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2022年07月02日09:25:27 美食 1901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

杭州餘杭仁和東塘村村口橋頭,滿樹麻雀嘰嘰喳喳,合著街角“阿其夜宵”霓虹燈的節拍,跳躍閃爍。

村裡人搖着蒲扇,三三兩兩路過,有人推開玻璃門進來,熟悉地唱喏一句:“老闆,豆腐面兩碗。”

老闆兼廚師是48歲的史克其。

這個中等身材的男人就是東塘村村民。

他的大半生幾乎沒離開家。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在橋頭這段100米不到的街面,“阿其夜宵”三次搬遷,最近一次是去年。

疫情讓大家吃夜宵的時間提前了。於是,史克其把打烊時間從凌晨3點提前到了凌晨1點。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新店面有100平方米,能放下20多桌,年租金只有3萬元,阿其和老婆很滿意。

今年年初,這家鄉村深夜麵館因為疫情歇業1個多月,復盤迴歸已是火熱的6月。

1】粉絲煲,豆腐面,小酒配小菜慢慢品

村口這座藍色鋼構天橋,一到傍晚時分就開始熱鬧,有人拉着孩子來橋上納涼,有人手提剛買的肉菜匆匆而過。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下班了,附近電扇廠的四個小伙總是組團來吃面。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穿藍色工裝的本村小伙,習慣性地點了一份砂鍋煲,另位三位是隔壁村的工友,點的是肉絲豆腐面。

“豆腐面是後來流行的,我們村以前一直吃砂鍋煲,我一周吃一次。”本村小伙津津有味地嗦着粉絲,邊上三個小伙呼呼吹着麵條,等晾涼。

小伙吃飯乾脆利落,吃完麵條起身走了,店裡慢悠悠吃着炒菜品着小酒的,基本都是本地大叔。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小店食客大多是男性,大叔們習慣先喝酒吃菜,然後再吃面。

店裡跑堂的阿姨特別可愛,因為找不到是哪桌點的菜,總是端着菜在大廳打轉,轉上幾圈,好像就找到了方向,準確無誤地把菜送到客人桌上。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阿其則在後廚忙碌。

凌晨3點睡覺,下午5點開始幹活,他的作息完全異於常人。

這種節奏,至少堅持了15年。

在開夜宵前,阿其是獐山煤氣瓶廠的工人。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當年,這個沉默寡言的鄉下男人從工廠辭職時,老婆蘇琦是反對的。

後來,阿其在村口橋頭找個只放下6張小桌的門面,自立門戶賣夜宵,主打粉絲煲和豆腐面。

“兒子今年高考,但成績並不理想。”說這句話時,阿其臉上是無奈,手上燒面的動作不停。

2】帶火一條街的鄉村網紅面,逆襲靠大家

剛開店那兩年,“阿其夜宵”是全村唯一的深夜食堂,粉絲煲其實是模仿附近一家飯店的。

因為同質化競爭,夜宵店開始的時候很少有人光顧,只有深夜巡邏的警察,村裡巡防的網格員會經常來吃個煲。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有一次,客人亂點說要吃豆腐面,阿其胡亂燒了一碗,結果意外好吃,村裡一傳十,十傳百,都來店裡點豆腐面吃。

雖然現在營業時間從原先的凌晨3點,提前到了凌晨1點,招牌豆腐面每天還能賣出去200多碗,25元一碗的牛肉豆腐面佔一半銷量,另外還有牛肚、河蝦、肉絲、大排豆腐面。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15元一份的砂鍋煲,用料紮實,有粉絲、青菜、臘腸、牛肉、油豆腐和荷包蛋,性價比很高。

村裡人吃面喜歡配菜,店裡的小炒做得特別入味,大蒜炒牛肚,鴨胗炒茭白,鴨腸炒青椒,紅燒雞爪……都是阿其拿手的顛勺好菜。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食材採買和料理都是老婆蘇琦在做。

她每天7點起床到店,菜市場的新鮮麵條,電商平台的肉和菜會陸續到店,處理起來比較麻煩的是麵條和牛肉。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麵條需要焯水過冷後晾涼,這樣燒的時候面才筋道,不容易糊。

蘇琪會一份份先幫老公分好,這樣燒的時候,拿起來就方便。牛肉則要先腌制1小時,再小火慢煮大半天,出鍋後全部切片備用。

“我們店開始生意真的一般,還真的就是靠了那碗豆腐面。”阿其笑笑。

老婆也是看着店裡生意好到忙不過來,才從廠里辭職來店裡幫忙,後來又雇了本村阿姨來跑堂。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除了本地村民來吃,有的是從隔壁良渚、瓶窯過來的,甚至還有人開車從臨平、德清趕來吃面。

阿其憑一己之力,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杭兒風”,順便帶火了整條街的餐飲生意,村口陸續開出燒烤、炒菜、麵館等好幾家飯店。

3】天熱了,大家更願意來外面吃飯

因為橋頭商鋪陸續拆遷,阿其前面租的兩家店面相繼拆了。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每次遷店,他都會找離老店最近的店鋪,三次遷店距離不超過100米,生怕老客來了找不到。

巔峰期,“阿其夜宵”做晚上10點以後到凌晨3點的生意,一天能賣300到400碗麵條。

新店碰到疫情,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午夜12點過後,來消費的食客驟然減少了。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今年過完年,因為仁和、良渚的疫情,“阿其夜宵”歇業一個多月。

4月底,小店短暫開了四天,又因為涉及次密接人員活動軌跡,被迫歇業一周,正兒八經開張是5月4日。

不過,疫情也帶來了不少意外的驚喜,比如很多人來阿其這裡吃晚飯了,晚飯剛吃過的8點多,吃夜宵的人就接上趟了。

阿其覺得,傍晚以後的這波生意,自己要抓住。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反正12點以後也沒啥人了。”他索性夜裡早點關門休息。

老婆蘇琪白天在店裡幹活,不知不覺忙到中午,很多人看店裡白天有人,就上門來問:能不能燒一碗面吃?

也許是天氣熱了,大家更願意來外面吃飯,阿其又增加了早上9點到下午1點這檔營業時間。不過,中午他還在呼呼大睡,只有蘇琪在燒。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在4月底短暫開業的那幾天,阿其一天賣不到50碗面;5月回歸的這個月,生意也不算很理想。

但是,6月開始,“阿其夜宵”的生意回復到了正常水平。

“每天進貨就要花1800塊錢,現在每天能賣200多碗麵條了。”

真好,這是希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小孩子真的很喜歡這幾款家常菜,媽媽們,學起來呀 - 天天要聞

小孩子真的很喜歡這幾款家常菜,媽媽們,學起來呀

小孩子喜歡什麼家常菜呢?可樂雞翅,糖醋雞塊,菠蘿排骨,話梅排骨,這些家常菜,想必小孩子都會喜歡吧。那大家都會做嗎?不會做的,就來看看吧,我這裡有超詳細的做法,不信你學不會。1、可樂雞翅食材:雞翅,可樂一瓶,芝麻,蔥姜如果你還不會做這道菜,真
港青在穗打造“世界咖啡地圖” - 天天要聞

港青在穗打造“世界咖啡地圖”

5.8米長的吧台、滿牆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包裝陳列,史提芬的咖啡店別具一格。   掃碼看視頻  “下班就是下班,老闆找你,不用理他。但我現在是老闆了,感覺自己每天24小時都在上班。”C stands for咖啡主理人史提芬說著一口正宗的“港普”,如此調侃自己的創業狀態。  來自香港的史提芬從中大外語專業畢業後北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