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鵬回憶錄-23

2022年07月01日12:28:10 歷史 1774


童小鵬回憶錄-23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西安和顧祝同張沖進行了多次談判後,於5月 底飛抵上海。

在上海和南京,周恩來繁忙地和各方面人士接觸,爭取中 共的公開合法地位,並醞釀籌辦宣傳抗日的刊物,還會見部分秘密黨員。

6月4日,周恩來抵達廬山,但直到6月8日才見到蔣介石,隨後進行多次會談,蔣介石態度大變。本來他提出要中共 商量出一個綱領,現在綱領拿出來了,他又撇開不談,另外提出一個成立“國民革命同盟會”的主張。這個同盟會由蔣介石指定國民黨的幹部若干人,共產黨推出同等數量的人組成,由蔣介石任主席,有最後決定權。兩黨對外行動及宣傳,統由同盟會討論決定,然後執行。關於綱領問題,亦由盟會討論。同盟會如進行順利,將來可擴大為國共兩黨合組之黨,也可代替共產黨與第三國際發生關係。蔣介石的真實意圖,就是要把共 產黨溶化在國民黨之內。

在杭州時蔣介石有許多承諾,這次會談也變了。比如,原 來他同意三個師之上設總司令部,這次只答應“設政治訓練處以指揮之”,並無理提出:“朱先生、毛先生出洋”。各地區的武裝也要“實行編遣,其首領須離開”。對共產黨公開的問題不再提起,反而規定中共代表參加國民大會時“不以共產黨名義出席”。周恩來對蔣介石態度的變化是有思想準備的,他表示,組織革命同盟會事關重大。必須請示中共中央才能決定,三個師之上設政治訓練處,不能同意,要朱、毛出洋是沒有道理的。經與宋子文宋美齡、張沖反覆磋商,仍不能解決。

6月18日,周恩來回到延安,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蔣介石的方案,決定為了顧全大局,可再作讓步,原則上同意組織國 民革命同盟會,但要先確定共同綱領,而後承認蔣介石根據共同綱領有最後決定權。準備在7月中旬發表宣言,如果蔣介石同意設立總的軍事指揮部,紅軍即待其名義改編,否則於8月1日自行宣布改編。力爭朱德為紅軍改編後的指揮官,推薦張繼、宋子文、于右任三人中擇一人任特區行政長官,林伯渠任副長官。這個新方案是照顧蔣介石的要求、委曲求全的方案。周恩來於22日致電蔣介石,強調三個師之上如無指揮機關,無法進行改編。朱德不能離開軍隊。同時致電顧祝同、張沖等,聲明朱德去留影響極大,請向蔣介石進言,朱德不能離去。這些要求蔣介石都沒有同意。

由於蔣介石反覆無常,使這次談判陷入僵局。

6月26日,南京方面電邀周恩來繼續談判。中共中央決定,待國共兩黨合作宣言擬好後,周恩來再上廬山。

7月4日,周恩來帶着這個宣言,偕同博古、林伯渠到達西安,7日來到上海。就在這天晚上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中國軍隊奮勇抵抗日寇的侵略,偉大的抗日戰爭開始了。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全面抗戰勢在必行,鬥爭將是長期的,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上海,周恩來和博古、林伯渠會見了擔任聯絡工作的潘漢年和即將擔任江蘇省委書記的劉曉,指出形勢急劇變化,上海、北平都將發生意外事件,我們思想上應有所準備。應抓住全面抗戰的時機,放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要以文化界為基礎、搞好上層進步人士的統一戰線工作。群眾工作要穩紮穩打, 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結合起來,注意積蓄革命力量,既反對關 門主義,也反對冒險主義。周恩來的這些指示,對曾經遭到嚴重破壞的上海地下黨工作的恢復與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上海,周恩來還指示夏衍以進步文化人的身份,多做統 戰工作,工作方式可多種多樣,但一定要爭取公開合法。要爭取在國民黨統治區辦一張報紙。並和博古、林伯渠一起,拜訪宋慶齡,徵求宋對《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意見。宋慶齡表示支持。

