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有網友拍到外賣小哥
隨後該事件衝上熱搜榜,
引發關注。

臨近清明節,
部分紙紮祭祀品熱銷,
其中一款紙紮版“小米SU7”熱賣,
引髮網友熱議。
另外還有“保時捷”“奔馳大G”
“豐田埃爾法”等“車型”可選。

據電商平台顯示,
該款產品售價從11元到30元不等,
產品還原
全景天窗、輪轂、車標等細節,
車牌還可以選“頂級靚號”,
甚至還配備了一個“司機”。
據某電商一店鋪主頁顯示,
該款紙紮祭祀品上線以來
共售出600餘單,
24小時內已有100多人購買,
超300人加購。
那麼,
“小米SU7”等汽車
被做成紙紮版祭祀品,
是否構成侵權?
祭祀品仿照現實中的物品銷售,
有何法律風險?
可能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小米公司可採取哪些途徑維權?
一起來看《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舒傑律師帶來的專業解讀!
1、“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是否構成侵權?
趙舒傑: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可能構成侵權。目前,小米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申請註冊多個與“小米SU7”相關的商標。若紙紮版“小米SU7”使用了“小米”商標或與小米商標近似的標識,且用於商業銷售,即便作為祭祀用品,也可能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認為紙紮產品與小米公司存在關聯,從而構成商標侵權。但若僅模仿功能性設計(如普通汽車造型,無品牌標識),則可能不構成侵權。
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整車”外觀設計專利已獲授權,該車型為“小米SU7”。紙紮版“小米SU7”如果高度復刻了原車外觀,如全景天窗、輪轂、車標位置、獨特的車身線條等方面與“小米SU7”的外觀設計專利相同或近似,且沒有得到小米公司的授權,那麼就侵犯了小米公司的外觀設計專利權。另外,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同時也登記了“小米SU7抽象藝術輪廓標識”作品著作權,若紙紮版“小米SU7”使用了該受著作權保護的藝術輪廓標識等元素,且未經小米公司授權,會構成對小米公司著作權的侵犯。
此外,該行為也可能使小米品牌與祭祀用品產生不當關聯,讓公眾對小米品牌的認知和評價發生改變,進而損害小米汽車有限公司長期積累的品牌形象和商業信譽。雖然目前沒有直接對應的專門法律條款來定性這種損害,但從民法典中關於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受保護的原則等角度,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有權維護其品牌形象和商譽不受侵害。
2、祭祀品仿照現實中的物品銷售,有何法律風險?可能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趙舒傑:如果祭祀品中使用了他人商標、品牌標識或者產品設計,且未經授權自行複製或銷售,可能會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紙紮車使用了小米商標和車型設計,以及此前被曝光的仿照冰箱、洗衣機、茅台酒、名牌包等紙紮祭祀用品,這些行為都可能會侵犯商標權或版權。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如果祭祀品的模仿方式可能影響到原品牌的品牌形象,或者誤導消費者,可能會侵犯品牌的名譽權。品牌方有權要求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
另外,若銷售仿照人民幣圖樣的冥幣,則涉嫌違反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人民幣管理條例。高仿冥幣可能極大地損害人民幣的權威,妨害人民幣管理秩序。對於製造、銷售高仿人民幣的冥幣的行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中國人民銀行有權給予沒收違法所得,或處以最高5萬元的行政處罰。如果銷售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面對此事,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採取哪些途徑維權?
趙舒傑:面對侵權行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可選擇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首先,可依據電商平台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向相關電商平台提交侵權投訴,要求平台對侵權商品採取下架、屏蔽鏈接等措施。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可委託律師向侵權商家發送律師函,表明侵權事實,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就賠償事宜進行協商。此外,若侵權方拒不配合,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可選擇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方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來源: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吳沅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