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了,又開始有一幫人來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了。我們這次看到,美國高盛的預測怎麼就那麼怪異呢?
高盛的心理看起來是非常矛盾的,這裡面是不是夾帶了美國某些人的私貨呢?
我們來看,高盛是怎麼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的,再來探討這背後到底隱藏着美國人什麼樣的心思和意圖呢?
首先,高盛預測2024年中國GDP增速將達到4.8%,稍稍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4.6%,但卻低於今年前三季度的5.2%。
這個預測很明顯,高盛認為中國經濟將掉入5%以下的增長區間,這也就意味着高盛總體上是看空中國經濟的。
但是,另一方面,高盛又對2024年中國經濟給出了5個方面的預判,內容跟4.8%的增長率是有些矛盾的,甚至有些背道而馳的。
那麼,這五大預判是中國的現實,還是高盛紙紙上談兵呢?
我們來看,高盛的五大預判都是些什麼內容?
第一大預判,2024年中國服務業和消費領域將出現良好增長,促進整體經濟保持穩健態勢。
這顯然是基於今年中國致力於擴大內需,提振消費,高盛認為這些將在2024年得到體現。
第二大預判,2024年開始,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增加,推動更多的創新和產業升級,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高盛看好中國的科技創新,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最近幾年我們的勢頭很好,今年又在芯片等領域實現了一系列的突破。
第三大預判,中國將加快金融市場開放和國際化的步伐,這將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機會,也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這方面更多體現了高盛的良好願望,甚至在為2024年美元降息,美國資本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打腰提氣,自己給自己鼓勁。
今年7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的時候,也反覆重點提到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很顯然,美國已經盯上了中國的金融市場,畢竟金融仍然是美國優勢最大的領域之一。
中國前不久也召開了金融工作會議,金融市場的完善與加強國際合作,這是很顯然的趨勢,但究竟是不是美國人的機會,這就很難說了,說不定是中東資本的機會呢?
我們還有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組織、以及全球南方國家等很多合作機制,金融合作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最關鍵的是,人民幣會不會成為某種區域或者合作機制的流通貨幣呢?
第四大預判,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的決心不可忽視。這意味着清潔能源、環保產業等領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這跟廢話一樣,因為這是已經在發生的事情,用不着高盛來預判。
第五大預判,高盛認為中國中產階級將進一步擴大,消費升級將成為未來幾年的重要趨勢。這方面也用不着高盛預判了,關鍵還是經濟增長勢頭能不能繼續保持下去。
總體來看,高盛的這五大預判,是偏向樂觀積極的,這跟他們的結論GDP增長4.8%,顯然是不太相符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就要看兩個方面的重要背景和因素。
第一,通常來講,高盛這樣的機構出正式報告談中國經濟,必然有所圖,不是那麼簡單的。
例如今年7月份,高盛發布了一份長達78頁的報告《不可能的三角理論》,對中國的地方債和12家銀行作出了評估,誇大我們的地方債風險,並對我們當時的化債操作橫加指責。
非常巧合的是,高盛的報告發布幾天之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這難道沒有關聯嗎?
所以,高盛對2024年中國經濟的預判,事實上摻雜着非常複雜的心態,他們既看到了中國在五個方面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又不願意為中國經濟唱讚歌。
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目前鼓吹中國經濟,顯然不符合美國資本家們的利益,因為他們是要來“拯救中國經濟”的,同時又有政治風險。
第二,202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這非常重要。在這一年裡,大選對美國的對華基調和政策影響非常大。通常來講,大選都會是利空因素,因為美國兩黨會比着反華。
如果大選只有兩個最重要的獲勝方式,第一是攻擊對方,第二是就是攻擊中國。
所以,高盛的預測,或許是因為他們考慮到了這種複雜因素。他們在看到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的同時,也考慮到美國大選年的利空影響。
但是,2024年,我們站在後疫情時代的第二年,又是我們2023年付出大量努力之後的一年,這是非常重要的轉折時刻。
所以,2024年對美國很重要,對中國更加重要。