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看見一體化的更多可能

上海城西,沿着地鐵17號線,從“大虹橋”出發一路向西,將直通長三角腹地。在這條線路的中間位置,一個正迸發無限創新活力的“綠洲智谷”在加緊建設。位於上海大虹橋輻射區的“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向人們展示出一個面向未來、具有“隱匿城市”氣息的園區面貌。作為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在長三角地區謀劃布局的第一個特色標杆示範園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這塊“世界級料子”上的“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不斷匯聚起更多高科技產業力量,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扇窗口,人們從這裡看見無限的機遇和可能。先行實踐

探路一體化2017年底,上海青浦,頻繁佔據新聞的重要位置,當時的一系列“大動作”正逐漸在疊加中釋放出更大的影響力。當年11月2日,一場4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青浦區趙巷、西虹橋、澱山湖三地同時舉行,其中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上海漕河涇開發區趙巷園區一期項目,該園區即為如今的“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此後一個月,連通“大虹橋”和澱山湖的上海地鐵17號線開通,趙巷園區就位於17號線的中間區域。“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的孕育過程有着幾分探路的實踐意味,充滿了管理者的精心、用心和匠心精神。彼時,漕河涇開發區正在尋找新的土地空間,蘇浙滬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吸引了當時參與選址工作人員的目光,最終新園區確定落戶趙巷。選址完成後,園區經歷了幾年準備期,直到2016年拿地、2017年正式開工建設。為了將“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建設成一個具有創新性、示範性、人文性,且面向未來的園區,準備期的幾年內,管理人員走訪了國內外多個知名園區。由此,一個既繼承漕河涇開發區30多年運營管理經驗、又集多個世界型“科技綠洲”園區所長的園區開發方案,逐漸形成並被付諸實踐。園區開工建設後,國家和上海市的多個重要戰略規劃讓其受到更多人關注。17號線開通的同月,上海市西軟件信息園在青浦正式成立,作為上海市西軟件信息園的核心承載區,趙巷園區“現代高科技智慧園區”的定位,在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2018年,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與此同時,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青浦新城規劃以及長三角數字幹線等多個重磅戰略的相繼發布,“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不斷獲得更多發展機遇。此外,便捷的交通,也是趙巷園區發展的優勢。作為長三角數字幹線重要節點的趙巷園區,位於上海軌交17號線嘉松中路站南北兩側,是名副其實的TOD園區,出站後通過空中連廊即可直通園區辦公、商業、配套等各個區域,5站地鐵便可直達虹橋樞紐。園區緊鄰G50、G60、G15等高速,周邊道路交通發達,便捷直達長三角各主要城市。2020年7月1日,為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隨後,趙巷園區整體劃歸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這也成為趙巷園區發展的新起點。“作為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打造特色標杆園區的先行者、排頭兵,‘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肩負着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特色標杆園區的重要使命,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思考和努力。”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長三角趙巷公司董事長桂恩亮表示。

