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2021年08月03日09:33:47 歷史 1537

經歷了長時間戰爭的國度,耗損的不僅僅是人力、財力,還有一些極具歷史文化的古建築也被摧殘得不堪入目。例如當初輝煌無比的圓明園,在經過八國聯軍的破壞後,一切都變成了斷壁殘垣的模樣,這就是戰爭帶來的消耗。

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 天天要聞

在歷史中遺留下來的故宮,如今已經成了我國著名的歷史遺迹。在抗戰前期,日軍攻佔了北平。雖然他們佔領了北平,但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居然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這究竟是為什麼?

北平的徹底淪陷

在日本侵佔東北三省後就立即建立了偽滿洲國,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名正言順地侵佔中國的其他地方。面對日本的不斷挑釁,清政府選擇了軟弱的妥協。正是因為這樣的妥協與退讓才會讓他們得寸進尺,最終日軍向北平發起了進攻。雖然人民軍隊奮力抵抗,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 天天要聞

按照原來的行為,日軍肯定會對故宮採取毀壞措施。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故宮仍舊還是那個模樣,絲毫沒有被破壞。史料記載日軍在一開始進入紫禁城的時候就屠殺了城內的百姓,當時的日軍軍官甚至還坐上了龍椅,並在全城實行了三光政策

日軍之所以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實際上是因為溥儀。溥儀當時在東北做着偽滿洲國的皇帝,在他知道北平陷落之後就與日本人進行了溝通,溥儀提出如果想要自己繼續做皇帝的話就不要破壞紫禁城。

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 天天要聞

紫禁城是封建王朝尊嚴的象徵,每一個中國人對它都充滿着敬畏之情。七七事變的時候,北平徹底淪陷,當時人們為了保護紫禁城內的寶物,於是把它們都偷偷帶走了。其中有一個人對於保護故宮這件事立下了巨大的功勞,那就是張庭濟。張庭濟不斷地與日本人周旋並逐漸接手了掌管故宮的權力,這才使故宮逃過了這次劫難。

有用的前車之鑒

八國聯軍侵華,繼而火燒圓明園是一件人盡皆知的事情,在那場大火中我們損失了太多太多,貪婪的外國人無情地掠奪着我們的寶物,如今再讓人回憶起來仍舊是感覺到心有憤恨。有了這樣慘痛的教訓,在日軍進入北平之前,故宮內的大多數文物已經被悄悄轉移走了。

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 天天要聞

言外之意也就是日軍即使是進入了故宮,他們也不能得到什麼好東西,這就是我們從前車之鑒中吸取的血的教訓。當時的專家預言在東北陷落之後,日軍接着必定會攻打北平。如果說北平當時沒有把故宮內的寶物相繼轉移,那麼結局可能就會大不相同,歷史也會因此而改寫。

日軍最為慘無人道的就是他們的“三光政策”,從從這個政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野心與獸性已經無法遮蓋。即使是日軍的統治層面有着很高遠的戰略布局,想要下定決心保護這批文物,但是執行者們是士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很難完全貫徹領導的意見。

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 天天要聞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攻佔東北三省對於日軍來說就是一個開始,中國的地域非常的遼闊,他們的野心在全中國,但是侵佔全中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戰爭對於雙方的消耗都是極大的,日本人就想用其他的方式來控制中國,這也是他們不毀壞故宮的原因之一。

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 天天要聞

他們表面上已經順從了以溥儀為代表的皇親貴族們,日軍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利用我們的封建思想來控制民眾。實際上我們也都可以看到,溥儀的行為也正順應了日本人的計劃。故宮是皇帝、皇親貴族們的家,如果日本人大肆侵略也就意味着必然會觸碰到皇親貴族的利益。到了那個時候,如果大家都和他們對立起來那麼就得不償失了,這樣的局面是不利於日本侵佔全中國的。

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人心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故宮不僅僅是一座歷史建築,它更多的是代表着政治上的威嚴,雖然說大多數的參政者、皇親貴族已經順服於日本人,但是民間的力量還是非常巨大的。

日軍佔據北平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破壞故宮?原因大概有三點 - 天天要聞

一旦激起民憤則會引發整個社會的觸動,真到了那個局面日本人也知道自己是非常不好收場的。在內外因素的共同制約下,才避免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結語:

經過了戰亂年代故宮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才得以讓我們在和平年代一睹它的真容。雖然它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但它依舊保持着原有的容貌,就像歷經滄桑的老人,在時間的洗禮下越顯慈祥,依舊庄重。

參考文獻:《清實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着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