為使此次談判取得進展,7月9日,彭德懷、賀龍、劉伯承、林彪、徐向前、葉劍英、左權、蕭克、徐海東給在廬山的林森、蔣介石、汪精衛等及全國軍政長官發出通電:“當華北危機存亡之緊急關頭,敬敢籲請我國民政府迅調大軍增援河北,勿使忠 勇的二十九軍陷於孤軍作戰,紅軍願即改名為國民革命軍,並請授命為抗日前驅,與日寇決一死戰。”

7月13日(或14日),周恩來和博古、林伯渠一行到達廬 山。隨即向蔣介石遞交《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4日, 中共中央又致電南京政府表示,願意在蔣介石指揮下努力抗戰, 紅軍準備隨時出動抗日,已令各軍十天內準備完畢,擔負起平綏線的抗日任務。

蔣介石卻報以冷淡態度。當時蔣介石、汪精衛正邀請各方面人士在廬山舉行談話會,要他們就國事發表意見,中共代表卻被排除在外。

14日,周恩來會見張沖。原來蔣介石曾答應三個師之上 政治機關可以代行指揮權,張沖卻告訴周恩來說:“蔣委員長堅持各師須直屬行營,政治機關只管聯絡,無權指揮。”這又是向後退了一大步。第二天,周恩來不得不寫信給蔣介石,指出 “此與來上次在廬所面聆及歸陝向黨中諸同志所面告者出入甚大,不僅事難做通,且使來一再失信於黨中同志,恐礙此後名事之進行。”周恩來已暗示蔣介石,如果這樣出爾反爾,談判恐 難繼續進行。

直到17日,周恩來、博古、林伯渠才同蔣介石、邵力子、張沖舉行談判。周恩來向蔣介石建議,以《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在談判中,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爭執的焦點是紅軍改編的指揮和人事問題。蔣介石態度未變,因而談判沒有解決問題。18日,周恩來將急需確 定的問題寫成十二條,通過宋美齡交給蔣介石。主要內容有:應許各報刊載《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國民黨中央發出書面談話表示贊同;迅速發表陝甘寧邊區政府名義和負責人;國共雙方派人分赴南方蘇區聯絡與傳達國共合作方針,對紅軍游擊隊實行改編;允許中共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在全國發 行。

17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博古、林伯渠,指出: 從大局出發,在談判中對紅軍改編後的指揮機關可以承認平時設政治處指揮,朱德為正主任,彭德懷為副主任。但戰時不能不設軍事指揮部,以資統率。這項內容也包括在十二條之中。蔣介石仍堅持紅軍改編後不設統一的指揮機關,三個師直屬行宮, 三個師的參謀長由南京派遣,政治主任只能轉達人事、指揮,可以周恩來為主任,毛澤東為副主任。周恩來嚴正表示對蔣介石的意見不能接受。這次談判仍無結果。

中共方面已到無可再讓的地步。當時日本侵略軍正大舉入侵華北,二十九軍將士英勇抵抗,華北以至全中國人民主張堅決抗戰,反對動搖妥協。許多國民革命軍將領及國民黨地方黨部公開通電要求抗戰。南京政府也表示了強硬態度,調動軍隊增援河北、山西、綏遠。17日,蔣介石不得不在廬山發表談話 說:“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 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全面抗戰已成不可阻擋的潮流。張聞天、毛澤東於20日電周恩來、林伯渠指出:“日軍進攻之形勢已成,抗戰有實現之可能。我們決採取蔣不讓步不再與談之方針。”於是周恩來回到上海,觀察形勢的變化。21日,周恩來、博古、林伯渠致電朱德、彭德懷等紅軍將領,建議不管形勢如何變化,須“立即自行改編三個方面軍、 六個單位的統一組織,每個方面軍編足一萬五千人,獨立軍、師都編入,加強幹部,使各方面軍都能獨立工作。”

26日,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回到西安,把廬山談判的詳 情電告中央。他們三人雖然經過緊張的談判和旅途的勞累,但仍精神飽滿,我就抓着機會給他們照了一張合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