:什麼才是真正能跨越階層的機會 - 天天要聞

趣聊三國:什麼才是真正能跨越階層的機會

公元188年,益州刺史郤儉,因為橫徵暴斂,在當地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朝廷這邊還沒等處理他,他就被黃巾軍給辦了。益州是大漢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東漢朝廷很快就派了新的管理者去益州,這個新管理者的名字叫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