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第6任妻子,兒子曾任解放軍總參,女兒是富商,94歲仍在世

2021年05月09日21:48:42 歷史 1261

誰說女子不如男?毛主席曾這樣說過:中國婦女能頂半邊天!必須要說現在的女性為何地位那麼的高,其實還真的要感謝下偉大領袖毛主席了,要知道在之前,中國女人的地位可是極其的低下,唯有依靠男人才能生存,可是如今自然是不同了。

葉劍英第6任妻子,兒子曾任解放軍總參,女兒是富商,94歲仍在世 - 天天要聞

下面要介紹的這個女性就是為新中國獻出一份力量的偉大女性,參加過革命,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她的名字就是李剛。

或許大家對她不是十分的熟悉,但是她的丈夫卻極為地有名,那就是開國元帥葉劍英,她就是葉劍英元帥的第6任妻子。

其實許多開國元勛的夫人都非常的厲害,比如賀子珍、鄧穎超、伍若蘭、楊開慧等,她們都是我們新中國的巾幗英雄,完全不會輸給任何一個男人。

葉劍英第6任妻子,兒子曾任解放軍總參,女兒是富商,94歲仍在世 - 天天要聞

1927年,李剛出生在湖南漣源,其實這個李剛的家族非常的顯赫,其祖上是清末湘軍名將李續賓,出生在這樣顯赫的家族中,確實小時候的李剛就受到過很好的教育,而且家教非常的嚴格,為此也才能把李剛培養成為一個無比優秀的女性。

雖然如此,李剛的家庭還是有許多的糟粕,那是來自於封建思想,他們家族認為女人過分地去讀書,這樣是不好的,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為此就希望李剛儘可能地別過分地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李剛卻是非常的酷愛讀書,一門心思就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反正就和自己的父母杠。

葉劍英第6任妻子,兒子曾任解放軍總參,女兒是富商,94歲仍在世 - 天天要聞

之後的李剛父母實在是受不了女兒的反抗,便同意了她繼續讀書的請求,就這樣之後的李剛在學習中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文化思想,特別是她無比地感受到了舊中國的那種沒落和無能,為此她也很渴望和許多愛國青年一樣去改變這個國家,這也是為何後來她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原因了。

而和丈夫葉劍英的認識則是在華北軍大,當時葉劍英可是一個首長哦,而且李剛則是一個美麗的大學生,美女愛英雄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當然了兩個人年齡確實也是相差了許多,但是真正的愛情和年齡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就這樣1948年年底兩個人結婚了。

葉劍英第6任妻子,兒子曾任解放軍總參,女兒是富商,94歲仍在世 - 天天要聞

婚後的李剛為葉劍英生了一子一女,分別是兒子葉選廉、女兒葉文珊,不過在1955年的時候,李剛和葉劍英因為感情的問題而選擇了分手,確實是很可惜的。

葉劍英第6任妻子,兒子曾任解放軍總參,女兒是富商,94歲仍在世 - 天天要聞

不過兒子葉選廉和女兒葉文珊可是極為了不起的,其中葉選廉曾經任職過解放軍總參,後來又擔任了深圳國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而女兒葉文珊同樣是很優秀的,絕對的富商一個,歷任歷任香港亞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華僑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葉劍英第6任妻子,兒子曾任解放軍總參,女兒是富商,94歲仍在世 - 天天要聞

如今的李剛已經94歲了,身體卻依然還是很健朗的,而且她也是十大元帥夫人中唯一在世的了,祝福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着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