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2025年05月15日12:02:06 歷史 1218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三國名將如雲,箭法超群者不在少數。呂布轅門射戟,黃忠百步穿楊,趙雲暗夜斷帆,甘寧箭射敵將……這些“神箭手”的傳奇,總讓人嘆為觀止。

然而,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姜維,卻始終被一個問題纏繞:他的箭術究竟能否躋身“神射”之列?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翻遍《三國演義》,姜維僅有三次用箭記錄,卻次次令人“拍案叫絕”。

真相究竟如何?今日,且隨筆者重溫這三次射箭背後,藏着怎樣的玄機。

鐵籠山絕境反殺:是神技,還是孤注一擲?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鐵籠山一役堪稱姜維的“封神時刻”。彼時司馬昭被困山頭,幾乎坐以待斃。沒想到半路殺出個郭淮

他率魏軍突襲蜀營。姜維倉皇逃命,兵器箭囊皆失,身邊僅剩一張空弓。

郭淮緊追不捨,姜維十餘次虛拉弓弦,佯裝放箭。郭淮初時閃避,後識破其無箭,遂放膽追擊,並隨後張弓搭箭射向姜維。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千鈞一髮之際,姜維竟順手牽箭,回身一射,正中其面!

這一箭,常被後人津津樂道。但細究原著,姜維“待淮追近,望面門上儘力射去”——不過數步之遙,且箭是奪自敵手。

與其說此箭展現的是技術,不如說是絕境中的冷靜與急智。正如獵戶搏虎,勝負只在咫尺之間。若換作呂布、黃忠、趙雲,何須讓敵將逼近至此?

長城暗箭失手:戰術之妙,反襯箭術之瑕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長城之戰,姜維與鄧忠交鋒三四十合不分勝負。姜維詐敗而走,暗取弓箭偷襲,卻被鄧忠輕鬆避過,險些反遭一槍刺中。

此戰看似姜維“箭術不精”,實則暗藏深意。鄧忠乃鄧艾之子,自幼耳濡目染兵法,對詐敗暗箭早有防備。姜維此箭,實為試探敵將心性。箭雖未中,卻誘使鄧忠冒進,反被姜維挾槍拔劍,驚退而走。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然而,姜維這一箭未免失之粗糙。暗箭偷襲本是“神射”拿手好戲,姜維卻需以命相搏方能脫險,可見其箭術不算頂尖。

彊川口三箭射空:心態崩盤,箭術露底

彊川口之戰,堪稱姜維生涯的“至暗時刻”。陽安關失守,戰略潰敗,姜維心浮氣躁,追擊楊欣時竟連射三箭皆不中,憤而折弓墜馬。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這已經是氣急敗壞的程度了。

原著寫道:“姜維拈弓搭箭,追射楊欣,連射三箭皆不中。”此句看似平淡,卻暗藏誅心之筆。須知戰場追射雖難,但頂級射手如趙雲,能在風中面對追兵射斷船帆;黃忠能瞄準移動盔纓一擊即中。反觀姜維,三箭盡失,足見其箭術上限。

更耐人尋味的是,姜維隨後馬失前蹄,卻能瞬間躍起刺中楊欣坐騎——這與其說是“神勇”,不如說是心態失衡下的孤注一擲。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一軍統帥竟因箭術受挫而折弓泄憤,與黃忠七十歲猶能力開三石弓的沉穩相比,差距不言自明。

神箭手的門檻:技術為骨,心性為魂

縱觀姜維三次射箭(鐵籠山1箭、長城1箭、彊川口3箭),僅一次近距離反殺成功,余者或失手,或需以命相搏。

此等表現,與“箭不虛發”的神射標準相去甚遠。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究其根本,箭術高低絕非僅看能否射中目標。呂布轅門射小戟,是為平息大戰的自信;黃忠射關羽盔纓,是為“留餘地”的宗師風範;趙雲暗夜斷帆,是“舉重若輕”的掌控力;而姜維射郭淮、鄧忠、楊欣,則處處透着“不得已而為之”的窘迫。

結語:姜維的箭,射穿了什麼?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姜維是不是神箭手?

若以“射殺名將”論,他一箭終結郭淮,不遜於甘寧射凌操;若以“穩定輸出”論,他有四箭落空,其中還連發三箭未中,遠談不上擁有優秀的箭術。

細細想來,姜維的箭,射穿的從來不只是敵將的盔甲,更是亂世中一位“理想主義者”的掙扎——他想繼承諸葛亮的遺志,想以一人之力擎起蜀漢殘局。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然大廈將傾,非一木能支。那射向楊欣的三箭,何嘗不是射向命運的不甘?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諸位看官,若姜維生在蜀漢全盛時,能否練就百步穿楊的絕技?

歡迎評論區煮酒論英雄,友善交流!

神箭手還是箭術平庸?從姜維3次射箭來分析其箭術,原著揭曉答案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 天天要聞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隨着英美、中美相繼在關稅磋商中取得進展,作為較早與美國開啟談判的國家之一,日本現在非常着急,唯恐佔據談判先機的希望變得渺茫。為了減少美日貿易赤字,日本想起了一個舊策:把日本車企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再進口回日本。據日本《每日新聞》14日報道,圍繞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日本政府內部正在...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 天天要聞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為什麼李嘉誠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向香港政府報案?沒敢相信港英政府,沒敢相信香港電視劇中英勇無比的飛虎隊呢?……1996年5月23日,一個看似平常無奇的傍晚,香港深水灣道的一處單行道上,李嘉誠長子李澤鉅的座駕被數輛車逼停。綁匪張子強手持衝鋒槍,以炸藥威脅,將李澤鉅挾持至新界一處廢棄養雞場囚禁……長子李澤鉅和李嘉...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 天天要聞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中新網寧德5月14日電 (吳允傑 陳傑)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博物館14日披露,霞浦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13日在霞浦縣松山街道塔下村調查《霞浦縣誌》記載的明代“龍光寶塔”遺址時,發現該遺址西3米處,有一處古代烽燧。據介紹,該烽燧高約5米,底徑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着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