十年磨一劍,一個富有品質、有溫度、有幸福感的創新園區,正逐漸揭開面紗。生態與科技融合

塑就隱匿的城市“從這裡能看到山!”來到園區考察的企業,看着落地窗外的景象,毫不掩飾內心的興奮。旁邊的工作人員介紹道,從“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能看到上海的兩座山,眼前的正是佘山天馬山,“是真正的開門見山”。事實上,在趙巷園區,不僅開門見山,還開窗見水。園區內水系密布,河流縱橫,推窗遠望即見滿目蔥鬱,樓下有蜿蜒的河道、熱鬧的足球場,人們可在青蔥綠意中開展工作。沿着水系鋪展開來的建築甚至保留下了台地、山坡等風貌,園區管理者坦言,這是從清明上河圖中汲取的經驗。2021年是園區開發建設的高峰年,園區一期、二期、三期項目共計約80萬平方米的開發體量形成了安全平穩、爭分奪秒的大開發、大建設局面,截至2022年9月底竣工面積達25.46萬平方米。園區濱水辦公A區已於2021年6月竣工交付並投入運營。“A區內設有天然河道,我們在前期設計時保留了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將辦公樓宇放在自然水系中,沿河而建,為後續入駐的企業提供綠色的辦公環境,同時也與青浦‘宜居、宜業、宜游’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園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A區以構建園區運營平台為載體,不斷完善“人性化”+“智慧化”相結合的全方位服務,致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下的新一代智慧產城社區。對於“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而言,產城融合是其特點,被用心打造的趙巷園區共分四期開發,融商務辦公、研發中心、休閑商業、人才公寓、公共配套於一體,滿足了入駐園區企業的多重需求。在生態之外,園區融入了諸多創新元素,在這片建築面積不到500畝的園區內,生態和科技實現了高度融合。行走在園區內,兩側生態廊道鬱鬱蔥蔥,河流清澈乾淨,不時能看到靈活智能的巡檢機器人在主幹道上來回巡邏,無人清潔船在園區河道里忙碌工作。在推動智慧園區建設方面,園區目前已投入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無人清潔船、智能路燈、智能垃圾桶等設施設備,可視化智能化的管理,科技氛圍濃厚。“園區的智能服務也是一大亮點,既保證了優質的工作氛圍,‘智慧化’的安防力量也為我們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安全、安靜、安心的工作環境,讓我們的科研沒有多餘的紛擾。”園區內一家企業創始人說。園區還將智能化的辦公場景,萬物互聯的管理模式融入到園區的日常運營服務中。園區通過打造智慧運營指揮中心,將安防、消防、用水、供電、通風、停車、門禁等多系統融於一體,實現智慧化管理和精細化運營。園區不僅擁有生態綠色的辦公環境,還可以在日常辦公時,通過i智谷小程序實現線上物業、預約、訂餐能多項功能,既高效,又便捷。此外,園區踐行“貼心服務,滿意驚喜”的服務理念,推出“管家式”全流程企業服務,及時響應客戶需求。目前園區黨群服務中心、會議中心、園區餐廳、健身中心等已投入運營,各類功能初具雛形。在“酷酷”的建築外表下,用精心和匠心,打造真正有溫度,有幸福感的智慧產城社區。

“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事。”這是“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秉承的傳統,也是園區開發的初心,園區既追求傳承也追求創新。“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堅持品質開發,爭取每一個(園區)項目都比前一個更好,對於趙巷園區,同樣如此。我們導入了科技資源、配套服務等多種柔性資源,實現低碳工作和生活,並展現出‘隱匿城市’,逐步把鋼筋混凝土隱匿到大自然中,這是我們追求的一個方向。”長三角趙巷新興產業經濟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誠表示。長三角一體化

生動實踐的窗口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三省一市之間的聯動越來越密切,許多領域都存在投資服務空間,“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的提前布局,為四面八方的企業和人才提供了更多機遇。趙巷園區仍在繼續建設,但是已經吸引了各地的企業匯聚於此,如今幾乎每天都有企業前來實地考察,尤其是江蘇、浙江的企業。2022年初,浙江慈溪企業公牛集團將其上海總部落戶在“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公牛集團董事長阮立平表示,經過長期的考察選址和慎重決策,集團將上海總部落戶在“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園區良好的區位優勢、一流的建築品質、完善的配套及服務體系為公牛集團上海總部的長期戰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軟硬件支持。近年來,華為北斗、網易等知名企業已相繼入駐青浦,產業氛圍日益濃厚。依託市西軟件信息園,趙巷園區也發展迅速,在首批辦公樓宇交付之前即已開始招商產稅,一批軟件信息、芯片研發、新材料、智慧醫療、智能機器人等科技類企業已入駐。比如,專精於工業清掃機器人的研髮型公司——湯恩智能科技已從外地遷至“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全球領先的新型電子紙顯示技術製造服務商東方科脈也已入駐園區,齊科信息,其產品被納入上海市數字哨兵設備名錄,產品在園區也得到應用展示。

