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logo:赤承德鄉
解釋:赤,中國紅,寓意紅色文化;承,傳承與保護的意思。德鄉,特指朱德和張思德的故鄉儀隴縣。
整體釋文:德鄉儀隴的紅色文物資源豐富,紅色文物承載着道義仁德之志,檢察機關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講述紅色故事,展望未來,傳播美好與希望。

儀隴縣是“兩德故里”、革命老區,文化底蘊深厚,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文化遺迹遍布全縣。2019年3月,儀隴縣檢察院深入全縣20餘個鄉鎮,對38處革命文物展開全覆蓋調查。調查發現,多數紅色文物散佈於農村偏遠地區,屬非旅遊景區,保護力量十分薄弱。近年來,儀隴縣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共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1份,督促完成13處紅色文物修繕,取得了良好效果,培樹了“赤承·德鄉”紅色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特色品牌。
積極彙報,爭取各方支持
在對全縣紅色文物進行摸排調查後,儀隴縣檢察院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彙報,建議建立完善的文物保護管理體系,落實制度、人員、經費等方面的需求。同時充分借力人大的監督職能,吸納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使其成為參與、監督文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集中宣告,彰顯監督剛性
為求整改實效,儀隴縣檢察院向2個縣級部門和7個鄉鎮集中送達9份紅色文物保護的檢察建議書。檢察官現場宣讀了建議書,告知了檢察機關履職依據、履職事項、履職期限和相應的法律後果,並現場聽取了被建議單位意見,共同尋求妥善辦法。

出台政策,推動源頭治理
2020年6月,以難度最大的童家廟紅軍遺址修繕完工為標誌,第一批訴前檢察建議所涉12處紅色文物修繕工作先後完成,但全縣文物保護工作並未止步於此。




為使儀隴縣紅色文物保護工作有效落實,儀隴縣檢察院積极參与擬定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磋商,聯合相關部門給予意見建議,從“強化政府責任,擴大社會參與,拓展活化利用,加大執法督查和違法處罰力度”四個方面着力解決難題,做好文物保護源頭治理。
2020年11月,《儀隴縣文物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該辦法的出台進一步明確了儀隴縣文物保護工作相關規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對於推動儀隴文物保護管理、守護和傳承“紅色”基因、提升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

持續履職,助力遺迹保護
儀隴縣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對紅色文物保護持續履職,定期開展“回頭看”工作,堅決做到發現一起監督一起。同時,該院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與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協作,形成紅色文物保護合力,共同守護“紅色記憶”。





下一步,儀隴縣檢察院將不斷深化“赤承德鄉”紅色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特色品牌,積極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常態化開展紅色文物保護工作,為儀隴建設“紅色旅遊示範縣”貢獻檢察力量。


來源:儀隴檢察
編輯:蔣 敏
審核:龔智慧
審簽:彭志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