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2022年05月13日08:39:35 美食 1904

不知道屏幕前的小夥伴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2022年開年以來,有一個詞就頻繁地出現在各類新聞中—— “漲價”。

從年初的蔬菜漲價,電影票漲價,汽油柴油漲價,半導體芯片漲價,到2月份的瑞幸星巴克漲價,直至最近,最最常見的方便麵也漲價了。

雖然只是漲了五毛錢,但是打工人依然感覺很受傷。畢竟在很久以前,一袋方便麵只要幾毛、一兩塊錢。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作為一類快餐食品,物美價廉又省時方便,方便麵推出市場後一直很受歡迎,咱們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引進了諸多方便麵生產線,市場上的品牌多的數不清,口味也是五花八門。

當然,市場份額主要還是被康師傅、統一這兩家所佔據,其他的品牌很難撼動他們市場前二的地位。

不過大家可曾知道,在康師傅統一未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之前,中國方便麵一哥可是另有其人,作為80、90後的共同回憶,這個品牌是當時方便麵市場的絕對霸主,創始人更是被稱為中國方便麵大王。說到這裡,相信很多小夥伴口中那兩個字,已經呼之欲出了。

沒錯,他就是“華豐”。如今已經很少能看見華豐方便麵的身影了,但是在記憶里,那款淡黃色外包裝的華豐三鮮伊面,卻又是那麼的熟悉。

本期內容,我們就來說說從光芒萬丈的市場寵兒,到如今的無人問津,華豐都經歷了什麼?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現如今,大家食用方便麵僅僅也只是因為它的方便甚或是一種將就,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方便麵對於中國人是新鮮事物,不少人都很好奇,一塊小小的麵餅,一袋調料袋,一壺開水,再等個三分鐘,熱氣騰騰的美味就出現了,不需要任何技巧,不限於任何場地。

如此簡單但是又近乎“神奇”,在當時的中國,甚至有很多人渴望嘗試一下方便麵到底是何種味道。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國內開始引進國外方便麵生產技術。

1980年,上海益民四廠從日本引進了國內第一條方便麵生產線。

而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廣東珠海,一個食品廠服務站的站長熊毅武,也敏銳地覺察到了國內方便麵的市場前景會非常廣闊。

於是,在1984年,熊毅武拿到了廣東農墾從日本引進的一條方便麵生產線,帶領着一幫人,在珠海平沙創立了“華豐”工廠,生產出了國內第一代方便麵--華豐三鮮伊面。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之所以叫“三鮮伊面”,是因為調料包用了豬骨、海鮮、雞肉這“三鮮”來調製,鮮甜清淡的口味一下子便抓住了廣東人民的胃口。

三鮮伊面一經推出,廣受歡迎,火爆程度甚至能和當時最熱銷的“健力寶”不相上下。

三鮮伊面沒過多久便在廣東市場名聲大震,隨後幾年,華豐一方面繼續深耕廣東市場,另一方面迅速將產品線在全國鋪開,搶佔市場。

熊毅武深諳營銷之道,他請來了著名港姐“肥姐沈殿霞代言,在各大電視台輪番播放廣告宣傳片,那句 “食華豐,路路通”的經典slogan,如一股旋風,席捲了國內大地。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這則廣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效應顯著。一時間華豐的市場版圖也順着這股“魔性”廣告語,擴散到大江南北。西至新疆,北至山海關外,都能看到華豐的身影。

隨之而來出現了不少跟風者,在知識產權不那麼被大家看重的年代,華豐成為了無數後來者競相模仿的對象。比如河北華龍,山東龍豐……一時之間,華夏大地,各路“華”“豐”爭霸,好不熱鬧。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華豐成為了市場的寵兒,節節攀升的市場銷量奠定了它市場霸主的地位。創始人熊毅武更是被大家冠以“中國方便麵一哥”,“中國方便麵大王”的稱號。

老闆風光,華豐的員工也跟着賺了個盆滿缽滿,據說當時在華豐的普通員工,輕輕鬆鬆就能拿到2000的月薪,要知道,那可是在90年代,北京的房價也就1000多一平。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那時的華豐,地位基本就等同於現在BAT這一級別的大廠,能進華豐上班,是一種無上的光榮。

做到這個份兒上,華豐可謂是相當成功了。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但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一點:它的成功其實並不是很牢靠。