作為長三角數字幹線上的重要節點,“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以信息技術及數字經濟、綠色產業為主導產業,引領上海市西軟件信息園共同推動互聯網+雲計算、5G等高新科技產業在園區內集聚,並引入一流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加速器、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多優質多元化服務。去年10月,約2000平方米的新一代智能共享辦公空間——長三角科創中心在園區投入運營,一側是咖啡香氣四溢的共享空間,一側是集聚十幾家高成長性科技創新企業的辦公區域,兩片區域相互交融,形成獨特且極具活力的科創氛圍。除基礎辦公外,科創中心內還配備共享會議室、共享直播間、共享路演區,以預約制的形式供各企業使用。“我們體驗到了歸屬感和創業的幸福感。”在入駐科創中心的企業管理者眼裡,選擇在此地創業,更主要的原因是園區貼心的配套服務、科技感的氛圍、高品質的辦公環境符合企業長期發展的需求,疊加長三角便捷的區位優勢,相當於企業在這裡只要鑽研公司業務,其餘的後勤管理都不需要操心了。科創中心的運營團隊會根據每家企業的不同性質和發展方向,量身定製全生命周期的科創服務方案,包括創業輔導、政策申報、人才服務、投融資對接、市場推廣等,為長三角區域內高新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發揮積極作用。“科創中心”推出後,榮獲“市級眾創空間”“上海市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基地”“青浦區商標品牌指導站”“青浦區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等稱號,現正成為推動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創新創業孵化“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平台。隨着“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A區的陸續交付,園區也從初創期進入全面運營期。截至2022年9月,園區實體租售企業累計50家,其中包含6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上市公司及華東總部、2家擬上市企業,以及多家行業領軍企業,目前已累計引入註冊企業190家,累計稅收貢獻超5億元。“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毗鄰蘇浙的天然地理條件,精心打造的高品質功能配套,聯合當地政府共同營造的良好營商環境,是很多蘇浙企業在此設立研發中心、總部的重要原因,企業同時也能藉助上海的綜合優勢,招攬更多的國內外頂尖人才。長三角趙巷新興產業經濟發展(上海)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蔡喆玉坦言:“如果把趙巷園區看作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我們能看到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帶來的更多新可能和機遇。”2022年,“長三角數字幹線”被確立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工作,這條發端於青浦區、沿G50主幹廊道建設、以數字經濟為本源形成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未來將串聯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上海市西軟件園、西岑科創中心及水鄉客廳,並輻射長三角區域,形成一條萬億級規模的數字經濟帶。一方面,園區聯動青浦區現有的產業資源,加強本地客戶上下游的聯動;另一方面,也在同江蘇、浙江的相關產業進行對接,未來希望把整個產業鏈的互動擴展到長三角去,與其他區域形成更大範圍的產業互補。在生態方面,園區不僅是在“藍綠”方面一如既往,在社會生態治理方面也會有更多的作為,未來,“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將進一步延伸到江蘇、浙江、安徽,與其他地區的相關平台共同開發、共同發展、共享成果。更進一步,人們還看到,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國家戰略,在此地產生交匯,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仙樂健康、科順防水、豐湃(順豐子公司)等上市企業或上市企業控股公司將第二總部或研發中心設在上海,趙巷園區成為他們共同的選擇。長三角和粵港澳這兩個中國經濟最活躍區域的企業,在趙巷園區實現融合發展。隨着“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建設步伐的加快,過不了多久,人們將能充分感受到這個新興園區的活力和便利。園區不僅顏值高,科技感強,自帶地標氣質,更是一個集內涵、溫度、智慧於一體的共享產城社區。每個工作日,乘坐地鐵在17號線嘉松中路出站,通過廊橋到達獲得2022年ICONIC標誌性創新建築大獎室內類“至尊獎Best of Best”大獎的餐廳,買份早餐,再進入公司辦公,很快將變為現實。以打造示範區內生態綠色底色濃、科創培育本色亮、集群發展成色足的先行標杆園區為目標的“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正在加強與示範區其他科創主題的“雙創”合作和協同創新,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未來,園區將充分發揮上海市西軟件信息園核心區承載功能,積極承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中央商務區、西岑科創中心創新輻射及產業鏈延伸,成為長三角數字幹線上充滿活力的樞紐節點。

欄目主編:李吉 文字編輯:崔家琛

專題

來源:作者:田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