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馬越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鍋圈不滿足於火鍋及燒烤,它目前正在籌開新店型“鍋圈酒飲便利”。
界面新聞留意到,目前該店型尚未開展全國招商,根據來自鍋圈創始人楊明超的公開信息,預計今年5到6月,鍋圈酒飲便利會有門店開出,門店主要出售酒飲、果汁精釀、早點烘焙、冰淇淋、水奶,還有窗口現制的冰淇淋、冰杯等品類。關於該酒飲便利更詳細的產品開發和門店布局情況,截至4月10日,鍋圈方面未對界面新聞做出具體回應。

這是鍋圈在過去幾年不斷在品類上嘗試“擴圈”的持續性做法。以火鍋、燒烤食材超市起家的鍋圈,近年來將品類延伸到西餐、預製菜、面點、烘焙、飲品、雪糕、零食等等。
而具體到酒飲這個品類來說,鍋圈此前已經有了布局。2024年,河南酒企宋河酒業由鍋圈重整投資並接管。一個重點是,鍋圈不僅向宋河酒業提供財務上的支持,還有打通渠道上的作用。
“宋河酒業作為一個地方酒企,可以藉助鍋圈的渠道優勢拓寬銷售打開市場。”夏至良時諮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楊懷玉對界面新聞分析道,“而對於鍋圈來說,不斷擴展新的品類一方面是在滿足市場需求和場景,增加購買頻次;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高毛利空間,通常來說,酒飲會比生鮮蔬菜、肉類的毛利要高。”
受到消費大環境的影響,從財報上看,鍋圈也在面臨一定的客單價和毛利水平降低的壓力。
在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交流會上,楊明超提及了餐飲消費市場的疲軟。“上半年面臨消費市場變化,我們的客單價天然地下降了6元-8元。”他說。
下半年通常是火鍋食材的消費旺季,但從全年業績來看,鍋圈的毛利率有所降低,由2023年的22.2%略微下滑至2024年的21.9%,財報解釋稱是由於推出多款套餐組合產品,如5月下旬推出的“99元毛肚自由火鍋套餐”,拉低了集團毛利率。
在客單價無法在短期內提升的情況下,增加品類則意味着有可能提升消費頻次和復購。
2024年,鍋圈共開發了412個火鍋及燒烤類新sku。在2024全年業績交流會中,這家公司提到的一個策略是“調整產品結構”,即從火鍋、燒烤等非剛需晚餐場景,向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日常家庭吃飯場景拓展。

由此可以看出鍋圈在過去一年中,圍繞“家庭吃飯”場景做滲透這件事上,它在通過擴充品類來達成。
譬如在2024年4月,伊利冷飲宣布與鍋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宣布展開深度合作,通過鍋圈規模化的渠道網絡進一步提升產品銷量。在此之前伊利已經和鍋圈其中5000家門店合作,而在2024年,鍋圈將調整冰淇淋業務模式,計劃將10000餘家門店全部開放權限銷售冰淇淋產品。
鍋圈另一個押寶的重要品類是預製菜。它在2024年下半年開設了一批“鍋圈餚餚領鮮(速烹菜)”的門店,主要位於菜市場,出售經過預先腌制的牛肉片、雞翅、魚片等食材,以及酥肉、炸洋蔥圈等小食,主要包括家常小炒、家宴大菜、秘制烤肉、煎炸小吃等7大類食材。
楊明超曾經在2023年中期做出了相對保守的策略,基調是2年內不再致力於開新店。從2024年報上來看,它的門店規模有所降低——2024年底鍋圈門店數量為10150 家,較2023年底的10307家減少了157家。其中加盟店在2024年底為10135家,較2023年底的10300家,減少了165家。
但長期來看鍋圈仍面臨增長壓力,繼續開店,仍是它保持增長和爭奪市場份額的關鍵途徑。
楊明超在多個場合強調了未來5年達到2萬家門店的目標。
而這一增量,一方面要從縣鄉等下沉市場中尋找。財報顯示,2024年鍋圈鄉鎮門店新增287家。目前鍋圈的鄉鎮店與標準門店有所不同,主打bc(餐飲端與消費端)一體化,門店較大,致力於滿足周邊農村顧客的日常大宗採購需求。
他稱,從行業來看,目前縣鄉餐飲及食材零售整體仍存在弱供應鏈短板,下沉度、專業度相對欠缺,價格不夠透明,而鍋圈的鄉鎮店打通了工廠到門店,既可對b端餐飲店賦能,又可直面縣鄉廣大c端顧客,“有望成為鄉鎮的山姆、麥德龍”。
另一方面,對於高度依賴加盟的鍋圈來說,開出新店的驅動,也來自於它不斷拓展出的新品類,由此發展出新的門店模型,吸引加盟商。
鍋圈品牌總經理劉一川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接下來,鍋圈從1萬家店要開到2萬家店甚至3萬家店,要靠預製菜來支持,並堅定看好預製菜。鍋圈將藉由預製菜發力更多餐飲場景,而一二線城市的農貿市場將是其首選。
而從它最新的計劃來看,酒飲便利有望成為吸引加盟商的又一種新店型。
但酒水品類的供應鏈與鍋圈擅長的火鍋燒烤食材仍存在一定差異,而酒水零售市場如今競爭同樣激烈,不僅有傳統的煙酒專賣店、超市、便利店等,還有各類線上酒飲銷售平台和即時零售等等,這些競爭者在產品種類、價格策略、客戶資源等方面有長期經營的基本盤,鍋圈想要跨界分羹,其實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