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劉越)臨近中午,武漢襄陽東站的12306網絡訂餐配送中心一派繁忙。
“酸菜滷肉飯、椒香脆皮雞腿堡、安格斯肥牛飯!”在這個誕生不足一月的配送中心裡,裝箱、打單子的指令此起彼伏,工作人員步履匆匆,喊話聲不絕於耳。
10時30分,在飛馳的g3471次列車上,旅客周女士輕掃座椅二維碼點餐。一小時後,列車停靠襄陽東站,一份熱騰騰的酸菜牛肉麵便精準送至她的座位。她感嘆:“現在高鐵服務真方便,越來越多的車站都能送外賣了!”
這樣的便捷體驗,如今已成為千萬旅客的日常選擇。

自2017年鐵路部門推出12306互聯網訂餐業務以來,全國已有90餘個車站加入“高鐵外賣”矩陣。途經旅客只需提前1小時,通過app或座椅二維碼,即可預訂到站內合作餐廳的豐富餐食。
武鐵轄下,武漢、漢口、武昌、襄陽東4個配送中心平均每天配送1750單;濟南西站年配送量突破100萬單;2025年春運期間,鄭州東站作為中原地區最大供餐站,日均配送超4000單,單日峰值更達9000餘單。亮眼數據背後,印證着這片藍海的繁榮。
曾經,站台上的盒飯、開水機前的泡麵、列車上的零食推車是旅途標配;如今,香辣雞腿堡、紅燒排骨飯等中西快餐琳琅滿目。高效的“外賣邏輯”植入飛馳的高鐵系統,從“吃飽”轉向“吃好”,高鐵餐飲服務迭代升級,徹底改變了旅客的傳統印象。
技術迭代是這場變革的隱形推手——後台管理系統實時同步旅客下單時間、車次、訂購餐品、車廂號信息,配送中心依託調度系統,在列車進站前完成餐食打包,待車門開啟時直送車廂。以襄陽東站為例,高鐵外賣員在列車到站前10分鐘就已抵達站台,確保餐食在最短時間內送達旅客手中。
“分鐘級響應”的服務能力,本質上是高鐵站從“運輸節點”向“智慧服務綜合體”轉型的縮影。而高鐵外賣的魅力,不僅在於效率,更在於對“一城一味”本土風情的挖掘。
記者查詢發現,武漢站的熱乾麵和三鮮豆皮、南京南站的招牌粉絲湯加鮮肉湯包、南昌西站的牛肉拌粉配瓦罐湯、西安北站的老潼關肉夾饃等地方“美食名片”,均是本站外賣服務的拳頭產品。藉由高鐵網絡,旅客不必下車,就能在車廂里觸達“地方味道”,實現“走一路吃一路”的愜意。
“線上點單-站內配送-座位直達”的閉環服務,打破了傳統車站餐飲的“封閉經營”,同樣體現出鐵路部門對旅客需求的精準回應。
如今,這場提升旅途品質的變革仍在加速深化。7月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運行圖。計次票、定期票等新型票制產品覆蓋72條線路,鐵路暢行碼覆蓋所有動車組列車,全國120個車站可實現便捷換乘,“靜音車廂”拓展至92列列車。從助力旅客“輕裝行”到試點高鐵寵物託運,鐵路部門正以“服務跟着需求走”的創新邏輯,不斷延伸服務鏈條,將高鐵網絡從基礎設施升級為生活場景。
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餐飲服務的升級,更是一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讓科技發展更有溫度、讓民生關懷更具質感的時代答卷。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正以“中國速度”載着“中國溫度”,將每段旅程化作一場充滿煙火氣的幸福抵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