可以認為,三鮮伊面因為有着真材實料,口味獨到,所以才會賣得好,被市場認可。

但更不能忽視的是當時的市場環境,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處在高速發展的前夕,無論是市場還是消費者,對於新興事物,都有着極高的好奇心和接受度。

在方便麵市場上,華豐的出現,填補了一個空白,所以它能在極快的時間裡,佔據市場。

能否後續保持,才真正見功夫。

不是有那麼句話嗎,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很快,華豐就遇到了挑戰者,90年代初,台灣的統一和康師傅,這兩家企業異軍突起,高調宣布進軍內地市場。

這兩家企業,先是一下子推出多款口味來滿足消費者多種需求,又通過乾脆面自帶調味和內附多種贈品的方式,拿下了年輕人市場。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短短几年間,康師傅和統一迅速佔據了國內市場,曾經的一哥華豐毫無還手之力,敗下陣來。

華豐的第一寶座沒能坐得太久,滿打滿算也沒有十年。

我們事後諸葛亮一下,其實華豐的衰落是必然的,康師傅和統一的入局也並不是主要原因,只能說是一個催化劑,加速了它的衰落過程。

華豐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憑着三鮮伊面這一款“爆品”,立足廣東走向全國,並獲得成功。

穩穩佔據市場之後,華豐卻並沒有抓住契機,開發新品來鞏固擴大優勢,仍然固守着三鮮伊面這一個“傳家寶”。

結果可想而知,隨着外來品牌的不斷湧現,消費者發現可供選擇越來越多之時,華豐便顯得是如此的“單調”,原有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後來者蠶食。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華豐的衰落,從股份改制、國外資本入駐、直至創始人熊毅武離開,就已經註定避免不了了。

1992年,印尼的華人財團,“金光集團”收購了華豐。

成為華豐的新東家後,不差錢的金光集團雄心勃勃,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十多家生產工廠,一股腦地推出了眾多不同口味的新產品:華豐2000,華豐麵館,干拌一族,掌上脆,魔法士等。

首先得承認,金光集團出發點不錯,推出新品,本意在搶奪回原本屬於華豐的市場。

但是他們忘記了一點,這些未經過市場調查,就推出近乎千奇百怪的口味,是否符合市場需求。金光集團,這個造紙業大拿,在快餐食品行業里,畢竟是個剛入行的新手,這些匆匆上馬的新品,大部分都沒能經過考驗,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產品沒能跟隨市場的腳步,但是更致命的問題出現在華豐的企業管理上,金光集團撤掉了華豐集團原有的組織框架,辭退了絕大部分公司高管,讓創始人熊毅武光榮“退休”,換來了一批香港台灣的所謂專業人才來運營華豐。

殊不知,正是這些引進的管理層成了華豐最大的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創始人熊毅武“被”退出華豐後,應陝西寶雞地方政府的邀請,來到了寶雞設廠,創辦了“熊毅武”方便麵,復刻了華豐三鮮伊面的成功,熊毅武系列方便麵成為當地火爆一時的明星產品。

然而造化弄人,在熊毅武方便麵發展最輝煌的時候,1997年2月,熊毅武遭遇嚴重車禍,同月去世。

熊毅武方便麵的發展也戛然而止。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說遠了,再說回華豐,熊毅武等一批元老的離開,加速了華豐的墜落。

一方面,來自港台的海外營銷理念與咱們國內的市場環境水土不服,他們的營銷理念營銷方式,觀感上的確很高端,但就是不接地氣,更是讓消費者有了一層疏遠感,這樣的宣傳,消費者根本不會買賬,反而起到了負面效果,這也是華豐後續推出眾多新品都難以成功的直接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熊毅武離開後的華豐,改用了產品的配方和生產工藝,甚至是偷工減料,導致口感上不復從前。

而恰逢此時,康師傅和統一來到了內地市場。

彼時稍顯“混亂”的華豐,自顧尚且不暇,面對這兩家來勢洶洶的同行企業,毫無懸念地就繳械投降了。

曾經火遍全國的“食華豐,路路通”的壯觀景象,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失了,慢慢地,華豐三鮮伊面也被擺在超市貨架最不起眼的角落裡,再到後來,大家也漸漸遺忘了。

