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猛將如雲。西涼錦馬超,單騎沖陣槍法如神,位列演義名將榜第五。他曾率十萬聯軍對抗曹操,威震潼關,卻也並非無所畏懼。翻開史書,竟有四人令這位梟雄忌憚:一人差點要他性命,兩人與他戰平,還有一人,他連交手的勇氣都沒有……

一、閻行:少年馬超的生死考驗
馬超的“心理陰影”,最早來自韓遂的部將閻行。建安初年,馬騰與韓遂交惡,雙方在涼州展開混戰。當時年僅二十的馬超初露鋒芒,卻被閻行一矛刺中要害。《魏略》記載:閻行與馬超肉搏時,矛頭折斷,他竟用斷矛猛擊馬超脖頸,險些取其性命。這一戰成了馬超的“少年噩夢”——若非運氣眷顧,三國或將少一位“錦馬超”。
有趣的是,閻行後期名氣遠不及馬超。史學家推測:馬超在生死邊緣走一遭後,武藝突飛猛進,而閻行則逐漸淪為二線將領。這場敗績,反而成了馬超蛻變的催化劑。

二、許褚:一聲怒喝退馬超
曹操身邊有位“人形兵器”,名叫許褚。此人膂力過人,能倒拽牛尾,被曹操親封“虎侯”。渭南之戰時,曹操與馬超陣前談判,只帶許褚一人護衛。馬超本想突襲擒拿曹操,卻被許褚一個眼神嚇退。《三國志》寫得生動:“許褚瞋目盻之,馬超乃不敢動。”
馬超為何發怵?一來許褚“虎痴”威名遠揚;二來馬超親眼見過許褚單臂拖牛震懾千軍的場面。這位虎侯不需動手,光靠氣場就壓得馬超暫避鋒芒。後來《三國演義》添油加醋,寫兩人大戰三百回合,但正史中,許褚的“眼神殺”已足夠讓馬超掂量輕重。

三、張飛:夜戰中的強強對決
若論硬碰硬的對決,張飛是馬超最頭疼的對手。劉備入川時,馬超奉命攻打葭萌關,張飛主動請纓迎戰。二人從白天打到深夜,挑燈再戰仍不分勝負。《三國演義》描述:馬超見贏不了,佯裝敗退想使詐,卻被張飛識破。
這場“夜戰”背後暗藏玄機:張飛年長馬超十餘歲,體能本應吃虧,卻憑藉悍勇逼平巔峰期的馬超。更關鍵的是,馬超最終選擇歸降劉備,與張飛的威懾不無關係——若真能輕鬆碾壓,何須低頭?

四、關羽:馬超不敢接的挑戰
四大猛將中,關羽最特別:他從未與馬超交手,卻讓馬超徹底“認慫”。馬超投奔劉備後,關羽聽聞其勇名,竟寫信給諸葛亮:“馬超算什麼?我要從荊州去益州和他單挑!”(《三國志》:“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
面對這般挑釁,馬超的反應耐人尋味:他沉默以對,既不接戰也不反駁。為何?關羽的驕傲有資本:斬顏良鎮荊州,他是劉備陣營的頭號大將。而馬超作為“半路加盟”的降將,深知自己根基不穩,若與關羽衝突,無異於以卵擊石。他甚至刻意低調行事,連宴會都避開關羽鋒芒。

馬超一生桀驁,卻對這四人流露敬畏:閻行教會他“生死一線”,許褚讓他明白“人外有人”,張飛證明“悍勇難敵”,關羽則令他學會“審時度勢”。四大猛將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馬超從莽撞少年到成熟統帥的蛻變——真正的強者,不僅靠武力,更因懂得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