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周星馳導演的新作《食神》上映,轟動一時,這是一部極具思想價值的喜劇電影作品,為不少人帶來了歡聲笑語。
見解不同,各有千秋。進入餐飲行業的我們,再去重溫這部周星馳式無厘頭喜劇電影代表作時,就會發現電影里的情節設計,其背後還蘊藏着不少餐飲行業的經營密碼……
近三年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迎來了寒冬時刻,但同時也新生了很多新型的就餐方式。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餐桌上的買賣永遠不會消亡,大家的飲食習慣和就餐方式在疫情的影響下發生轉變。可以說,疫情也為國內餐飲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
餐飲工業化為國內餐飲行業未來5-10 年的大勢所趨。
在電影《食神》中,史蒂芬·周靠撒尿牛丸東山再起後,訂單增多,而單純靠人工就想大規模生產銷售顯然是痴人說夢,於是,他與人合作辦了工廠,將牛丸做成罐頭,進行標準化生產。
過去大多數餐廳在準備菜品時,使用的都是人工。
就拿牛丸來舉例,人工捏出來的牛丸大小不一,還不衛生,如果想大規模地生產,就算24小時不停地工作,也滿足不了訂單需求。
現如今,餐飲企業用機械代替人工,經過一系列的分化、合成、加工、消毒等工作,既能保證食品安全,也能進行標準化、批量化生產。
好的產品離不開營銷策劃的輔助。如今,推廣營銷的平台有很多,例如“抖音、小紅書、各視頻平台等”。
自媒體的興起,可以讓每個人都變成廣告人。但只會推廣是僅僅不夠的,有策劃、有戰略才是流量變現的“好軍師”。
史蒂芬·周在後面賣牛丸的時候,就將營銷的手段發揮地淋漓盡致。他提前請了托兒,然後請電視台的人來採訪,這些人在接受採訪時一個勁兒地誇大牛肉丸,有的人說吃完可以變漂亮;有的人說吃完可以變聰明;甚至有人說吃完之後自己長高變壯的。
利用大家的從眾心理,用力十足的鼓吹,這種炒作之下,就算不是真的也變成真的了。
當然,劇中的這種行為一定不能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我們做餐飲行業要學會這種思維方式,利用營銷的手段,再結合自身品牌的優勢,策划出更好的方案用於推廣產品。
例如“老鄉雞在村頭土牆圍着的露天場地里開了一場預算200塊“2020年老鄉雞戰略小會”。“土味”十足的畫風也吸引了小嶽嶽,幾天後,小嶽嶽成功與老鄉雞對接,成為了代言人。
這就是一種結合自身品牌特點而策划出的完美的營銷方式。
“不管做任何事情,要懂得什麼是尊重、懂得什麼是高貴、懂得什麼是生命、懂得什麼是真誠。”這是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曾說的一句話。
做餐飲行業的根本就是做好產品。有些企業為了謀銷量過度營銷,欺騙消費者;有些企業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率,使用垃圾食材以便縮減成本。
在電影《食神》中史蒂芬·周只顧利潤率,一味縮減成本,便選擇了吳孟達推薦的廉價走私牛肉,甚至分量也是越做越小。在店面的安排上,他也盡量縮減開支,為了催促大家用餐後快速離開,便吩咐手下將店鋪的桌子和凳子都做小。
如果都這樣做餐飲,一定會得到“反噬”。果不其然,最後因食材質量問題史蒂芬·周被警察帶走。
好的餐飲企業能一直活躍在市場上一定有它的原因。例如“海底撈”的服務水平,在行業內一直是一個標杆。顧客過生日,員工和經理會集體來送上祝福,這件事被網友發到平台後,一時火爆全網,並引得其他的餐飲店鋪紛紛效仿。
有“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稱號的老鄉雞,為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吃着放心。
老鄉雞在近20年的時間沉澱中,制定相關操作手冊25本,內容涵蓋從原材料生產到經營門店等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提升品牌競爭力,打造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強品牌”道路。
疫情襲來,餐飲行業可算是受影響最深的行業之一。據紅餐網聯合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發起《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飲企業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4月份餐飲收入2609億元,同比下降22.7%,創下了2020年5 月份以來的最大降幅。
據統計,2020年餐飲店共註銷30多萬家,而到2021年這一數字為100多萬家!
如今,餐飲實體店特別難經營,甚至有很多餐飲老闆因為經營困難,欠債還不上而走向極端。
面對挫折和壓力,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中國有句俗話“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是我們餐飲人現在必須要具有的心態!
謙虛是中國人骨子就帶有的優良品質。除了要具備抗壓能力,我們也不能得意忘形。比如,張蘭曾打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餐飲品牌—俏江南,在最火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可以達到300萬元!
隨着俏江南的落寞,麻六記衍生而起,張蘭也沒有因為曾經輝煌而妄自菲薄,這位今年已經62歲的老創業家,放下之前的成績,開始在直播間里親自帶貨推薦。
做好餐飲行業,小編認為一定離不開以上幾個方面。食品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的供應鏈,結合產品特點做好營銷策劃,還有就是我們餐飲人時刻不能忘記的初心和抗壓精神!
關注我們,歡迎大家和我們留言溝通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