靠三鮮伊面成為方便麵大王的華豐,遇到統一康師傅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聞

至此,華豐的影響力再次回到了它的起源地廣東。

憑着熟悉的味道和實惠的價格延續廣東人民的回憶。

只不過即使偶爾再見到,也只有“口味還是那麼少”、“便宜沒好貨”、“好久前吃過,沒想到現在還有的賣”這樣平淡的印象。

現在人們討論華豐,更多的是一種兒時情懷,甚至因為配方的轉變,口碑都已經大不如前了。

再次購買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可能也只是懷念當初奮鬥的味道。

畢竟,“我努力,就是為了以後不用再吃方便麵。”

說來說去,華豐的成功與失敗都不是偶然,歸結一點,作為一款食品來說,能否征服人們的味蕾,才是關鍵。

在物資相對匱乏的80年代,憑藉著實打實的投入,吸引住了消費者。最終也是因為產品的單調,配方食材的更換而失去了消費者。

大浪淘沙市場更替,市場是現實的,它不認情懷,你“不思進取”,自然會被淘汰。

曾經讓大家魂牽夢繞的三鮮伊面,如今也只留下些許記憶的味道,殘存在大家的腦海中了。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雪碧悄悄換了配方?客服回應:並非近期改動,出於口味需要 - 天天要聞

雪碧悄悄換了配方?客服回應:並非近期改動,出於口味需要

“雪碧加入了果葡糖漿、蔗糖素、安賽蜜……”近日有網民在社交媒體平台發帖稱“雪碧悄悄換了配方”,並“感覺這好像不是我記憶中雪碧的味道……”隨後,該帖子引發廣泛討論,有網民評論表示“感覺沒有小時候喝的好喝了”。5月12日中午,大皖新聞記者在合肥望江西路一家超市查看了680毫升、1.25升、2升三種規格的雪碧檸檬味...
路邊突然出現這種水果,最貴60元/斤,但連DeepSeek都不知道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路邊突然出現這種水果,最貴60元/斤,但連DeepSeek都不知道是什麼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浙江杭州街頭有人賣一種水果,號稱叫“冬厘果”,說是新疆的價格還挺貴“小果15元一斤,中果30元一斤,大果60元一斤,買的人挺多。"但是我在網上搜了一下,沒看到有這種水果,是不是騙局啊?"網友供圖記者走訪發現,街頭攤販售賣的“冬厘果”有三個價位,最便宜的(15元/斤)果子品相差一點,最貴的60元/斤。...
“1800元一杯咖啡?” 店員回應 - 天天要聞

“1800元一杯咖啡?” 店員回應

近日,上海一咖啡店銷售1800元一杯的咖啡引發熱議。據悉,這家名為“0566咖啡製作所”的咖啡店是一家連鎖店,在上海擁有6家門店,1800元一杯的咖啡所用咖啡豆為索菲亞莊園瑰夏。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社交媒體搜索發現,這一價格並非近日才出現,
粽子里吃出帶血創可貼?來伊份回應 - 天天要聞

粽子里吃出帶血創可貼?來伊份回應

中新網5月12日電(記者 吳家駒)近日,有消費者發布視頻稱,在喂寶寶吃來伊份粽子時,吃出帶血的創可貼。 對此,來伊份12日發布公告回應稱,公司已啟動全鏈路調查程序,並積極與相關消費者溝通,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得到保障。同時,公司已全面下架相關批次蜜棗粽產品,消費者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並可得到相同金額...
2025第十七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首設“供銷社的茶”展區 - 天天要聞

2025第十七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首設“供銷社的茶”展區

中新網合肥5月12日電 (記者 趙強)記者12日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5第十七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下稱“茶博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茶博會首次設置“供銷社的茶”展區,促進供銷合作社系統橫向合作。新聞發布會現場。趙強攝 由安徽省供銷社、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和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慶、黃山市政府等...
90年代風靡全國的4款進口煙,3款廣告酒,抽過喝過都60多了吧 - 天天要聞

90年代風靡全國的4款進口煙,3款廣告酒,抽過喝過都60多了吧

90年代是讓人懷念的時代,那時雖然沒有如今豐富多彩的生活,吃得用的也匱乏,但是那時人們都很開心,尤其是那個年代剛和國際接軌,很多新鮮事物都讓人感到新奇,就連進口的商品都是受到追捧,而且那時剛剛興起電視廣告,,很多通過宣傳的白酒也有進百姓餐桌。 下面分享90年代風靡全國的4款進口煙,3款廣告酒,抽過喝過都60多了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