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曾有個特殊機構,有位“丑媽媽”與三千紅孩子,寫下母愛傳奇

2025年07月02日01:52:14 歷史 1467

在日軍轟炸機的轟鳴聲中,一群保育員背着熟睡的孩子翻越太行山——這是1946年延安託兒所大轉移的真實場景。

這座被稱為“紅色搖籃”的託兒所,是延安時期一個非常特殊的機構不僅庇護了劉伯承、鄧小平、左權等將領的子女,更見證了革命年代最震撼人心的溫情與犧牲。

洛杉磯華僑捐贈的奶粉跨越太平洋,當單身母親用嫁妝銀鐲打造驗毒筷,當保育員在敵機掃射時撲向馱床……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譜寫了一曲超越血緣的母愛史詩。

延安曾有個特殊機構,有位“丑媽媽”與三千紅孩子,寫下母愛傳奇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母親:丑子岡與延安託兒所的生死守護

1938年的延安,傅連暲向毛澤東彙報了一個令人揪心的現實:前線將士的子女或被寄養在老鄉家,或在戰亂中夭折。毛澤東當即拍板成立託兒所,並讓女兒李敏成為首批入托的七名孩童之一。而首任所長丑子岡,這位帶着兩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就此開啟了長達25年的守護。

寒冬臘月,她每日徒步幾十里背糧,途中遭遇餓狼便揮棍搏鬥;轉移途中,她將女兒的銀鐲熔成驗毒筷;面對空襲,她帶領保育員宣誓“大人在,孩子在”。最令人動容的是,當她的親生女兒在轉移中遇險時,她仍在保護其他孩子。這位被孩子們喚作“丑媽媽”的女性,用生命詮釋了何謂“革命母親”。

延安曾有個特殊機構,有位“丑媽媽”與三千紅孩子,寫下母愛傳奇 - 天天要聞


洛杉磯到延安:華僑捐贈背後的跨國溫情

1942年的託兒所面臨絕境:孩子們因營養不良頻繁生病,藥品短缺讓保育員徹夜難眠。轉機來自宋慶齡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洛杉磯華僑捐贈的奶粉、藥品跨越重重封鎖抵達延安。這些貼着英文標籤的鐵罐,讓毛澤東感慨:“這是雪中送炭!”為銘記這份情誼,託兒所更名為“洛杉磯託兒所”。

美國作家賽珍珠的募捐演講、黑人歌星保羅·羅賓遜的義演、14個州的聯合援助……這場跨國救援不僅送來物資,更送來希望。當孩子們穿着洛杉磯捐贈的棉衣在窯洞前嬉戲時,他們或許不知道,地球另一端有無數陌生人正為他們牽掛。

延安曾有個特殊機構,有位“丑媽媽”與三千紅孩子,寫下母愛傳奇 - 天天要聞


馬背上的搖籃:三百里行軍中的生命奇蹟

1946年胡宗南進攻延安,朱德軍長親自督辦轉移:能工巧匠設計出帶護欄的馱床,百頭毛驢組成“搖籃大軍”。這支隊伍晝伏夜出,遭遇敵機掃射時,保育員田喜英為護住馱床里的孩子,徒手拽住受驚的韁繩,指甲盡數斷裂。翻越綿山時,老鄉們撕開被褥製成布帶,將百餘名幼兒綁在背上攀岩

最驚心動魄的一幕發生在汾河邊:保育員程宜萍的兩個孩子落水,她強忍悲痛堅守崗位,只因懷中還抱着四名幼兒和全所的檔案箱。三千里征程,一百多個孩子無一傷亡——這是用血肉之軀創造的戰爭奇蹟。

延安曾有個特殊機構,有位“丑媽媽”與三千紅孩子,寫下母愛傳奇 - 天天要聞


銀筷子與馱床:戰火中的人性之光

在總政幼兒園的展櫃里,陳列着兩件特殊文物:朱德軍長監製的馱床,以及丑子岡用女兒銀鐲改制的驗毒筷。前者以榫卯結構抵禦墜崖衝擊,後者每日檢測飯菜安全。這些簡陋器具,折射出戰時智慧與人性光輝。

更令人震撼的是孩子們的“戰時課表”:山核桃串成的算盤、黃土地上的沙盤寫字、自編的《丟手絹兒歌。保育員鮑侃發明的識字卡,讓鄧小平的女兒鄧林學會第一個漢字“延”。在物資匱乏中,他們用創造力守護了童真。

延安曾有個特殊機構,有位“丑媽媽”與三千紅孩子,寫下母愛傳奇 - 天天要聞


二十五載守候:“丑媽媽”與三千個紅孩子的故事

從1938年籌建到1963年病逝,丑子岡再未離開託兒所。她親自接來左權將軍的遺孤左太北,目送李敏、李鐵映等孩子長大成才。當親生女兒追問“媽媽為什麼總陪別人”時,她只說:“他們都是革命的火種。”

這位終生未再婚的母親,在遺囑中要求將積蓄全部捐給幼兒園。如今,“洛杉磯託兒所”已更名為軍委機關事務管理局紅星幼兒園,門前的寶塔山浮雕下,仍鐫刻着毛澤東題寫的“兒童萬歲”。三千名從這裡走出的“紅孩子”,用人生續寫着當年的誓言:“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了,孩子也要在!”

延安曾有個特殊機構,有位“丑媽媽”與三千紅孩子,寫下母愛傳奇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延安保育院》(陝西人民出版社
新世紀周刊》2006年第31期
《宋慶齡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
《陝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會檔案》
《中國革命中的婦女與家庭》(中央文獻出版社
《洛杉磯託兒所口述史》(中國福利會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
【春秋134】鄭國:我也不想認兩個爹,而且是天天過來揍我的爹 - 天天要聞

【春秋134】鄭國:我也不想認兩個爹,而且是天天過來揍我的爹

第一次弭兵會盟之後,晉楚雙方不再進行直接軍事對壘,不搞大決戰。春秋中後期,戰爭烈度顯著增加,一場決戰,參戰貴族死亡或者重傷的概率升高,諸侯及大夫們並不願意頻繁地置身於具有喪命風險的博弈之中。死亡本身還不是最糟糕的,核心人物的故去,導致本國政
古代錢幣價格表—清代 - 天天要聞

古代錢幣價格表—清代

上下五千年,下至唐宋元明清,時間線太長,古代錢幣種類太多了,一篇文章講解不完的,今天先詳細解說清代銅幣,從順治帝開始,包括版別,以及價格參照清代古錢幣分為各局造,有寶泉局、寶源局、寶蘇局等還有銅錢後面帶字,價格從普通價格50米到十多w都非常
探尋民國老物件:歲月塵封中的時代記憶 - 天天要聞

探尋民國老物件:歲月塵封中的時代記憶

"從民國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語錄的筷筒,這些老物件承載着時代的印記。大戶人家的紅金化妝盒、堪比豪車的三槍自行車標、精確到0.01克的戥子稱,每一件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它們不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體的歷史書,見證着那個年代的風雲變幻與人間煙火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 天天要聞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拉薩7月1日電 題: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一間整潔屋子裡,104歲的大多吉用微微顫抖卻堅定的聲音道出了深藏
他是全球45億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 天天要聞

他是全球45億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這世上有個人,沒打過仗,沒建過國,沒寫過書,卻被全球45億人尊為“精神祖先”。他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更不是哲學家,他的故事,全靠帳篷、駱駝、兒子和信念撐起來。他生在公元前2000年,死在沙漠邊緣,連墓碑都不顯眼,卻讓三大宗教——猶太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